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唐山市「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孫景娜

2022-06-04     曹妃甸新視線

原標題:2022年唐山市「最美青年科技工作者」——孫景娜

孫景娜 女,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曹妃甸區第九農場衛生院副院長兼任曹妃甸區公共衛生(應急)隔離中心主要負責人。

一、迅速進入角色,做好專業工作

2021年10月18日,孫景娜調任曹妃甸公共衛生應急(隔離)中心主要負責人,負責區隔離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接到命令後,她匆忙地收拾了換洗衣物,提前進駐隔離中心,仔細了解隔離中心的整體布局情況,重點查看了三區兩通道設置、樓梯、電梯、房間分布、監控系統使用等情況,並在最短的時間完善各項管理制度規範隔離中心管理,組織工作人員按照集中隔離點設置標準熟悉區域設置和運轉流程,指導醫務組、消殺組和現場物業人員做好檔案建立管理、物資藥品儲備、急救藥械儲備和應用、場地熟悉、流程梳理、防護培訓、消殺培訓、布草轉運消殺、醫療費水處理、醫療垃圾處置轉運等工作。

二、耐心細緻服務,做好保障工作

自從到隔離中心後,她每天都工作18-20個小時以上。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她的身影,工作繁忙而瑣碎。除了彙報工作、登記上報信息、建立台帳、指導工作人員、專業培訓、交代注意事項、準備物資和藥品、監督指導隔離區工作人員規範操作等日常工作外,她手機24小時待命,隔離中心的各種問題,她都主動熱情的去溝通解決,默默堅守,用心工作。

三、本地疫情突發,帶病堅持工作

2022年3月19日,唐山疫情突發。此時的她已經在曹妃甸區隔離中心超負荷、高強度的工作狀態下持續工作了五個月。本來準備在月末去醫院手術的她,已經跟領導請好了假。檢查的醫生也跟她說「你自己也是學醫的,你現在是中重度貧血,現在不趕緊手術解決失血的問題,再加上這種超強度的工作,不一定哪天你就會暈倒,我建議你現在就立刻休假,先升血,然後儘快安排手術治療」。可是得知疫情突發,她又一次將自己的健康拋在了身後,緊急召回了休假的同事,下達了所有人24小時駐守現場的指令,並強調了特殊時期現場工作計劃和應急預案。在迎接國務院督導組、省級檢查組、市區級檢查組的多次疫情防控督導檢查工作過程中,現場各項工作都得到了各級檢查組一致好評。4月2日這天,唐山首次出現無新增、雙清零,隔離中心各項工作也穩步有序進行。或許是她緊繃的神經終於有了些許的放鬆,又或是她的身體狀況真的已經達到了極限,她真的撐不住了。連續半個月每天不到兩、三個小時的休息時間徹底拖垮了她本就傷痕累累的身體,她終於不得不去休假了。

面對重重困難,她選擇接受,她說這是組織上布置的任務,是組織對她的考驗。她說:「我從始至終沒想過退縮和放棄,因為這是一名穿著白衣的黨員的責任,這是對黨的誓言的踐行,是組織給了我向前奔跑的信心和勇氣。」

典型案例

1、2021年1月6日晚,衛生院接到緊急通知:由於石家莊疫情形勢嚴峻,要求選派一名醫務人員支援石家莊市核酸採集工作。作為黨的幹部,她沒有做任何考慮,把孩子扔給年近七旬的父母,直接踏上了去往石家莊的火車。那天的夜格外寒冷,可她卻沒有察覺,因為她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在火車上接到母親的電話,她才想起自己還處在手術恢復期,她才意識到年邁的父母還在為她而焦急和擔心。

走出石家莊火車站,看到石家莊大街的那一刻,她沉默了:曾經繁華熱鬧的大街卻空無一人,看來疫情要比她們想像的嚴重好多。到了工作地點,她和她的隊友顧不上吃一口飯,直接投入到工作中。

她們負責小區居民核酸採集、入戶採集和隔離點核酸採集工作。看著小區里居民們那種渴望恢復正常生活的眼神,她說:只要我們跟時間賽跑,跑在病毒的前面,就能少一例感染者,就能多一份幸福,石家莊就能早一日解封。她被分配管轄的隔離點,住的是藁城區的隔離人員,年齡上到70歲的老人,下至6個月的嬰兒。五六歲的孩子由於父母均被確診,只能自己在一個房間隔離。每次看到孩子們那恐懼的眼神,她都會流淚,都會更加忘我地工作。她和隊友們,一般六七點鐘從住處出發,直到夜裡凌晨才回來。由於防護服的束縛,她頸椎病犯的厲害,導致頭暈噁心乾嘔,但她還要堅持把所有工作做好。那時候,石家莊防疫物資並不充裕,為了節省物資,她和隊友儘量不吃不喝不上廁所。有時候居委會工作人員實在看不下去了,就強行拉他們脫防護服吃飯。就這樣,她得到了石家莊駿馬景小區物業管理人員和隔離點工作人員的好評,誇讚她是英雄。她卻只是笑笑說到:「這是我的本職工作,我應該這樣做」。等一天的奮戰結束,在零下二十幾度的室外脫下防護服,身上的衣物已是冰涼,燈光下臉上的壓痕清晰可見,令人觸目驚心。回到住處,又凍又累,都感覺不到餓了,直接躺在床上就睡了。

她經常跟隊友們說,她們代表的不僅僅是個人,更是代表了「唐山精神」。就這樣,她和隊友不分晝夜,拼盡全力,積極完成每次核酸採集任務。1月29日,她們不負重託,不辜負組織的期望,圓滿完成採集任務,凱旋歸來!

2、2021年10月18日,她調任曹妃甸公共衛生應急(隔離)中心負責人,負責區隔離中心的全面管理工作,從此,她便開始了每天16-20個小時的工作。

由於她是曹妃甸本地人,而入住隔離中心的大部分隔離人員都是本地人,其中不乏她的同事、親人,也有她的長輩。一次,她的親舅舅被安排到隔離中心隔離,知道她在這裡工作,希望她可以破例送些水果。她告訴舅舅,這裡嚴禁送一切食品。儘管她被舅舅數落沒有人情味兒,她萬分委屈,但她始終堅持原則,一視同仁,不開後門。

她24小時在崗,不回家,家人要來看她,她不同意;家人到了門口,她隔著圍欄匆忙見上一面,便又急忙折回。不是她不想家,只是工作繁忙,責任重大,只因為她知道她所在的地方風險有多大;知道同事們工作辛苦,作為領導,作為大姐姐的她自掏腰包,為這些年輕的孩子們改善伙食。在她身體累垮不想吃飯的時候,這些年紀比她小的同事也同樣照顧她的起居,給她準備熱乎的湯麵,送到房間,給她端水喂藥;半夜接到緊急通知,她不顧自己帶病的身體,即刻起身開展工作。她就這樣拖著帶病的身體堅守在抗疫的最前線,用青春和奮鬥,以巾幗不讓鬚眉的勇氣書寫著時代的抗疫華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048e02b8fcec1ad9246dd6fa3076cd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