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三字成語集錦
- 【安樂窩】宋·邵雍自號安樂先生,隱居蘇門山,名其居為安樂窩。泛指安靜舒適的住處。 出自宋·邵雍《無名公傳》:「所寢之室謂之安樂窩,不求過美,惟求冬暖夏涼。」
- 【不成器】器:指人的度量、才幹。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麼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出自西漢·戴聖《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 【吹牛皮】說大話,閒聊天。
- 【打圓場】調解糾紛,從中說和,使幾方面都能接受,從而使僵局緩和下來。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虧得和尚打圓場,好容易才把那女人勸下的,所以同了他來。」
- 【二流子】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
- 【父母官】舊時指地方長官(州、縣一級的)。
- 【狗腿子】指給有勢力的壞人奔走幫凶的人。
- 【旱鴨子】指不會游泳的人(含詼諧意)。
- 【金不換】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形容極為可貴。
- 【開後門】比喻利用職權給予他人某些不應有的方便和利益。古代衙門的內部院落門增減無所謂,可是大門之外在外牆上另開門洞是不被允許的,尤其是不得在內衙的宅門外另開小門,直通衙門外面。上級來考核時專門有此一項違法的項目——另開便門。如清代的《六部成語批註·吏部》專有此條:「另開便門,外省官員在其衙署旁邊另作小門,放其私人出入作弊。」可見另開小門是和作弊相連的,「開後門」源於此。
- 【冷板凳】比喻因不受重視而擔任清閒的職務或長期受冷遇。源自當年嚴嵩壞事做盡,皇帝終於知道了,嚴嵩在被劾將要治罪時,曾到孔府來托其孫女婿衍聖公向皇上說情。衍聖公以天下之法為法,斷不願做讓天下人恥罵之事,拒不迎見,嚴嵩等了很久,未能見到他的女婿,在孔府坐了幾個時辰的冷板凳後悻悻而歸。這條板凳現在孔府,門口有落轎處,兩邊各有一條窄窄的板凳,如果主人不願見來訪的客人,就吩咐僕人讓他們在那坐一會,那板凳太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客人就會悻悻而歸,就算一直坐在那裡,主人也不會接見,於是就有了「坐冷板凳」的由來。
- 【滿堂紅】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或到處都很興旺。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紅紙牌兒在當中,點著幾對滿堂紅。」
- 【鳥獸散】形容成群的人象鳥獸逃散一樣紛亂地散去(多形容敵人潰逃)。出處:《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有得脫報天子者。」
- 【飄飄然】由於迷戀某人或懷有極大的驕傲自大情緒而感到輕飄飄。形容得意。出自唐·李復言《續玄怪錄·裴湛》:「神清氣爽,飄飄然有凌雲之意。」
- 【敲竹杆】比喻利用別人的弱點或以某事為藉口來訛詐。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會敲的了,難道這裡頭還有竹槓不成?」
- 【軟骨頭】比喻沒有氣節的人。比喻意志薄弱、沒有骨氣的人,甚至喪失氣節的人。
- 【勢利眼】勢利眼又稱「看人頭」。人與人交往中,不看本質,以官職、衣冠、錢財取人,媚富賤貧,趨炎附勢的勢利心態。有諺「看見大,得得拜;看見小,踏一腳」,就是對勢利眼的嘲諷。
- 【鐵公雞】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嗇的人。
- 【挖牆腳】比喻拆台,從根本上損害別人。
- 【小九九】現在人們一般把那些有心計、會算計、善謀劃的人形容為心裡有「小九九」。其本義指《九九乘法歌訣》,又常稱為「小九九」。現在學生學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十三、十四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像現在這樣「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
- 【有心人】有某種心意或想法的人。
- 【左右手】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樣。比喻極得力的助手。也比喻兩者關係極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語出《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原以左手和右手最能為自己所支配來比喻二者互相配合、幫助。後轉以喻得力的助手。
- 【吹牛皮】說大話,閒聊天。
- 【醋罈子】裝醋的罈子,指在男女關係上嫉妒心很強的人。
- 【催命鬼】催人早死的人,比喻人催促別人很緊很急。
- 【打邊鼓】指從旁鼓吹、協助。
- 【打埋伏】比喻隱藏物資、人力或隱瞞問題。也指事先隱藏起來,待時行動。
- 【打圓場】調解糾紛,從中說和,使幾方面都能接受,從而使僵局緩和下來。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一回:「虧得和尚打圓場,好容易才把那女人勸下的,所以同了他來。」
- 【大手筆】指偉大的著作或大行動。《晉書·王?傳》:「此當有大手筆事。」
- 【單相思】男女之間只有單方面的愛戀思慕。也比喻雙方中只有一方有願望或熱情。出自明·高濂《玉簪記·村郎鬧會》:「只見些花落東風點綠苔,佩環聲,歸仙宅,單相思今空害。」
- 【膽小鬼】膽量小的人。
