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倉:新四軍榜首師重建地

2023-11-05     幸福東台

原標題:三倉:新四軍榜首師重建地

有一個地方

瓜果飄香

提到它

西

這個地方就

幸福東台正陸續推出

東台4區14鎮專題

全方位展示東台

自然風光、人文歷史

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成就

系列專題之——西瓜之鄉

三倉鎮

[鎮情簡介]

三倉鎮地處蘇中平原,黃海之濱。2022年,鎮域面積15726公頃,轄26個村(居)、304個村民小組,年末總人口61799人。近年來,緊扣「全國農業現代化樣板鎮、綠色農產品加工集聚地、商貿流通服務中心鎮區」發展定位,大力推進鄉村振興,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先後榮獲國家衛生鎮、國家生態鎮、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全國西瓜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江蘇省首批特色田園鄉村、江蘇省鄉村振興先進鎮等榮譽。

[歷史沿革]

三倉歷史悠久,古有鹽商在此建灶煮鹽,設立鹽倉,三倉由此得名。明末清初,屬揚州府泰州安豐場。民國30年(1941)設三倉區,1958年,成立三倉人民公社,1983年以社建鄉,1984年撤鄉建鎮。2001年,三倉鎮、新農鎮合併組建新三倉鎮。

[現代農業]

三倉是全國聞名的西瓜之鄉,瓜果蔬菜面積達26萬畝次,設施農業面積占比80%以上。核心區位於三倉的東台農業園區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基地)、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入選全國支持建設科技小院名單,連續4年獲評鹽城市5A級園區。

[工業經濟]

全鎮工業企業達11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2022年實現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22.25億元、規上工業開票銷售10.08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10.93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160元。東台市(三倉)綠色食品工業園位於集鎮北郊,規劃總面積2.37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0.8平方公里,入園企業51家。

[集鎮建設]

三倉是東台東部商品集散中心和交通樞紐,10平方公里集鎮規劃控制區框架已拉開,4平方公里建城區日漸完善,「六橫五縱」的道路已經形成,常住人口4萬多人,流動人口1萬多人,城鎮化率達58%。轄區內有省四星級重點高中和省示範中心衛生院。各類商業企業近500家,餐飲、賓館等服務業超百家。

[紅色文化]

三倉是有著「七戰七捷」光榮革命傳統的蘇中老根據地,彰顯紅色文化的旅遊聖地。三倉烈士陵園被譽為「蘇中勝境」,建有蘇中四分區抗日烈士亭、抗日烈士紀念塔、粟裕大將部分骨灰墓、新四軍一師紀念館等紀念景點。每年接待掃墓憑弔、遊客超10萬人次,是江蘇省紅色地名、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德育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

皖南事變爆發後,新四軍重建軍部,全軍擴編為七個師。新四軍第一師(榜首師)由蘇北指揮部及所轄部隊編成。師部於1941年1月20日成立,2月移駐東台三倉吳家橋。新四軍第一師早期活動範圍位於蘇中,即長江以北,京杭大運河以東,北起斗龍港,東臨黃海之濱。後發展至蘇浙皖邊地區。緊鄰日軍統治的核心南京、上海,也是連接臨近各抗日根據地的樞紐。是向閩浙贛邊發展,以及反攻階段收復南京、上海的重要出發地。新四軍第一師來自於堅持南方游擊戰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的新四軍第一支隊第二團(部分),第二支隊第三團、第四團,第三支隊第六團。先後隸屬於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和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他們高舉抗日大旗,挺進大江南北,深入敵後,發動群眾,以高超的游擊戰術,主動巧妙地對日偽軍發動進攻,創造了光輝的戰績。2016年8月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71周年紀念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 三倉新四軍第一師(榜首師)師部復建工程全部竣工並對外開放。

東台「十八子」風采

(已發布專題詳戳上方圖片)

@幸福東台 姊妹號集合,長按二維碼關注。

監製丨小東 編審丨小鹿

主編丨小飛 編輯丨皮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253b72331c3bf4f113bde5f69ab2eb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