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築金張掖綠色美麗生態走廊

2019-07-17   張掖招商

構築金張掖綠色美麗生態走廊

——張掖市「一園三帶」生態造林工作綜述

張掖是國家重要的經濟安全通道、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古絲綢之路咽喉要道和河西走廊資源寶庫,在構築國家生態安全屏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站在新時代發展的歷史方位下,市委、市政府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主動扛起生態保護建設的歷史責任,堅持把「一園三帶」生態造林示範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全力推動以「一園三帶」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造林為重點的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著力構築生態保護、產業發展、休閒旅遊、康養健身、城鄉融合的綠色美麗生態走廊,打造天藍地綠水清美麗金張掖。

造林綠化成效顯著

將「一園三帶」生態造林示範建設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相融合,緊緊圍繞祁連山水源涵養區、黑河生態帶、交通大林帶、城市綠化帶和「兩帶四區四線」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區,全力推動「一園三帶」生態造林示範建設高效推進。截至6月底,全市完成「一園三帶」生態示範建設營造林26萬畝,按區域劃分祁連山範圍9.9萬畝、黑河生態帶7.35萬畝、交通大林帶8.3萬畝、城市綠化帶0.45萬畝,均占計劃任務的100%;圍繞「兩帶四區四線」鄉村振興示範建設區重點造林工程,完成義務植樹515萬株、2.33萬畝,占計劃任務的103%和101%。

科學布局亮點工程

隨著「一園三帶」生態造林示範建設的深入實施,以保護山水、增加綠量、治理風沙為主線,構建喬灌草結合、多色彩組合的森林結構和綠化景觀,圍繞「兩帶四區四線」鄉村振興示範建設重點區域,集中連片規模推進。建成張民公路、張肅公路鄉村振興示範帶沿線生態景觀林、黑河生態新城環城大林帶、丹霞通道東側供水渠系生態景觀林和交通大林帶、大黃山劉家山頭水源涵養林等一批高標準高質量示範樣板工程。祁連山水源涵養區林草植被得到有效保護和恢復,黑河沿岸林水相依的生態經濟復合林網基本成型,交通幹道沿線寬尺度大林帶逐步貫通,形成了一批兼具良好生態效益和突出景觀效果的示範樣板區域,在率先構建生態保護和系統修復協同推進的生態文明建設格局中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生態產業齊頭並進

圍繞「一園三帶」重點區域集中連片建設特色經濟林,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生態型經濟,促進生態建設與富民產業有機融合。近兩年來,新增特色經濟林種植面積8.9萬畝,其中,優質林果種植面積6.34萬畝、木本油料種植面積2.56萬畝,為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實現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生態經濟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將「一園三帶」建設與保障改善民生統籌謀劃,帶動生態區域居民全面脫貧,先後從祁連山保護區核心區搬遷的149戶農牧民中每戶選聘1名護林員、從全市選聘115名兼職濕地資源管護員,對祁連山和黑河濕地生態環境進行常態化巡查,實現加強生態環境日常監管與扶持群眾脫貧致富的雙贏。

生態環境保護有力提升

根據最新通報,全市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3.61,優良天數比例達96.3%,是全省4個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的城市之一。全市森林面積達806萬畝,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453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14.70%;祁連山水源涵養、生物多樣性保護能力明顯增強,草原生態環境惡化勢頭得到了遏制,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程度呈現「雙減雙降」態勢,區域生態功能有力提升。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區域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今年70萬名幹部群眾參與義務植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張掖大地傳播,生態文明理念已成為全市幹部群眾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張掖綠色發展的重要標識。



來源:張掖日報

記者:王瑞雲

責編 : 臧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