- 【刀筆吏】指代辦文書的小吏。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於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
- 【稻粱謀】比喻人謀求衣食。謀:謀求。禽鳥尋找食物。出自唐·杜甫《同諸公登慈恩寺塔》詩:「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 【東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 【東方騎】指女子的如意郎君。也泛指身份煊赫者。出自唐·褚亮《燭花》詩:「言是東方騎,來尋南陌車。」
- 【東家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人缺乏認識,缺乏了解。丘:孔丘。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邴原傳》:「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
- 【蠹書蟲】蛀書的蟲子。比喻讀死書的人。出自唐·韓愈《雜詩》:「豈殊蠹書蟲,生死文字間。」
- 【多面手】指擅長多種技藝的人。
- 【奪錦才】形容才華超群,後來居上。奪錦:奪錦袍。爭奪錦袍的才華。出自《新唐書·宋之問傳》:「之問俄傾獻,後覽之嗟賞,更奪錦袍以賜。」
- 【兒皇帝】五代時期石敬瑭勾結契丹建立後晉,對契丹主自稱兒皇帝。後泛指投靠外國,建立傀儡政權的統治者。出自《新五代史·四夷附錄第一》:「學士以先君之命為書以賜國君,其書常曰:『報兒皇帝雲。』」
- 【爾汝交】彼此以爾和汝相稱,表示親昵,不分彼此的交情。爾汝:你。出自元·辛文房《唐才子傳·鮑溶》:「與李端公益少同袍,為爾汝交。」
- 【耳報神】指暗中通風報信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1回:「這又是誰的耳報神這麼快?」
- 【耳邊風】在耳邊吹過的風。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又作「耳旁風」。出自唐·杜荀鶴《贈題兜率寺閒上人院》詩:「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
- 【二把刀】稱對某項工作知識不足、技術不高的人。
- 【二百五】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 【二而一】一演化為二,二合成為一。指同一事物可以演化為對立的兩種現象,對立的兩種現象可以找到同一根源。
- 【二桿子】指人的脾氣莽撞、火爆。
- 【二流子】不務正業遊手好閒的人。
- 【二五耦】比喻狼狽為 。耦:兩人耕地。出自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莊公二十八年》:「二五耦。」
- 【方便門】佛教語,指引人入教的門徑,後指給人便利的門路。方便:便利。出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漳州羅漢桂琛和尚》:「所以諸佛慈悲,見汝不奈何,開方便門,示真實相。」
- 【方寸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借指心。出自宋·羅大經《鶴林玉露》第六卷:「俗語云:『但存方寸地,留與子孫耕』。指心而言也。」
- 【放冷箭】乘人不備,放箭傷人。比喻暗中傷人。冷箭:暗箭。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你們休放冷箭,報復去,道有孔目孫榮特地拜見哥哥來。」
- 【風木嘆】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養。指喪父母的悲傷。風木:同「風樹」。出自宋·陸遊《焚黃》:「早歲已形風木嘆,餘生永廢《蓼莪》詩。」
- 【風樹悲】指喪父母的悲傷。出自唐·白居易《贈友》詩:「庶使孝子心,皆無風樹悲。」
- 【斧鑿痕】原指用斧頭、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跡。多用來比喻詩文字畫等造作,不自然。斧:斧頭;鑿:鑿子;痕:痕跡。出自唐·韓愈《調張籍》:「徒觀斧鑿痕,不矚治水航。」
- 【附驥尾】附著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別人而成名。常作謙詞。出自漢·王褒《四子講德論》:「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
- 【乾瞪眼】干著急而沒有辦法。
- 【刮地皮】比喻貪官污吏千方百計地搜刮人民的財產。出自《新唐書·程日華傳》:「馬瘠士飢死,刺史不棄毫髮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 【鬼畫符】好像鬼畫的咒語,胡亂塗抹。比喻潦草難認的字跡。也比喻烏七八糟不知再搞什麼。出自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
- 【和事老】多指不講原則,不問是非而一味勸使雙方和解之人。也指對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的人。和事:平息事件或爭端。調停爭端的人。出自《新唐書·宗楚客傳》:「中宗不能窮也,詔琬與楚客,處訥約兄弟兩解之,故世謂帝為『和事天子』。」
- 【鴻門宴】指不懷好意的宴請或加害客人的宴會。鴻門:地名,今陝西臨潼東北。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至鴻門,謝曰:……」
- 【集大成】融會各方面的優點及成就,以達到完備的程度。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
