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在電影市場如此不景氣的當下,網絡電影和電視劇迎來了黃金期。
2022年第一季度,國內共上線超過100部網絡電影,總票房破5億。
而電視劇更是欣欣向榮,各種好劇頻出,不斷創下各大電視台的收視率新高。
儘管電視劇百花齊放,但是依然有漏網之魚。
近年來,網絡文學被改編成為電視劇,開播前後的口碑卻天差地別。
開播前,憑藉著原著的影響力,大有異軍突起之勢。
然而,開播後,卻成為了粗製濫造的重災區。
質量感人、劇情狗血、演技浮誇、特效五毛,實在讓人不敢恭維。
那麼,接下來七哥就根據評分,盤點一下過往「原著很經典,改編成電視劇卻很爛」的劇集。
10.《盜墓筆記之雲頂天宮》,評分2.5
自南派三叔《盜墓筆記》系列登上銀幕以來,基本上拍一部撲街一部。
唯獨《終極筆記》,得到了原著粉的認可。
作為一部網絡小說大IP,《雲頂天宮》作為「盜墓筆記」的重點篇章,創造整個系列的下限。
不管從哪個角度說,這部劇算得上奇葩。
首先,吳邪和小哥,簡直讓人無法直視。
其次,開頭什麼也不交代,直接進入主題,搞到人不知所措。
最後,雲頂天宮這麼壯觀的場景,在5毛錢的特效下,就像古代茅屋一樣毫無特點。
最讓原著粉無法容忍的是,劇情被魔改,雜亂無章不說,還沒頭沒尾。
選角、故事、場景、特效.....基本上找不到任何夸點。
最後,劇集實在太爛,主演們紛紛發表「免責聲明」,與該劇劃清界限。
9.《鏡·雙城》,評分3.9
初看滄月的原著,或許世界觀並不算龐大,但是卻色彩斑斕、變化無方。
然而,在改編成電視劇後,故事卻讓人摸不著頭腦。
相比原著,電視劇的劇情魔改過多,節奏也過於緩慢。
小說中的家國情仇,在劇中只剩下了"情仇」。
等看到後半段,只剩下了「談戀愛"。
而且,原著中「鮫人」、雲荒、海魂珠,這些奇幻元素原本精彩紛呈。
然而,影視化後,在特效加持下,卻讓不少觀眾大失所望。
在我看來,《鏡·雙城》唯一的看點,是劇中的女主角顏值在線。
總而言之,一部這麼好看的小說,拍成影視劇口碑撲街,是我沒想到的。
8.《擇天記》,評分4.3
關於《擇天記》這本小說,儘管它各方面都不如《慶餘年》,但可讀性還是很強的。
一方面,人物塑造比較各異且複雜,另一方面,故事框架還是比較清晰。
只可惜,該小說被搬上熒幕後,劇情被魔改,直接讓人看不懂。
相對於原著,劇中除了陳長生退婚及報考學院以外,其他情節基本都有改動。
原著中陳長生和徐有容解除婚約之前,彼此並不認識的。
直到他們進入周園後,在不知道對方的身份下,經歷了相遇、相知、相愛。
此外,原著里對陳長生十分漠然的師父計道人,在劇中人設大改,變成了「話癆」。
這些魔改,都遭到了原著粉的質疑。
不過,在美術和場景設計上,劇集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比如,劇中最重要的場景之一國教學院,就是模仿唐朝的建築風格。
為了展現人、魔、妖共存的世界觀,劇組專門實景搭建了一個超過6000平方米的全新影棚。
儘管如此,依舊無法挽回該劇的口碑。
而且,觀眾吐槽最多的地方,就是劇中演員的演技。
在我看來,《擇天記》最失敗的地方,還是劇情雜亂無章,把重點放在了男女愛情上。
一部玄幻古裝劇,變成了愛情劇。
7.《斗破蒼穹》,評分4.3
當年,一本名叫《斗破蒼穹》的玄幻小說,在網上連載後,立刻掀起了巨大的反響。
作者天蠶土豆早期的作品,略顯有些套路。
但是這本小說不同,故事扣人心弦,故事設計得非常巧妙。
光是在起點中文網的點擊率,就高達1億4千萬,天蠶土豆憑藉此書一戰成名。
只可惜,這樣一部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小說,在被改編成電視劇後,讓原著粉大失所望。
不可否認,想把500多萬字進行壓縮,《斗破蒼穹》的改編難度很大。
然而,只可惜壓縮太過於嚴重,而且丟失了一些關鍵細節,而且劇情和人物胡亂改編,原著粉看了竟然看不懂。
最重要的是,整部劇的特效粗製濫造,簡直不堪入目。
一幕「鬥氣化馬」,讓原著粉看了想罵人。
堂堂的斗帝強者,竟然淪落到如此地步,真是恐怖如斯。
6.《極品家丁》,評分4.4
相比《斗破蒼穹》,《極品家丁》名氣沒有那麼大。但是影響力依然不容小覷。
《極品家丁》這本網絡小說,屬於架空歷史類型,總共有300多萬字。
該小說一度被粉絲尊稱為——架空版《鹿鼎記》。
劇版基本上保留小說所有精華段子,走的是喜劇路線。
但是,陳赫、金晨、伊正組成的鐵三角,似乎並沒有完全展現小說中的人物。
特別是陳赫飾演的林三,原著中他是個像韋小寶、唐伯虎這樣的人,但是在劇中,陳赫將他演成了一個只會搞笑的丑角。
更令人無法直視的是,在劇情方面,劇集進行了大量的刪改。
原著中,與林三有感情戲的諸多女角色,幾乎都被刪掉,只留下了蕭玉若。
而且很多劇情和橋段,就好像是段子與笑料一味地堆砌而成,導致整個故事缺乏內涵,沒有太多新意。
總而言之,劇情的缺失與人物塑造的失敗,是這部劇的最大敗筆。
5.《大主宰》,評分5.0
作為天蠶土豆第四部長篇小說,《大主宰》一經問世,便成為了網絡小說的大熱門。
