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西方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2023-08-08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原標題:一文了解西方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

一輩子的讀書、思考

一輩子的智慧追尋

本文由舒生綜合整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西方公民學說歷史悠久,傳承關係明顯,階段性清晰,對於啟迪公民進行理性思考和自主選擇,推動人類歷史發展具有重要的思想價值。公民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公民學的發展史本質上反映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可以說,沒有公民學,就沒有人類文明的進步。西方公民學研究可以為培養「好公民」提供理論依據,為推進民主政治建設提供思想啟迪,為促進公民文化交流提供有利平台。

當今世界,任何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都不能孤立於世界之外,公民生活也不再局限於一國之內,向著超乎國界之外的世界公民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我們以積極主動的姿態,放眼世界,著眼於未來,既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性,相互借鑑、求同存異,又要保持民族性和獨立性;既要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優秀成分,又要注重借鑑國外有益的經驗,促進公民學理論的發展與傳播,構建中國特色的公民學體系。以下內容節選自秦樹理、陳思坤等著《西方公民學說史》,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

西方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一)古希臘時期公民學說主要成就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也是公民學說的發源地。古希臘時期形成的關於公民學說的理論和概念成為後人思想的原典,對西方公民學說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也對後世公民學說理論的走向和實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主要成就有:

一,主張對人的關注,以自然主義的人本思想、城邦整體主義、社會理想主義等為其理論特色。從關注自然世界轉向關注人本身,從探索人的理性和德性出發思考好公民的培養問題。主張德智體協調發展。

二,以改革來改善公民的生存狀況。著名的梭倫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削弱了貴族的政治權力,擴大了公民大會的權限,擴大了公民權。

三,歸納了公民學說和人文學科研究的重要方法。這些方法包括邏輯推論、實證分析、階級分析等。

古希臘是西方公民學說的第一個高峰。

(二)古羅馬帝國時期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在人類發展史上,古羅馬帝國時期,國家成為法律實體,最早地表述了權利的概念,明確了公權,確立了公民私權,法律與國家權力為保障公民權利而存在。

主要成就有:

一,提出人神相通的自由思想。認為人是從神那裡流溢出的一部分,是神的兒女。人和神一樣,都是自由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神。一個囚徒和一個國王在內心的自由是一樣的,在精神上人人平等。

二,法律在於保障公民的正義精神。古羅馬人的重法精神對現代公民的重法守法意識產生了深遠影響。

三,主張建立公民政體以保障社會穩定。古羅馬人研究了不同的政體形式,認為在君主統治、貴族統治與民主統治之間,單一政體都有弊端,一定程度的混合政體是最好的,有利於公平正義與社會穩定。古羅馬治國理政的經驗是人類寶貴的財富。

(三)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對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基督神學把人分為兩界:物質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的天國,物質世界是短暫易逝的,人應追求永恆不朽的精神王國。

主要成就有:

一,激發了公民個人品質的生成、誘導和教化。基督教以信仰、希望、仁愛為思想綱領,有助於培養公民忍耐、寬恕等品質。

二,主張「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強調「上帝是父親而鄰人是兄弟」的博愛思想,並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吸收了猶太文化、埃及文化、希臘文化和波斯文化等思想資源,形成了西方公民文化的特色。

(四)15、16世紀文藝復興對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標誌著中世紀的終結,衝破了神學的束縛,高舉個人主義旗幟,張揚人性,為近代公民學說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和思想基礎。

主要成就有:

一,實現了公民學說由神性向人性的復歸。文藝復興強調並肯定人的作用,反對基督神學和封建統治,追求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解放,提倡人性取代神性,用人權取代神權,主張弘揚公民的個性,保護公民的個人利益。

二,注重對公民自由精神的培育和素質開發。這一時期雖未徹底擺脫神學的陰影,但已經認識到回歸人的自然本性的價值和意義,主張尊重公民的個性自由發展,重視人的主體意識覺醒和主體作用發揮,倡導公民平等,並肯定了教育公民的塑造功能。

(五)17、18世紀啟蒙運動對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17、18世紀啟蒙運動公民學說以理性的思想審視自然和人類社會,從研究抽象的人性出發,關注人類社會政治結構,提出了自然狀態、自然權利、社會契約等公民理論。

主要成就有:

一,孕育了許多現代公民學說通行的理念。契約論思想家推崇自由主義、個人主義、民主主義和理性主義,論證分析了公民與國家、公民權利和政府權力等之間的內在關係,以契約的邏輯假設,推動公民自由平等的社會價值,主張社會優先、人民主權,認為政府是公民社會實現人的自然權利的保障,也是抑制人性惡的必要工具。

二,推動了公民認識社會問題思維方式的轉型。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遵循自然法則,主張基於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保護私有財產而締結契約國家,為以後公民憲政理論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六)近代西方憲政思想對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18、19世紀,美國、法國和英國先後出現了社會政治革命,其理論基礎是憲政思想。

主要成就有:

一,確認公民在國家政治中的主體地位,由國家主權向人民主權轉變。憲政民主理論以人民主權為理論基礎,認為公民的權利是與生俱來的,國家根據公民的意志組成,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政府只是作為人民集體的委託者,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是政府的基本職責。

二,主張依法行政,實現和保障公民權利。國家按照憲法原則,把國家事務法律化、制度化,並嚴格依法管理。政府必須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主張分權制衡,以權力制約權力的腐敗。權力分工與權力制約構成了憲法政治的基礎。

三,提出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體現公民的主體地位。能夠讓公民自由表達意願的政府才是自信的政府。

(七)現當代公民學說的主要成就

20世紀以來公民學說的各種思潮紛紛湧現,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自由主義的公民學說、共和主義的公民學說、社群主義的公民學說和多元文化論的公民學說,代表思想家有漢娜·阿倫特、約翰·羅爾斯、阿拉斯戴爾·麥金泰爾等。

- END -

聲明:本公眾號部分轉載圖文只為交流分享,感謝原創。如有涉及侵權等問題,請告知,我會及時更正。

讀書|思考|感悟

把時間交給閱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1749f7e3022e55378cd06541b6fa9c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