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國軍隊猛如虎,印度軍隊戰五渣

2020-06-19     楓葉說世界

原標題:1962年!中國軍隊猛如虎,印度軍隊戰五渣

1962年9月22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題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論,警告印度政府,立即從邊境撤軍,否則中方將使用武力。

《是可忍,孰不可忍》

1962年10月20日凌晨7點半,隨著兩枚信號彈升空,中國軍隊開始向印軍發起自衛反擊戰,在克節朗地區,即東段,中國人民解放軍藏字419部隊首先向印軍發起攻擊,在塔格拉山脊下,419部隊的一個步兵團向印軍第4師第7旅發起強攻,這場戰鬥只持續了約30分鐘,以傷亡300餘人的代價,擊斃該部印軍800餘人,俘虜該部指揮官達爾維准將以下1065人,此戰後中國軍隊向前推進,於5日後占領了藏南和達旺地區。

中印邊境分東西兩段

在西段,中國邊防軍則陸續拔除印軍原先設立的37處據點,到10月25日,中國發表聲明,提出停止衝突、重開談判、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三項建議,提議雙方從戰前邊境線各自後撤20公里,不過印度卻表示無法接受,宣布其印北地區進入「緊急狀態」,並開始在東段集結軍隊,同時向歐美請求援助,到11月3日,美國向印度提供的首批緊急軍事援助抵達印度,該批援助包括10億美元的現金資助,此時面對印軍極有可能的反撲,中國軍隊用22天的時間,開鑿了一條從錯那縣到達旺前線的戰備公路。

克節朗地區作戰經要圖

1962年11月14日,印軍為給尼赫魯一個生日驚喜,在中印邊境東側的瓦弄發動反攻,試圖「收復失地」,中國守軍則根據印軍前重後輕、側後兵力配備較弱的布勢特點,以一部兵力攻擊其前鋒,打其頭部,以一部兵力從兩翼夾擊,擊其腹部,以另一部兵力實施大迂迴,斷其退路,即「擊頭,破腹,截尾」戰法,數次擊潰來犯之印軍,擊斃和俘虜大量印軍士兵和軍官。

邊界對峙的雙方士兵

11月16日開始,中國軍隊開始在東西兩段對施以反擊,此時戰爭進入第二階段,東段的解放軍第11師32團和33團經過六天四夜艱苦的敵後迂迴行軍後,於11月16日下午16時30分終於抵達叢林地帶東日則,前鋒32團隨即開始進攻占邦迪拉山地區的印度守軍,以形成對內對外的阻擊正面,11月17日晚23時05分殲滅登班印度守軍1個營,搶占拉洪橋,切斷了德讓宗至邦迪拉的公路,提前55分鐘完成了七天五夜長途奔襲敵側後250公里斷敵退路的任務。

戰前的雙方在進行談判

此戰後,第32團留下一個營作預備隊外,剩下兩個營緊隨第33團向德讓宗方向發起進攻,為了不讓敵人向邦迪拉靠攏,第33團闖過拉洪橋後,23時10分沿公路衝上邦迪拉山腰,但受到阻擊,山頂敵人不斷向山下傾泄火力,無法前進,11月18日清晨,33團3營在運動中向防守邦迪拉山主峰陣地左翼的印軍一個錫克輕步兵營發起突襲,經過三個半小時的戰鬥,攻占了該營陣地,守軍的主峰陣地右翼守敵不戰而逃,主峰遂為33團完全控制,很快奪取邦迪拉古鎮,並向南追擊擴大戰果,途中擊潰大批印軍增援部隊,33團2營一直追擊至距中印傳統邊界線伏特山僅20公里,這裡可以清晰的看到印度的阿薩姆平原,創造自衛反擊戰最遠追擊紀錄。

印度被俘士兵和軍官

11月18日晨,東段一線印軍發覺後路被切斷後,開始全線後撤,18日8時30分,邊界的中國邊防部隊發起總攻,西山口-邦迪拉戰役正式開始,藏字419部隊擔任沿中國- 不丹國界的右路迂迴穿插作戰任務,破曉時分,印度守軍一個旅潰逃,419部隊沿公路直撲德讓宗,德讓宗的印軍守軍第65旅在戰鬥打響後,竟不戰而潰,至11月21日,東段的中國軍隊占領了印軍的16處陣地,並且一直追擊到中印邊界傳統習慣線附近,在西段,中國邊防軍則占領了印軍在班公洛地區的據點。

印度被俘士兵和軍官

而經過兩個階段的自衛反擊作戰,中國軍隊以傷2000人,陣亡700人,無一人被俘的代價,殲滅印軍兩個旅之全部和三個旅之大部,斃、傷、俘敵8700餘人,生擒印軍兩位準將級指揮官,印度軍隊在東西兩線的全面潰敗,使印度朝野震驚,舉國恐慌,提出要求美國介入,還派代表團前往美國呼籲,要求向印度提供12個中隊的先進戰鬥機和大量坦克,以及軍事物資,甚至請求美國海軍的航母戰鬥群緊急開赴孟加拉灣以保衛印度。

印軍戰鬥力五渣

但在1962年11月21日,中國軍隊在到達主張的界線後停止前進,接著宣布從11月22日起單方面停火,並在一個月後主動從實控線後撤20公里與印軍脫離接觸,只在中國邊界一側設立檢查站,還歸還了繳獲的印軍武器和釋放俘虜,以表達中國無意侵略他國,但也不畏懼戰爭的承諾。

本文資料和圖片素材均來自於網絡,由作者整理髮出,如有不嚴謹之處或侵權行為,請聯繫修改或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uD1ynIBfGB4SiUwyw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