- 【佳弟子】指德才超群的晚輩。佳:好,優。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汝是我佳弟子,當不減阮主簿。」
- 【家天下】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禮記·禮運》:「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
- 【賤骨頭】指不自尊、不知羞恥或不知好歹的人。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9回:「人太生嬌俏了,可知心就嫉妒。鳳丫頭倒好意待他,他倒這樣爭鋒吃醋的。可是個賤骨頭。」
- 【解人頤】笑掉人的下巴頦兒。形容人開懷大笑。解:脫掉。出自《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
- 【解語花】比喻勝似花朵般美麗的女子。出自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解語花》:「明皇秋八月,太液池有千葉白蓮數枝盛開,帝與貴戚宴賞焉。左右皆嘆羨久之,帝指貴妃示於左右曰:『爭如我解語花?』」
- 【金不換】即使用金子來也不換,形容極為可貴。
- 【九迴腸】形容迴環往復的憂思。迴腸:形容內心焦慮不安。出自梁簡文帝《應令》:「望邦畿兮千里曠,悲遙夜兮九迴腸。」
- 【捲地皮】把地皮都捲走了。比喻官吏的殘酷搜刮。出自唐·盧仝《蕭宅二三子贈答詩(客謝井)》:「揚州惡百姓,疑我捲地皮。」
- 【捲舖蓋】收拾行李離去。比喻被解僱或辭去職務,離開原來工作地點。
- 【苦肉計】故意傷害自己的肉體以騙取敵方信任的計策。出自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虧殺那苦肉計黃蓋添糧草。」
- 【寬心丸】寬慰別人的話。
- 【兩面光】兩個面都光滑。比喻兩方面都不得罪,兩邊做好人。
- 【遼東豕】比喻知識淺薄,少見多怪。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見群豕皆白,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於朝廷,則為遼東豕也。」
- 【吝嗇鬼】吝嗇的或過度節儉的人。
- 【亂彈琴】比喻胡扯或胡鬧。
- 【捋虎鬚】比喻觸犯有權勢的人或冒著很大的風險。捋:撫摩。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五回:「太公道:『好卻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鬚。』」
- 【落湯雞】比喻落水或渾身濕透的人。出自明·天然智叟《石頭點》第六回:「止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湯雞子浴風波。」
- 【馬後炮】象棋術語。比喻不及時的舉動。出自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
- 【馬前卒】舊時在馬前吆喝開路的兵卒差役。現在比喻為人奔走效力的人。出自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 【滿堂紅】比喻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績或到處都很興旺。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紅紙牌兒在當中,點著幾對滿堂紅。」
- 【滿天飛】形容到處都是。亦作「滿空飛」。出自宋·張元《詠雪》:「戰退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空飛。」
- 【冒失鬼】言語、舉動魯莽、輕率的人。出自清·文康《兒女英雄傳》:「就算我是個冒失鬼,鬧了個煙霧塵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你們想想,難道炕上那個黃布包袱我就含含糊糊的丟下不成?」
- 【每事問】每件事都要詢問。指凡事都要作進一步的調查。出自春秋·魯·孔丘《論語·八佾》:「子入太廟,每事問。」
- 【閉門羹】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出自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 【打秋風】指假借各種名義向人家索取財物,或依仗與權勢有某種關係,招搖撞騙,收受賄賂。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賢僕夫》:「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你何不從之?」
- 【打死虎】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 【打頭風】指逆風。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詩:「黃柳影籠隨棹月,白苹香起打頭風。」
- 【打前站】行軍或集體出行時先派人到將要停留或到達的地點去辦理食宿等事務。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馬飯完也未?」
- 【打擂台】參加擺擂台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競賽。擂台:比武而專設的台子。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廟,有一等打擂台賭本事的,要與人廝打。」