在2016年,該小說榮登當年中國IP價值榜-網絡文學榜top10。
然而,這樣一本經典小說,被改編成電視劇後,口碑急轉直下,甚至一度被原著粉稱為「史上最爛」。
其實,但凡看過這部劇的觀眾,應該對「魔改」又有了重新的認識。
首先,劇情就像流水帳,看著主角不斷打怪升級。
其次,全片充斥著「五毛錢」的特效,尤其在打鬥部分,就像再看《巴拉巴拉小魔仙》。
最後,就是角色塑造不到位,王源飾演的牧塵與原著反差太大。
而且原著中的感情線,在劇中被放大,占據了很大的篇幅。
最後,整個故事被魔改後,主線看起來比較單薄,不足以支撐《大主宰》宏大的世界觀。
4.《黃金瞳》,評分5.4
相比眾多實力派網絡文學,《黃金瞳》絕對是低調的實力派。
為了將這本小說搬上銀幕,劇組可謂是煞費苦心。
歷時5個月多,輾轉世界各地,進行了實景拍攝,而且邀請到了《老九門》的原班人馬。
作為一部盜墓鑒寶劇,實力可見一斑。
劇集播出後,《黃金瞳》憑藉著獨特的鑒寶題材,以及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有緊張燒腦的故事情節,表現可圈可點。
而且劇中所展現的古玩、玉石等古董頗具看點,勾起了觀眾的好奇心。
儘管裡面有很多專業知識,但是娛樂性很強,而且古玩知識通俗易懂,觀感很輕鬆。
不過,很多人不太喜歡這部劇的原因,就是故事的核心是鑒寶,而非盜墓。
這對於看過《鬼吹燈》、《盜墓筆記》,或者對古董不太感興趣的觀眾,的確沒有太多的吸引力。
這是故事本身的缺陷,但也是它的亮點,所以《黃金瞳》的口碑兩極分化,也是正因為如此。
3.《上陽賦》,評分5.6
《上陽賦》是由「寐語者」所著小說,《帝王業》改編而成。
作為章子怡的第一部電視劇作品,外加上眾多實力派演員,比如于和偉、惠英紅、王姬等坐鎮
在播出前,《上陽賦》自然獲得了很大的關注。
只可惜,這部劇在播出後,沒有擺脫口碑撲街的悲劇。
一方面,已經43歲的章子怡,在劇中扮演15歲的少女,有些出戲。
另一方面,劇情對原著改編較大,令很多原著粉不滿。
而且,最飽受爭議的地方,無疑是劇情的尺度問題。
原著主要講述王儇與蕭綦在天下大變皇權爭奪,格局很大。
反觀電視劇,卻成為了一個披著古裝劇外殼的愛情劇。
在劇中,太子、三皇子以及蕭綦同時喜歡上了王儇,上演了一場狗血的四角戀。
2.《雪中悍刀行》,評分5.8
作為烽火的代表作,《雪中悍刀行》在很多原著粉心中的地位非常高。
故事中既有朝堂的權謀鬥爭,還有江湖上的刀光劍影。
原著巧妙構建了一個光怪陸離的武俠世界,重燃了很多觀眾心中的武俠夢。
《雪中悍刀行》被搬上銀幕後,主打武俠情節,武戲凸顯的是寫意。
從開局頗具復古之態,選取了生活化的情節切入,將一幅江湖圖景徐徐鋪開。
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暗潮湧動,刀劍交錯,一場俠客江湖夢,已經暗暗開啟。
從水墨國風的畫面,到留白之美的配樂,營造了一個武俠江湖夢境。
而且與同類作品相比,故事整體顯年輕態,氛圍偏輕喜劇,對於「俠之大者」的核心解讀更具現代性。
然而,作為一部玄幻武俠劇,《雪中悍刀行》的缺點卻很明顯。
過於簡單的武戲,實在撐不起來原著中的意境。
於是劇中的動作戲,基本上毫無看點。
整體來看,魔改後的《雪中悍刀行》,與原著相去甚遠。
故事失去了神韻,武戲淪為「花架子」,選角充滿爭議。
1.《雲南蟲谷》,評分6.1
相比《盜墓筆記》,《鬼吹燈》系列的影視化進程,算是走得相當不錯。
儘管前期主演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到了潘粵明、張雨綺、姜超,基本上定了下來。
縱觀整個系列,已經有很多經典誕生,比如《精絕古城》和《龍嶺迷窟》,得到了不少觀眾的好評。
《雲南蟲谷》在播出前,口碑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特別是原著粉非常期待。
畢竟,在《鬼吹燈》整個系列中,《雲南蟲谷》無疑是最精彩的一個篇章,也是改編難度最大的。
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究其原因,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原著中很多經典場景都遭到了刪減。
二是,故事存在很多漏洞,無法用常理來解釋。
三是,村民的戲顯得有些多餘,而且占據了很大篇幅。
但是,好在故事還算比較完整。
與《龍嶺迷窟》的銜接,以及引出《崑崙神宮》,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所以,儘管《雲南蟲谷》質量一般,但是最後的評分,還在及格線以上。
總的來說,網絡小說改編成電視劇,難度還不小。
想要把幾百萬字的小說,壓縮成一部電視劇,必然要有取捨。
改多了,就會變成魔改,改少了,又會感覺劇情拖沓。
所以,網絡小說該以怎樣的模式,被搬上銀幕。
還需要進行不斷嘗試和創新,才能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