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好人」吳淵的紙影情懷

2023-12-08     湘潭在線

原標題:「湖南好人」吳淵的紙影情懷

本報記者 廖艷霞

「紙影是用什麼做的呢?」「怎樣區分生旦凈丑?」「紙影和皮影有什麼區別?」……12月2日下午,雨湖區風車坪文創園紙影藝術館內,一場紙影趣味課堂和傳承人製作工坊沉浸式體驗課如期舉行。這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紙質影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吳淵利用周末時間給幾十名大小朋友帶來的紙影盛宴。

非遺進社區、進校園、進景區……細數吳淵的朋友圈,這樣傳承非遺文化的活動,今年足有七八十場,還有很多因太忙來不及記錄。作為一名「80後」,吳淵從中南大學畢業後,放棄了廣東的高薪工作,繼承爺爺衣缽,13年來投身紙影非遺傳承推廣,繼往開來,為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作貢獻。他說:「我也曾經歷過迷茫,堅持都因情懷,慶幸遇到了晴天。」不久前,吳淵上榜「湖南好人」。

也曾迷茫

湘潭紙影是南方皮影戲的代表,是中國皮影戲的重要組成部分,吳家祖上製作和表演紙影戲的傳統至今已有數百年,吳淵的爺爺吳昇平是第20代傳人。

吳淵從小學到初中一直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耳濡目染爺爺敲鑼打鼓、吹拉彈唱。他對爺爺的感情很深。2010年,爺爺叫他回來繼承發揚吳氏影子戲時,他毅然放棄了沿海的好工作,回到爺爺身邊。「這是家風的影響和傳承。」吳淵說,他爺爺的祖父臨終時,就囑託過吳氏影子戲不能失傳,要繼承發揚,這也是爺爺對他的希望。

在剛回來的那段時間,吳淵很迷茫,雖然從小耳濡目染,對紙影小人的製作和操練流程也比較熟悉,但真正到了上手的時候,他才發現其中的細節很難把控,需要不斷重複、積累經驗。「積累的過程看不到成績成果,很壓抑。」吳淵說。

是爺爺的一次意外,徹底斷了吳淵的退路,堅定了選擇。2012年2月,他爺爺應邀赴台灣開展文化交流時不幸發生車禍,這場意外,深深觸動了他。從此,他開始正視這門手藝的將來,「我感受到了時不待人的緊迫感,下定決心,傳承好這門藝術。」

衝出雲霧

吳淵鉚足幹勁去從事這門藝術,促成了2013年爺孫倆合著《湘潭地方影子戲》的面世。

從深圳回來的3年間,他隨爺爺走遍瞭望城、寧鄉、益陽、衡山等地,完成了66萬字的著作《湘潭地方影子戲》,收錄整理的紙影戲劇目120餘部,其中70多部瀕臨失傳。吳淵對紙影戲有了深入研究,對紙影文化有了新的理解。

讓他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他參加的市十七中一次泰國華人華僑交流表演活動。「大家聽我演講、看我表演時,眼中閃爍著光芒。」吳淵看到老祖宗的智慧、家鄉的傳統文化和習俗得到認同,終於衝出雲霧,找到了前進的方向,決定從學校著手、從中小學開始,在孩子們心中撒播紙影藝術的種子。

2015年,吳淵開始申報昇平軒紙影非遺傳承推廣項目,將古老非遺紙影的舞台搬上了學校的講台。此後,多次到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高校開展專題講座,到江聲、益智等中小學開展常態校本課程、社團課程及非遺趣味課堂。

他參加非遺進社區進景區、送戲下鄉等惠民演出活動,多次在三義井社區、風車坪社區、窯灣社區等社區以及社會福利機構表演紙影戲,每年不低於60場。

遇見陽光

吳淵的紙影之路越走越寬,灑滿陽光。

他將雨湖區鶴嶺鎮鳳凰村的老家改建成了湘潭昇平軒紙影博物館,展示面積超過400平方米,陳列出各式影偶、道具、紙影製作工藝等器具2000多件,免費對外開放,致力於湘潭紙影文化傳播。

「大家可以完整地看到影偶製作、舞台搭建、器樂演奏、影人操縱等紙影戲創作、表演全過程,還可以動手製作影偶,設計屬於自己的卡通影偶形象和傳統影偶臉譜,再進行創作表演。」吳淵說,每年都有大量大中小學生慕名前來參觀、學習、拍攝視頻,甚至還有大學生將其製成英語、俄語等外國語言視頻在網上傳播。前不久,湖南軟體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張玥曦團隊就與吳淵相約拍攝了以非遺傳承為主題的大學生微電影短視頻。

近年來,吳淵團隊還通過設計文創產品等形式發揚紙影文化,與湘潭大學、湖南科技大學等高校建立產學研合作,設立非遺傳習基地,推出《紙影家族》微信表情包、紙影動畫《岳飛平金》、平板交互軟體《湘潭紙影》等一系列紙影文創產品,帶領更多的年輕人加入非遺傳承隊伍,讓古老非遺更好地融入現代人的生活。

吳淵也完成了赴北京、深圳以及法國蒙彼利埃、泰國清邁等地的展演,小小的紙影插上了翅膀,飛到了更多更遠的地方,得到了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歡。「我們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湘潭紙影,未來紙影藝術將更加璀璨!」吳淵說,紙影藝術是他的夢想,希望創作出更多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作品和文創產品,希望人們想起湘潭、推薦湘潭時,除了湘蓮、燈芯糕、龍牌醬油外,還能想到以紙為媒的湘潭紙影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1334432e0a287e63a2056075c86f8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