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起開始抓專注力,上小學後明顯拉開差距,普通孩子更需要照做

2023-11-08     IF枕邊育兒

原標題:3歲起開始抓專注力,上小學後明顯拉開差距,普通孩子更需要照做

導讀:有調查發現,只有30%左右孩子可以堅持聽課30分鐘或以上,而超過45%的孩子因注意力較弱,出現上課時常走神。且從父母、學校教育機構得知,對於孩子注意力培養不受重視有些父母甚至對此不甚了解

自從樓上鄰居的兒子明明上小學1年級後,每晚都能聽到爸爸陸哥媽媽愛姐對他的怒罵

老師上課你都不聽嗎?怎麼這麼簡單的九九乘法表理解不了?

老師今天又告訴我你上課開小差!

「……」

此外,愛姐還經常跟我們吐槽:「他現在剛上1年級這點作業量,就能拖拖拉拉到10點半才完成,以後作業越來越多,豈不是要通宵了?」

其實,早在明明讀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是小區里出了名的「多變大王」。因為他的愛好實在太多變,今天說要學畫畫,爸媽剛給他報好了興趣班沒上兩天又說要學鋼琴。而後,沒到半個月,又聽到他媽媽說起他吵著要學吉他。

原本幾個鄰居還勸愛姐夫妻倆別太慣著兒子,不僅浪費錢,又不能讓他學會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到頭來什麼也沒學好。然而,愛姐一般都會反駁稱:「孩子愛學東西是好事啊,何況他還小,肯定是沒想明白自己真正的喜好,就讓他多接觸一些吧!」

然而到了7歲入讀小學時,明明雖接觸了不下10種樂器,以及繪畫、籃球等,但沒有一樣是可以靜下心來學習且能掌握一定基礎的。

甚至如今連上課時老師的反饋都是「上課愛開小差」、「注意力很難集中」、「做作業效率低」等,總的來說,就是這孩子注意力比較弱

「我兒子以前只是表現得不定性而已啊,怎麼現在又說注意力差呢」,愛姐難以理解。殊不知,像她這樣弄不清孩子的注意力,怎麼回事家長,不在少數,甚至因此耽誤培養、提升黃金期

孩子的注意力是什麼?

《當代認知心理學》可知,注意力是指我們的心理活動某一件事情物品指向、集中。而愛因斯坦說過:「注意力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因為注意力是讓人能維持觀察、思維、記憶、想像一系列心理過程關鍵,若是沒有注意力,就註定了許多簡單的活動無法正常進行,更別提進行其他複雜的活動

而如此前,有網站學生用戶進行調查後發現,99.4%的孩子所擁有的智商水平並沒有明顯差別,只是在6至18歲學習關鍵期內,因注意力強弱之別,使得他們的學習成績出現了差距,且注意力的影響占比可以達到65%以上。

因為注意力比較差的孩子一般都會出現上課愛開小差、搞小動作做作業無法全神貫注且要麼發獃要麼邊做邊玩,導致效率很低。甚至做其他事情也表現出粗心大意、馬虎敷衍等。就像開頭說到的明明雖然愛好廣泛,但基本都是半途而廢,連基礎都未掌握

從上文不難看出,孩子學習、做事效率效果往往都受注意力的影響。而正如研究表明,3歲的孩子能擁有5-7分鐘的注意力時長,4歲可以達到10分鐘,以此類推,隨著年齡增長注意力時長也會逐漸變長。但現實情況卻是3歲以後,因為外因,導致孩子們注意力逐漸產生差距

自家孩子的注意力為什麼比別的孩子差?

原因一:生理原因

孩子的大腦尚未發育完全,導致神經系統興奮抑制過程無法達到平衡,導致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較差,且精力分散

尤其是當孩子剛進入幼兒園、小學陌生環境心理、生理都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期間無法集中注意力到某一件事物上

原因二:病理原因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因腦部發育障礙、疾病又或是患上多動症,還有孩子受到環境污染體內的鉛含量太高等,都將讓孩子出現情緒波動異常、不受控,以及注意力難以集中等。

所以,家長們需要時刻注意孩子的身體健康狀況,同時還要為孩子營造健康、安全的成長環境

原因三:不良養育方式

研究表明,若是孩子的睡眠質量較差,那麼他的大腦第二天也還是處於疲勞狀態注意力自然也很難集中

故而家長們應注意監督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保證睡眠質量切忌熬夜。且白天不宜讓孩子食用咖啡因等,不利於入睡的食物

原因四:提供太多選擇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孩子想要什麼,就買,一大堆玩具,想玩什麼就玩什麼。但不管是過多的玩具,還是事情、指令,往往會讓孩子將精力分散、無法集中。又因為沒有獲得明顯收穫,令孩子失去了興趣,變得浮躁、不耐煩

這也提醒了家長們,在鍛鍊孩子的某項能力,或是安排他的學習內容時,不可過於雜亂無章,而應有條理一件接著一件進行。而且,玩具真的不要準備太多,不光占地方,也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四招培養超強注意力

原本就是後天可培養的注意力排除孩子自身的生理、病理因素,若是家長能掌握科學、適合正確的方法培養並非沒有增強的可能性!下面的四招,是我在自家孩子身上實踐過的,希望對你也有一點幫助!

