劉先生今年42歲,平常喜歡跑步,而且注重健康的他幾乎每年都要參加體檢,同齡人都開始大腹便便了,但他身材保持的還不錯,外形還是很帥氣,沒有人到中年的油膩感。
近兩個月來,一向身體很健康的劉先生髮現自己出現了飯後腹脹、腹痛的症狀,起初還以為是吃壞肚子了,也沒放在心上,但家人提醒他眼睛和皮膚都有點發黃了,才趕緊到了醫院檢查。
檢查結果顯示晚期胰腺癌,皮膚和眼睛發黃是梗阻性黃疸所致,這樣的結果讓劉先生和家人都無法接受。醫生問診後發現,雖然劉先生平常注重鍛鍊和體檢,但他經常熬夜,而且煙酒不斷,還無肉不歡,正是這些不健康的習慣才讓他被胰腺癌盯上了。
一、眼睛發黃,為何會是胰腺癌信號?
據統計70%的胰腺癌都發生在胰腺頭部,這個位置的腫瘤很容易堵塞膽管,導致膽汁無法正常分泌,從而出現黃疸,眼睛和皮膚有發黃現象。
被黃疸盯上後,患者會出現小便深黃,皮膚和眼睛鞏膜發黃及大便呈陶土色等症狀,除了胰頭部位的癌症會導致黃疸外,胰腺癌患者晚期出現肝轉移,也可能會導致黃疸症狀。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膽胰血管外科主任醫師李濱提醒:除了黃疸外,早期胰腺癌還可能會有下面幾種症狀,一旦出現要提高警惕!
1、糖尿病相關症狀
據統計有50%的患者確診胰腺癌時伴有糖尿病,這是因為胰腺癌可能引發胰島素抵抗,從而導致血糖升高。
2、腹痛或腹部不適
胰腺癌患者最常見的症狀就是腹痛或腹部不適,因為胰腺背後藏著很多腹腔神經,腫瘤侵犯後會引發嚴重疼痛不適感,多見於上腹部、臍周,可能會放射到前胸、背部、右肩胛部等,在飯後1-2小時常見,很容易被誤診為胃部疾病。
3、明顯消瘦
胰腺癌早期患者會出現明顯消瘦、體重明顯下降等表現,因此如果有不明原因的明顯消瘦,要警惕癌症來臨。
4、乏力
胰腺癌患者晚期可能會有惡病質,整個人貧血、無力,甚至還可能臥床不能自理,出現全身衰竭。
二、眼睛出現6種異常,或與腫瘤相關
眼睛作為人體健康的晴雨表,腫瘤來臨也可能會導致一些眼睛的異常症狀!
1、看東西重影
顱眶溝通性腫瘤、鞍旁海綿竇旁腫瘤、眶內腫物等都會導致看東西時出現重影。
2、瞳孔變白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中樞神經系統腫瘤、視網膜母細胞瘤及眼眶內橫紋肌肉瘤等,都可能會導致瞳孔變白。
3、視力下降
視力下降可分為慢性下降和急性下降兩種,慢性下降要警惕顱咽管瘤、垂體瘤、鞍結節腦膜瘤等良性腫瘤壓迫視交叉、視神經、視束等所致;視力急性下降要警惕視神經惡性腫瘤、垂體膿腫、枕葉惡性腫瘤、垂體瘤突然出血等所致。
4、眼球突出
顱眶溝通性腫瘤、眶內腫物、淚腺腫物、血管瘤、神經鞘膜瘤、腦膜瘤、視網膜母細胞癌、平滑肌瘤等都可能導致眼球突出。
5、鞏膜黃染
鞏膜黃染多是黃疸所致,像肝細胞損害、膽道阻塞、溶血性疾病、膽管癌、胰頭癌、肝癌等都會導致鞏膜黃染。
6、視野缺損
視野缺損是指能看到視野範圍變小,可能是垂體膿腫、枕葉惡性腫瘤、鞍結節腦膜瘤、視神經惡性腫瘤、垂體瘤突然出血等顱內腫瘤所致。
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專家提醒:如果出現視力下降、眼球突出、看東西重影、視野缺損等症狀,一定要儘快排除眼科疾病,必要時要進行頭部核磁,看是否存在腦部腫瘤性病變。
三、眼部疾病高發,該怎麼保護眼睛?
據統計,我國的乾眼病患者在不斷增多且呈現低齡化的趨勢,我國乾眼症發病率可達21%—30%,平均每三個人中就有一人患有乾眼症。患上乾眼症後患者會有眼部乾澀和異物感出現,嚴重的還會紅腫、充血、角質化,時間久了就可能引發角結膜病變,影響視力不說還可能會致盲。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副主任醫師趙陽、田磊提醒:想要預防乾眼症、保護眼睛,就要做到下面幾點!
1、儘量佩戴框鏡
經常戴隱形眼睛會導致淚液分泌變少,更容易患上乾眼症,建議最好佩戴框鏡。
2、多眨眼
眨眼能夠維持完整的淚膜,對淚膜補充、更新,一旦淚膜缺損就可能導致角膜上皮脫落,從而導致眼睛乾澀、疼痛、看東西模糊,建議最好每分鐘眨眼4-6次。
3、減少電腦或手機的使用
儘量減少電腦或手機的使用,尤其是黑漆漆的環境里更要少用電腦、手機,不然可能會引發視疲勞。
4、注意眼瞼衛生,睡前最好熱敷
平常要勤洗手,多注意眼瞼衛生,睡前可以用熱毛巾來熱敷眼睛,以改善眼乾症狀,緩解眼部疲勞。
5、少用空調
經常使用空調,會導致空氣乾燥、淚膜蒸發率增加,從而導致眼睛更容易發乾、發澀,因此要少用空調,必要時用上加濕器。
眼睛作為健康的晴雨表之一,有些異常的眼部症狀很可能是腫瘤所致,一定要提高警惕。專家提醒想要預防乾眼症,儘量要多眨眼、佩戴框鏡、注重眼部衛生、少用空調。
參考資料:
[1]《「癌王」胰腺癌常與胃病、糖尿病混淆!小心這五大症狀》.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網際網路醫院.2022-07-13
[2]《【防癌科普】視力下降、視野缺損、眼球突起......這些症狀要警惕!很多腫瘤能從眼睛變化中發現!》.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2021-11-05
[3]《天天盯著手機電腦,到底該怎麼保護眼睛?》.CCTV生活圈.2021-04-14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