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汛期,大量的降水會導致積水,增加皮膚暴露在不幹凈水體中的機會,這些都可能對我們的皮膚健康帶來威脅。主要的威脅包括以下幾點:
1、細菌和真菌感染
積水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細菌和真菌,長時間接觸可能導致皮膚感染。特別是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細菌和真菌繁殖迅速,如果皮膚有破損,更容易感染。
2、接觸性皮炎
接觸到刺激性的雨水可能會導致皮膚過敏,讓濕疹、皮炎的病情加重,誘發新發的接觸性皮炎接等。
3、寄生蟲感染
汛期的積水中還可能存在一些寄生蟲,例如釘螺。這些寄生蟲會通過皮膚進入人體,造成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疾病。血吸蟲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長期感染會對人體造成嚴重損害。
4、蚊蟲叮咬
積水是蚊蟲滋生的溫床,特別是瘧蚊和伊蚊,它們是瘧疾、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傳播媒介。蚊蟲叮咬不僅會引起局部皮膚瘙癢,還可能傳播上述嚴重疾病,威脅健康。
為了預防這些威脅,我們建議:
1、避免直接接觸積水
儘量避免在積水中行走或停留。如果必須淌水,建議穿防水靴和長褲,減少皮膚與積水的接觸面積。
2、保持皮膚乾燥清潔
接觸積水後,儘快用清水和肥皂徹底清洗皮膚,並擦乾。可以使用消毒劑進一步消毒,尤其是暴露在水中的皮膚部位,以防止細菌和真菌的感染。
3、使用防蚊措施
在蚊蟲活躍的季節,尤其是在傍晚和夜間,使用蚊帳、蚊香或者驅蚊噴霧,避免蚊蟲叮咬。還可以在門窗上安裝紗窗,減少蚊蟲進入室內的機會。
如果不得不在積水中行走,事後處理同樣重要:
1、及時清潔皮膚
離開積水後立即用肥皂和清水徹底清洗暴露在水中的皮膚部位,以清除可能的病菌和寄生蟲。
2、使用消毒劑
可以用含酒精的消毒劑擦拭皮膚,以殺滅潛在的病菌和寄生蟲。對於容易感染的部位,如腳趾間、膝蓋等,要特別注意清潔和消毒。
3、注意觀察皮膚狀況
如果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應儘快就醫,防止感染擴散。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避免嚴重的健康問題。
4、接種疫苗和服用預防藥物
在蚊蟲疾病高發地區,考慮接種相關疫苗,如黃熱病疫苗,或服用抗瘧藥物進行預防。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提醒:汛期不僅對我們的出行造成不便,更可能對皮膚健康造成威脅。通過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和及時的事後處理,我們可以有效減少這些威脅,保持健康。希望大家都能做好準備,度過一個安全的汛期。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皮膚科 肖易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編輯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