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晨報
2月23日,海底撈被曝給顧客打標籤一事引起關注。24日,海底撈向記者表示,門店管理人員可以在會員系統中對顧客就餐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補充,但已從2020年起明確禁止對顧客個人信息如體貌特徵等進行任何備註。
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報料稱,海底撈在會員系統里私下給顧客貼標籤,包含了體貌特徵和個性需求等信息。
對此,海底撈於2月24日回應記者稱,為了持續提升和優化顧客的個性化服務需求,門店管理人員可以在會員系統中對顧客就餐的個性化需求進行補充(如麻辣鍋去蔥段、檸檬水加冰等)。
海底撈已於2020年起對相關內容進行持續優化, 明確禁止對顧客個人信息如體貌特徵等進行任何備註。並於2021年1月全部排查整改完畢,所有新增信息均需要通過嚴格審核。
海底撈表示,尊重每一位用戶隱私,感謝大家的監督與關心,將持續秉承為廣大消費者帶來友好、溫暖、愉快用餐體驗的初心,持續提升和優化公司的工作。
海底撈關店300餘家業績下滑虧損超38億元
2月21日,海底撈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發布盈利警告。記者從中獲悉,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撈預計年度凈虧損人民幣38億元至45億元,主要原因為關停了300餘家門店及餐廳業績下滑等。
警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底撈錄得虧損約人民幣38億元至45億元。對比2020年約人民幣286億元的收入,海底撈2021年收入預計超過人民幣400億元,增長超過40%。
海底撈稱,預期虧損主要歸因於2021年300餘家餐廳關停及餐廳經營業績下滑等因素導致的處置長期資產的一次性損失、減值損失等合計約人民幣33億元至人民幣39億元。此外,由於全球持續變化和反覆的疫情,2020年、2021年門店網絡快速擴張以及海底撈內部管理問題等對海底撈餐廳經營狀況帶來衝擊。
海底撈表示,為提升營運表現,公司於2021年11月推行「啄木鳥計劃」,由執行董事兼副執行長楊利娟領導。公司亦實施積極措施控制租金及其他運營成本,嚴謹管理運營資金並運用信貸融資和股本融資手段,確保現金流穩健及現金狀況良好。
2月22日,海底撈向記者表示,「剔除關店因素,國內運營餐廳整體表現仍然平穩」。
同時,海底撈稱,將繼續推動數智化發展,強化內部管理,探索新的發展活力和動能,在幫助進一步維持鞏固餐飲市場穩定復甦成果的同時,實現企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據此前報道,2021年11月,海底撈發布公告稱,集團已決定在2021年12月31日前,逐漸關停300家左右客流量相對較低及經營業績不如預期的海底撈門店,其中部分門店將暫時休整、擇機重開,休整周期最長不超過兩年。
海底撈在微博發布公開信稱,這些門店經營未達預期,主要是由於公司在2019年制定的快速擴張策略所致,表現為部分門店選址出現失誤,讓各級管理人員無法理解且疲於奔命的組織結構變革,優秀店經理數量不足,過度相信連住利益的KPI指標,以及企業文化建設的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6月15日,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在投資者交流會上坦言,承認對新冠疫情的趨勢判斷錯誤。「2020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劃,現在看確實是盲信。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了。」
截至2月22日9時58分,海底撈報收每股18.84港元,跌1.26%,總市值1050億港元。
來源丨南方都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編輯丨竇虹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