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圈再玩偽歷史,中國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之一,被黑成「傅滿洲」

2019-12-25     霂霖清看世界

12月17日,古裝劇《大明風華》在某視頻網站開播。


該劇播出後,不少人在吐槽「不符歷史」,其中評論最多的,是劇中朱元璋的人物形象。


在不少人看來,影視劇劇中是惡意醜化歷史人物,故意將化妝特效弄成這樣的。



毫無疑問,劇中的朱元璋看的非常不舒服,確實是太恐怖了。


但是也有人提出了質疑,曾經的歷史教科書上朱元璋畫像顯示,他是長了一個鞋拔子臉的,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並不是醜化朱元璋。


那麼,歷史上的朱元璋到底長什麼樣呢?


在曾經的歷史教科書中,朱元璋長這樣:



很顯然,這兩張畫像不是一個人,他們的美醜、氣質有著天差地別,那麼,到底哪張才是真正的朱元璋呢?


事實上,歷史上的朱元璋確實以這兩種長相流傳於世。


古代宮廷有專門收藏曆代帝王帝後的圖像,明代,這些圖像藏於內庫。清朝入關以後,接受了這批圖像。到乾隆十四年,對這些畫像進行了重新裝裱,移藏於南薰殿中。


南薰殿所藏之歷代帝王畫像,朱元璋的是最多的,共有13幅。如今,這13幅畫像,有一幅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其餘12幅均存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這13幅畫像,卻呈現出兩個不同的朱元璋,其中一個是端莊的圓臉俊像,有兩副,分別呈現盛年和老年時期的朱元璋。



另一種是怪異的長臉丑像,計有11幅之多,不過相貌大同小異,基本都是額頭、下巴突出,隆鼻如蒜,拱嘴如豬,有的臉上還畫滿麻點。



由於過去的歷史教科書影響,長臉的朱元璋在社會中的認可度較高,但是如今又改為了圓臉,那麼,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朱元璋?


先從遺傳學的角度出發,我們都知道,後代的長相和個人的長相有很大的關係。


這是朱元璋的大兒子朱標:



這是他的第四子朱棣:



這是他的孫子朱高熾:



從畫像中可以看出,朱棣和朱高熾是一對妥妥的父子,但是如果拿朱標、朱棣來和長臉的朱元璋做對比的話,會有一種隔壁老王來幫忙的錯覺。


但是很顯然,這種事機率為零。


那麼,用圓臉的朱元璋像與他的兒孫們對比就會發現,圓臉的朱元璋和他們才是一家人。


朱元璋,是元末起義軍的領袖,是大明的開國皇帝。見過他的人必然不少,那麼,他們又是怎麼記載的呢?


明朝張翰所著的《松窗夢語》:余為南司空,入武英殿,得瞻仰二祖御容。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面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


明朝范介儒的《曲洧新聞》:在武英殿見太祖真容有二:壯年者,黑須,長寸余,面微長而豐,色甚皙,眉目有異。暮年者,須鬢若銀,面益豐而圓矣,色更皙。乃知外間所傳龍頷虯須,面有瘢志者妄也。


明朝張萱的《疑耀·卷一》:余值西省,始得府所藏高、成二祖御容,高皇帝乃美丈夫也,須髯皆為銀絲,可數,不甚修,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


《紅樓夢》中的寶姐姐,用的是:臉若銀盆,目若水杏。


在這些記載中,出現了「面如滿月」「面益豐而圓」等詞句,很顯然,「面如滿月」的朱元璋不可能是一副鞋拔子臉的面容,明顯不符合情理。


再說這兩副畫像繪畫水準,兩副圓臉俊像,雖畫於不同時期,但在細節處理、繪畫技法上,明顯比長臉丑像水平高。


在戎評一個局外人看來,圓臉俊像明顯更像是宮廷畫師的水準,繪畫風格也與朱家後代帝王相像。


而相比之下,那些長臉丑像,無論是服飾、場景、畫風,都很隨意粗糙,有的甚至連衣冠搭配都漏洞百出,來源和出處未知。


然而,對於宮廷畫師而言,他們也有可能是迫於皇威作了美化處理,這種說法也說的過去。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形象


而且具體到朱元璋,很多人會引出一些段子,說他喜歡殺寫實的畫家,只有那些把他畫好看了的畫家才能倖免,以此反證朱本人長得很醜,傳世的標準像都是畫家違心美化的結果。還說,有個畫家倖免之後,憑記憶摹畫出朱的真容,這就是長臉丑像傳播的起點。


朱元璋嗜殺嘛。所以,這樣的段子在結合他的性格,這種說法完全有人相信。


但是宮廷畫師再美化,也不可能畫得判若兩人的,而且這畫像是要供子孫後代祭祀的,在古人的觀念里必須畫得非常接近,否則無異於在祭祀別人。


同時反過來講,如果朱元璋是圓臉俊像,畫師們把他化成長臉丑像,那不是更容易觸犯天威嗎?畢竟當面醜化皇帝,給畫師一百個膽子他也不敢這麼干。


其實,對於畫家而言,他們的壓力並非是來自於畫丑或華美,而是在與形似與神似之間的尺度拿捏。


畫的像,體現不出皇帝的氣象與個性,並不能獲得朱元璋的認可。


明朝中期的陸容在《朱元璋畫像》中說:


明太祖朱元璋嘗集畫工寫御容,多不稱旨。有筆意逼真者,自以為必見賞,及進覽,亦然。


一工探知上意,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上覽之,甚喜,乃命寫數本以賜諸王。蓋上之意早有,而它工不能知也。


那些把朱元璋畫得很逼真的畫家,自以為可以得到獎賞,然而皇帝並不滿意,只有一個畫家在形似之外,加上「穆穆之容」,結果朱元璋大喜。


何為「穆穆之容」?