1、營造適宜的環境

教育學家伊·安 ·凱洛夫認為:「環境可塑造相應的心態,而心態則激發不一樣的情緒,情緒則影響著心靈,最終心靈決定了成長。」而「孟母三遷」的故事,更是體現出環境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所以,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時,應儘可能避免環境過於嘈雜,能讓他安靜做事、學習。同時,也不要過分打擾,以免讓孩子養成三心二意的習慣不能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情

2、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

「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好好做事」,想必不少家長以為這只是指出孩子細微不足,還是飽含讚揚。殊不知,從心理學角度,孩子往往更在意負面評價,並且因為「標籤效應」,朝著家長評價發展

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哪怕知道他的注意力比較弱,也應積極尋找辦法提升不要反覆強調這個弱點

同時,還要給予足夠的鼓勵。如當孩子能專心完成某一件事時,家長要及時給予明確的肯定,「你真厲害,通過集中注意力這麼快就完成了」等,讓孩子了解集中注意力做事的好處,才能繼續發揚

3、通過興趣激發集中注意力做事的能力

兒童心理學家讓·皮亞傑認為:「所有有成效的活動,先決條件是興趣。」

也就是說,只有孩子對某一件事物感興趣,才能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專注完成能力。畢竟在此過程中,成就感大腦產生的多巴胺會令他感到愉悅,也更有興致繼續

如孩子喜歡做遊戲,家長不妨安排他喜歡的類型,讓他習慣集中注意力進行之後,再慢慢過度到其他遊戲、指令學習等。

我家孩子喜歡迷宮、數字、連線遊戲,各種迷宮遊戲都玩過,他覺得,這種探索,很有成就感。我也因為他這個愛好,給他入手了一套《神奇的專注力》,400多個遊戲關卡,讓他一次性玩個夠。

本以為,只是玩而已,沒想到,他的專注力,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之前,他寫作業磨蹭,寫一會兒,去上個廁所,再寫兩分鐘,又要去喝水,或者找吃的,總之很拖拉。

但我發現,他玩過《神奇的專注力》後,寫作業的效率提高了不少,正確率也高了。以前需要30-40分鐘寫完的作業,現在15-20分鐘就能搞定,足足快了一倍呢!

我覺得很神奇,認真看了看這套書,才發現,它的排版設計很合理,能讓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不自覺提升專注力的穩定性。

這上面的每個關卡,都需要特別專注,一旦走神,就可能搞錯了。剛開始我家孩子用鉛筆畫,錯了就擦掉。後來,他開始用原子筆,因為基本不出錯了。我真的很佩服!

這些連線、迷宮圖,都是經過歐洲教育專家多年研究,最終確定的。能達到跟兒童不斷互動的效果。塗塗畫畫的過程中,觀察力、想像力、動手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專注力,都不自覺地得到了提升。

我搜索了一下,買過這本書的家長評論,發現大家都認為非常不錯,覺得這套書值得買,可以鍛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還能讓孩子投入玩耍,更能放下平板,沉浸其中了!

你看,只是一套「玩」的書,居然達到了這麼好的效果!我雖然是無意間發現的,但推薦給身邊的寶媽後,她們也讚不絕口,說自家孩子的專注力,被拯救了!以前總是走神、拖拉的習慣,也得到了改善!

4、適當安排運動,包括精細運動

運動不僅能強健孩子的體格,也能利於平衡能力協調能力發展,這就便於孩子克服生理因素影響注意力的狀況。如專心跑步、游泳等。

此外,進行一些精細的運動,將眼睛達到默契配合的效果,也就是提升孩子的「感覺統合」,進而令大腦的指揮能力變強

哪怕孩子不運動靜坐時,大腦也能保持良好的控制、指揮能力長時間安靜做事不會出現煩躁、不耐

枕邊育兒寄語:

教育家瑪利婭·蒙台梭利提醒:「對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學習方法就是教會他們聚精會神地學習。」畢竟,她一直認為聚精會神、專心學習與做事,是比知識還要重要品質。所以,家長們切不可忽略培養、提升孩子注意力的事情!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27df39a44fcbd7f0ce1210b96060d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