- 【阿堵物】西晉的一些士族階層人士自命清高,恥於言錢,錢被稱為「阿堵物」。後人指為錢的別稱,有諷刺意義。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的王衍是所謂的「品行高尚」的清談人士,據說他口裡從不提到「錢」字。他老婆想試探王衍的虛實,趁王衍熟睡之時,叫僕人繞著王衍的床邊鋪上一大圈錢。王衍早晨醒來見到床邊的錢妨礙他行動。便叫來僕人說「舉卻阿堵物」。舉卻:拿開。
- 【敗家子】指任意揮霍家產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費國家財物的人。
- 【半吊子】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半瓶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 【絆腳石】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抱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弱小的一方。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 【唱反調】發表完全對立的言論;採取對立的舉措。
- 【長舌婦】好進讒言的婦人。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4卷:「文錢小隙造奇冤:『都是你這小天殺的,不學好,引這長舌婦開口。」
- 【步後塵】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後面追隨模仿。出自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前隊,老夫願步後塵。」
- 【不旋踵】來不及轉身。比喻時間極短。也指不退卻。
- 【不二門】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或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出自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
-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輕下重,扳倒後自己能豎立起來。現多用於諷刺巧於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出自清·趙翼《陔余叢考》第三十三卷:「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 【不成器】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麼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器:指人的度量、才幹。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
- 【並頭蓮】並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比喻恩愛的夫妻。又作「並蒂蓮」。蒂: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出自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池畔分開並蒂蓮,可堪間阻又經年。」
- 【表面光】表面上光潔,形容虛有其表。
- 【壁上觀】比喻坐觀勝負而不幫助任何一方。壁:營壘。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出風頭】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出:顯露。
- 【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出自晉·陶潛《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 【吃白食】白吃別人的飯,光吃飯不工作,吃東西不付錢,也指不務正業專靠訛詐為生。
- 【醜八怪】相貌醜陋的人。
- 【出鋒頭】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又作「出風頭」。出:顯露。出自宋·沈遼《雲巢編》:「壯心欲馳步輒跚,試出鋒頭官已?。」
- 【初生犢】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犢」。
- 【杵臼交】指不計貧賤的交誼。出自《後漢書·吳佑傳》:「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佑賃舂。佑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為別人捧場的人。
- 【閉門羹】拒絕客人進門叫做讓客人吃閉門羹。出自唐·馮贄《雲仙雜記》卷一:「下列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 【打秋風】指假借各種名義向人家索取財物,或依仗與權勢有某種關係,招搖撞騙,收受賄賂。出自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賢僕夫》:「當今北面官人,入則內貴,出則使臣,到所在打風打雨,你何不從之?」
- 【打死虎】比喻抨擊已失威勢的人。
- 【打頭風】指逆風。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詩:「黃柳影籠隨棹月,白苹香起打頭風。」
- 【打前站】行軍或集體出行時先派人到將要停留或到達的地點去辦理食宿等事務。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大王即刻到了,洒家是打前站的,你下馬飯完也未?」