大概可以理解為給朱元璋的畫像增加了一些顯示尊貴的符號,比如長耳垂輪、天庭飽滿等,即在形似的基礎上,追求帝王相的神似。



那麼,這樣看來,傳世的朱元璋畫作,圓臉俊像更接近他的真容,雖然不能證明就是他的真容。


最後,還有一點也值得推敲,那就是他的個人經歷。


個人經歷和容貌有什麼聯繫,戎評你是不是糊塗了,可能很多人有這樣的疑問。


如果朱元璋是個富二代,是個二代、三代帝皇,那麼他長的美與丑,與個人經歷幾乎沒有關聯。


當然,也不能太絕對,畢竟古代也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長的太醜,在皇位競爭中也沒有優勢。


但是朱元璋不一樣啊,縱觀朱元璋的人生軌跡,如果沒有面容與氣質的加持,絕對走不到最後。


朱元璋幼年時家裡貧窮,他只能為地主放牛。後來發生旱災,在走投無路之下,朱元璋只得進入黃覺寺,當了和尚。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再後來,因為饑荒,朱元璋也只能手捧瓦缽當了一名如同叫花子的遊方和尚。


幾年後,朱元璋和一群乞丐投奔郭子興,被郭子興看中,將義女許配給他。這個義女就是馬皇后,當時,馬皇后家可以是豪門,如果朱元璋是鞋拔子臉,這樣的好事怎麼能落到他的頭上呢?畢竟可以不相信畫師,但是一定要相信丈母娘的眼光。


郭子興死後,其勢力被朱元璋繼承,此後,朱元璋身邊又網羅了一大批軍事、政治人才,最終一統天下,建立大明王朝。


試問,如果是一個長相奇醜之人,那麼多的武將、能臣會心甘情願跟隨他嗎?


所以,從朱元璋的個人經歷來說,朱元璋不說是「貌比潘安」的美男子,但也絕不是鞋拔子臉。


從現存的兩幅朱元璋畫像來看,圓臉俊像明顯更像朱元璋真容。


那麼,為什麼另一種畫像要把朱元璋處理成鞋拔子臉呢?並且作品更多呢?


有這麼一種說法:這是滿清入關後對朱元璋的醜化。


但是這種說法也是極其不靠譜的。在前文明朝張萱的文中,有這樣的記載:無所謂龍形虯髯,十二黑子也。


換句話說,朱元璋的長臉畫像在明朝就存在,除非張萱是個穿越者,不然他也不會那樣記載。


如果當初滿清要抹黑朱元璋,為何不把圓臉的畫像毀了呢?這不是抹黑的更徹底嗎?



那麼,有人也可能有這樣的疑問,這樣的畫像是否是被朱元璋殺害的達官貴人的後代抹黑所做呢?


不可否認,朱元璋嗜殺,在明朝初年,朱元璋殺了很多人王公貴族,若是他們的後代以此來抹黑報復也合情合理。


但是要知道,那可是明朝,明朝還是朱家的統治,錦衣衛遍布天下,這樣的畫像還能被民間廣為流傳,甚至被王公貴族收藏?


那麼,就只有一種解釋,這種畫像是被明朝統治者認可、默許甚至鼓勵的結果。


有一定的證據證明,朱元璋的異相,是被他的兒子、明成祖朱棣策劃和推動製造出來的。



朱棣信奉相術,但凡起兵打仗、選拔人才,朱棣都要找他們算一算、相一相,明初著名的相士袁珙、袁忠徹父子都深受朱棣信任。


在朱棣任上,官方文獻對記載的朱元璋長相就發生了變化。


比如,永樂十一年(1413),建孝陵神功聖德碑時,朱元璋的長相變成「龍髯長郁,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


到了袁忠徹在景泰二年(1451)編纂《古今識鑒》,其中說朱元璋還未發跡之前,就有個叫鐵冠的道士給他看過相。鐵冠說他:


狀貌非常,龍瞳鳳目,天地相朝,五嶽俱附,日月麗天,輔骨插鬢,聲音洪亮,貴不可言。但四維滯氣,如雲行月出之狀,所喜者準頭黃明,貫於天庭。直待神采煥發,如風掃陰翳,即受命之日也,應在一千日內。


這種相貌的描述就與長臉丑像頗為相似了,長臉丑像的畫像隨之流傳開來,直到張萱所記載就說的通了。


在古人的眼裡,長相決定命運。一個人的長相決定著他終身的爵位、年壽、運勢等等。而對於帝王的評價也少以美醜為標準,而是看長得奇不奇。


朱元璋是開局一個碗,終成一代帝皇的傳奇人物,如果不能長的「雄奇異於常人」,怎麼表現他是天選之人,是天命呢?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畫師在聽相士或民眾的言傳後畫出的,後來才逐漸在民間、士族之間流傳開來。


久而久之,社會上更願意相信朱元璋長著這種鞋拔子臉。


在戎評看來,圓臉俊像更接近朱元璋的本來相貌,長臉丑像更多的是古人迷信說法所致,最終以假亂真。


但是時至今日,到底哪幅像是朱元璋的真容,學術界對於他的真像描述,也並無定論。


文學作品、藝術作品不可能完全還原歷史的真實,但有責任告訴人們真實的歷史,告訴人們歷史中最有價值的東西。戲弄歷史的作品,不僅是對歷史的不尊重,而且是對自己創作的不尊重,最終必將被歷史戲弄。


最後,戎評在多說一句,這樣的朱元璋,難道不像傅滿洲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v0BQW8BMH2_cNUg8Ms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