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與中醫|天雄附子出綿州,價數高低一等酬——中藥「附子」知多少

2023-10-15     廣東省中醫院

原標題:詩詞與中醫|天雄附子出綿州,價數高低一等酬——中藥「附子」知多少

原詩賞識

頌古三十一首(其三十一)

宋 釋梵琮

天雄附子出綿州,

價數高低一等酬。

治病殺人隨所用,

到頭難覓個中由。

釋梵琮,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住慶元府仗錫山延勝禪院。理宗紹定元年(1228年)住南康軍雲居山真如禪院。為南嶽下十七世,佛照德光禪師法嗣。他的著作,特別是詩詞,大多是從佛偈中領悟而來,充滿哲理。

這首詩,簡單卻樸實無華:天雄和附子產自綿州,價格高低自然有成色和品種的規律。它可治病,也可以殺人(有毒性),救人害人很難分辨。

與詩有關的中藥:附子

來源: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的加工品。

產地:主產於四川、陝西等地。

性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

功效: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

用法用量: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時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

使用注意

1、孕婦及陰虛陽亢者忌用。

2、反半夏、瓜蔞、貝母、白蘞、白及。

附子的服用

1、亡陽證。能上助心陽、中溫脾陽、下補腎陽,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

2、陽虛證。

3、寒痹證。尤善治寒痹劇痛者。

附子的毒性

歷代醫書對附子的功效都推崇備至。「附子,續命之要藥。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門之氣」、「乃陰證之要藥,為回陽救逆第一品藥,用之得法可救命於頃刻」。

但是,附子的藥用部位為烏頭子根的加工品,因此性溫而有大毒,入藥使用前必須經過炮製或久煎,至口嘗無麻辣感為度。生品外用,內服必須炮製。若內服過量,或炮製、煎煮方法不當,可引起中毒。

供稿:「胡世雲主任」公眾號

執行編輯:黎 妍

審核校對:莊映格

責任編輯:宋莉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701f68bfae065a546e3e34ab37c55b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