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642字,閱讀約4分鐘)
現如今大家的生活條件好了,食物的種類越來越多,孩子的營養也跟上去了;
身邊的「小胖墩、小肉球」不在少數,似乎不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了。
然而,表面上孩子的食物可選擇的越來越多了,但是,很多孩子卻仍然出現了貧血、營養不良甚至瘦到皮包骨的情況。
孩子瘦成「骷髏娃」,只因爺爺每天喂娃吃這種食物,媽媽崩潰大哭
有這樣一個孩子,由於他的爸爸媽媽要外出打工,所以不得不留在爺爺奶奶的身邊。而老人呢不懂得科學養娃,而且喜歡到公園遛彎跳舞唱戲,所以,孩子也常常飢一頓飽一頓的。
爺爺為了省事兒,不想一天三頓飯給孩子做,於是買了幾箱便宜的方便麵以及酸奶和麵包放在家裡,孩子餓了就給他拿來吃。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孩子眼見得瘦了兩圈,並且食慾越來越不好,總是生病,抵抗力都下降了。
有一天,孩子的媽媽回來看孩子,第一眼差點沒認出來,眼前的孩子,簡直可以用「骷髏」來形容,皮下肋骨的痕跡都清晰可見。
媽媽瞬間崩潰大哭,爺爺還不以為然地說,孩子長個兒的時候,就會顯得瘦,等過段時間慢慢地就長肉了,沒啥大事兒。
而孩子的媽媽看到牆角成箱的方便麵之後,質問爺爺怎麼回事兒,爺爺解釋道,孩子喜歡吃,我們就多買點兒囤著,吃啥不是吃啊,方便麵煮煮還香呢。
聽到爺爺的回話,孩子的媽媽徹底失望了,趕緊帶著孩子去醫院體了個檢,醫生看到孩子的模樣後也表示不可思議,怎麼能營養不良到如此程度,再這麼下去,很可能有生命危險。
有許多家長會認為,只要是孩子喜歡吃的東西,就多買點兒,吃到肚子裡就能長身體。
然而,並不是孩子喜歡吃就是好的食物,有的事物不但沒有營養,反而會阻礙身體吸收營養,從而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
孩子營養不良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它對孩子的健康和成長很可能產生嚴重的後果。
孩子營養不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飲食不均衡是主要的原因之一。
現代社會中,很多孩子偏好食用各種「好玩好看」「花里胡哨」的零食和深度加工的食品,比如方便麵、薯片、炸雞、漢堡、辣條、臘腸等。
而忽視了天然的蔬菜、水果、穀物、蛋白質等均衡的飲食。
這種不均衡的飲食習慣,會導致孩子缺乏必要的營養素,影響身體的正常發育和免疫力的提高。
家庭環境和生活習慣,也會對孩子的營養狀態產生影響。
忙碌的父母可能無暇關注孩子的飲食和體質問題,或者為了節省時間而選擇了快餐和外賣,不僅自己吃,還會和孩子一起吃。
而這些快餐和外賣,通常缺乏營養而且重油重鹽,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所以,家長在孩子的飲食問題上,要多加重視。
家長應該給孩子提供均衡的飲食。
這包括讓孩子多食用蔬菜、水果、全穀物、低脂乳製品、魚類、瘦肉等富含營養的食物。
此外,家長還應該限制孩子食用高糖、高脂肪、高鹽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薯片等。
家長應該給孩子樹立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
首先家長要注意自身的飲食習慣是否健康,這包括規律的飲食時間、慢嚼細咽、不挑食等。
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
還應該確保孩子有足夠的運動和休息時間。
運動也可以促進食慾,增強孩子的食慾和消化功能。
而充足的休息可以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和利用。
除了飲食方面需要注意以外,家長還應該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壓力和焦慮也可能導致孩子的食欲不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
因此,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家庭環境,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支持。
最後,教育孩子關於健康飲食的知識也非常重要。
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學習營養知識,懂得看食品的配料表,讓他們了解不同食物對身體的作用,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食物。
此外,家長還可以鼓勵孩子參與食物的準備和烹飪過程,培養他們的興趣和意識,從而提高他們對健康飲食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辣媽語錄:
孩子營養不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家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通過提供均衡的飲食、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以及教給孩子健康飲食的知識等多方面手段,幫助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家長們,你會經常給孩子買零食吃嗎?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