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少年的你》把「校園霸凌」這一極具話題性議題引爆社會。
引起無數人共鳴的校園霸凌也並非今日所形成,長久以來被刻意隱藏、被忽視,滋長這種不正之風終究演變成了犯罪。
12月提檔上映的《誤殺》就以「校園犯罪」作為故事的矛盾起點,引發了一場尋求正義的故事。
1
《誤殺》的故事因為一起校園迷奸霸凌案而起,官二代二次上門威逼利誘卻被受害女孩誤殺。女孩的父親李維傑為了女兒免遭不公、深陷牢獄之災,偽造和掩蓋了犯罪現場,以此洗脫嫌疑。
全片最精彩的地方是李維傑(肖央飾)一家與拉韞(陳沖飾)之間的鬥智斗勇。
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小店老闆,一個是身經百戰的破案高手,實力懸殊之下前者如何在兩者之間的博弈取得勝利,成為了本片最大的看點。
為此影片把「李維傑」設成一個整日沉迷於看電影的人設,而人物嘴邊最常說的一句就是「看過一千部電影,就會發現這世上根本沒有離奇的事件」。
電影里的橋段,成了李維傑製造不在場證明的教科書。
對內,訓練一家子如何面對警方的刑訊逼供而不出漏洞,借用大量心理學理論做支撐。
對外,用「蒙太奇」的手法讓所有目擊者都替自己做證,形成一條完整的證據鏈。
身為破案高手的拉韞自然也不是善茬,在第一波審訊無果的情況下,還是繼續深挖,甚至通過李維傑愛看電影的喜好,瞬間看穿了他的「蒙太奇」手法。
前後兩次的PK,形成了一個驚心動魄的燒腦遊戲。上一秒被揭穿的事情,在下一秒被反轉,這種緊張刺激的貓鼠遊戲真是令人看的目不轉睛。
2
劇本的好壞無疑是奠定了故事精彩的基礎,但角色的成功塑造則直接決定了故事的精彩程度。
陳沖老師所塑造的「拉韞」絕對奉獻了本片最精彩的演技。
在審訊「李維傑」小女兒的時候,如同一頭吞天猛獸一般籠罩後者,帶來無盡的恐懼和陰影。
可轉眼間,對於兒子的思念之情又觸及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變得如此脆弱和孤獨。
把警察局長「拉韞」那種上位者的雷霆威勢和寵子母親「拉韞」的悲傷柔軟之間切換得自然又到位。
近兩年大熱的實力派女演員譚卓,在本片里飾演男主角的妻子「阿玉」。
這個家庭婦女的角色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一副戰戰兢兢、唯唯諾諾的人設,唯獨在警局裡護著女兒與「拉韞」針鋒相對的爆發,倒是一下子把這個人物給立住了。
當然,全片最令人意外的角色莫過於肖央飾演的「李維傑」。
一個跨行喜劇演員的網紅歌手,是大家對肖央的第一印象。
因一首《小蘋果》紅遍大江南北的「筷子兄弟」之一的肖央,大部分出演的作品都是喜劇向且評分不高的電影作品。
當得知肖央出演一個懸疑犯罪的男一號時,實在對角色塑造和電影效果確實不報太大印象。但看完电影後,肖央塑造的「李維傑」確實不差。
從形象上來說,肖央很貼合「李維傑」這樣一個極度平凡、不起眼的小人物,而多年以喜劇演員示人的他又自帶著一絲機靈和狡黠。
在正經演起戲來後,肖央把一個小老闆的精靈機智和一個父親的勇敢果斷髮揮得很到位,倒是打破了之前多年的喜劇演員形象。
可以說,肖央的煥新演技讓人感到驚喜、陳沖老師的精彩演技為本片的高分奠定了堅實基礎。
3
《誤殺》其實並不是一部原創作品,其是翻拍來自印度的《誤殺瞞天記》,後者豆瓣評分高達8.5分。
在一個月前的超前鑑賞會上,雖然作為監製的陳思誠表示,這不是一部完全照搬的翻拍作品,根據國情需要進行了適當改編,其立意也與原版有不同
但對比一下後就會發現,國產改編後的《誤殺》相對要一般了些。
國產的《誤殺》和印度原版的《誤殺瞞天記》兩者的重點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在「誤」,後者在「瞞」。
《誤殺》的劇情建立在既要讓觀眾對失手殺人產生共情,又不能有違社會法律的底線。
《誤殺瞞天記》的劇情則建立在權力階級與無辜平民的鎮壓與反抗,帶著對執法機構知法犯法、濫用權力一股濃濃的諷刺味道。
《誤殺》基本照搬了《誤殺瞞天記》的男主角名字、重要物證以及關鍵性劇情節點,但又不免因為國內審查的需要進行了尷尬不已的改編和畫蛇添足般的劇情。
開頭和結尾謀劃越獄的劇情,意圖製造點前後呼應和夢境效應,顯得過於畫蛇添足、又不知所云。
為了國內審查,原本該脫罪的男主卻偏偏選擇了自首,一場被抓進囚車的悲情戲碼像極了《我不是藥神》。無論人情多麼無奈,終究難逃法理。
更尷尬的是,為了能夠有製造矛盾衝突的背景,又不能全然照搬原版,國產化後硬生生把故事的發生地從印度搬到了架空的「賽國」(雖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泰國)。
再看監製是陳思誠就不會覺得意外,他導演的著名懸疑犯罪作品「唐探」系列就是從泰國始發起航的。
最終不難發現,原版一部精彩紛呈的「完美犯罪」電影,在刻意迴避某些制度、又要迎合大眾市場的口味後,就開始丟失了原本的立意,變得尷尬不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sbkJW8BMH2_cNUgVcM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