- 【打擂台】參加擺擂台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競賽。擂台:比武而專設的台子。出自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廟,有一等打擂台賭本事的,要與人廝打。」
- 【阿堵物】西晉的一些士族階層人士自命清高,恥於言錢,錢被稱為「阿堵物」。後人指為錢的別稱,有諷刺意義。出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中記載:西晉的王衍是所謂的「品行高尚」的清談人士,據說他口裡從不提到「錢」字。他老婆想試探王衍的虛實,趁王衍熟睡之時,叫僕人繞著王衍的床邊鋪上一大圈錢。王衍早晨醒來見到床邊的錢妨礙他行動。便叫來僕人說「舉卻阿堵物」。舉卻:拿開。
- 【敗家子】指任意揮霍家產的不成器的子弟或任意浪費國家財物的人。
- 【半吊子】膚淺的人。形容不通情理,說話隨便,舉止不沉穩的人。
- 【半瓶醋】比喻對某一門知識只是一知半解卻好在人前賣弄的人。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 【絆腳石】絆腳的石頭,比喻阻礙前進的東西。
- 【抱不平】遇見不公平的事,挺身而出,幫助弱小的一方。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45回:「氣的我只有替平兒打抱不平。」
- 【唱反調】發表完全對立的言論;採取對立的舉措。
- 【長舌婦】好進讒言的婦人。出自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34卷:「文錢小隙造奇冤:『都是你這小天殺的,不學好,引這長舌婦開口。」
- 【步後塵】後塵:走路時揚起的塵土。指跟在別人後面追隨模仿。出自明·屠隆《曇花記·討賊立功》:「副帥好當前隊,老夫願步後塵。」
- 【不旋踵】來不及轉身。比喻時間極短。也指不退卻。
- 【不二門】指平等而無差異之至道或獨一無二的門徑、方法。出自姚合《寄不疑上人》:「是法修行遍,方棲不二門。」
-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輕下重,扳倒後自己能豎立起來。現多用於諷刺巧於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出自清·趙翼《陔余叢考》第三十三卷:「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 【不成器】不能成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氣質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沒有什麼出息。有時也指不學好,自甘墮落。器:指人的度量、才幹。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
- 【並頭蓮】並排地長在同一莖上的兩朵蓮花。比喻恩愛的夫妻。又作「並蒂蓮」。蒂:花或瓜果跟莖連接的部分。出自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池畔分開並蒂蓮,可堪間阻又經年。」
- 【表面光】表面上光潔,形容虛有其表。
- 【壁上觀】比喻坐觀勝負而不幫助任何一方。壁:營壘。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 【出風頭】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出:顯露。
- 【杯中物】杯子中的東西,指酒。出自晉·陶潛《責子》詩:「天運苟如此,且進杯中物。」
- 【吃白食】白吃別人的飯,光吃飯不工作,吃東西不付錢,也指不務正業專靠訛詐為生。
- 【醜八怪】相貌醜陋的人。
- 【出鋒頭】表現自己,自鳴得意地顯示自己比別人行。又作「出風頭」。出:顯露。出自宋·沈遼《雲巢編》:「壯心欲馳步輒跚,試出鋒頭官已?。」
- 【初生犢】剛出生的小牛,比喻單純或勇猛的青年人。同「初生之犢」。
- 【杵臼交】指不計貧賤的交誼。出自《後漢書·吳佑傳》:「公沙穆來游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佑賃舂。佑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之間。」
- 【吹鼓手】舊時婚喪禮儀中吹打樂器的人,比喻專為別人捧場的人。
四大名著中的三字成語
一、《紅樓夢》
1、中山狼
原句:《紅樓夢》第五回:「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
釋義:比喻恩將仇報、忘恩負義的人
2、耳報神
原句:《紅樓夢》第七十一回:「這又是誰的耳報神這麼快?」
釋義:原指通風報信的人。現比喻消息傳遞的很快。
3、假惺惺
原句:《紅樓夢》第一百回:「況且三姑娘是極明白的人,不象那些假惺惺的人,少不得有一番箴諫。」
釋義:原指假裝或假情假意的樣子。形容虛偽,不真實。
二、《水滸傳》
1、急先鋒
原句:《水滸傳》第十三回:「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
釋義:指戰時勇敢衝鋒殺敵的,現也指能帶頭積極工作的人。
2、露馬腳
原句:《水滸傳》第一百零四回:「倘或露馬腳來,你吾這場禍害,卻是不小。」
釋義:原指顯露真相,後喻指無意中暴露出隱蔽的真相。
三、《三國演義》
1、階下囚
原句:《三國演義》第十九回:「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
釋義:原指在公堂前的台階下受審的囚犯。後泛指在押的人或俘虜。
2、生力軍
原句:《三國演義》第九十七回:「背後關興引生力軍趕來,魏兵自相踐踏及落澗身死者,不知其數。」
釋義:原指新投入戰鬥的精銳部隊。後喻新加入某種工作或某項活動起了積極作用的人。
四、《西遊記》
緊箍咒
原句:《西遊記》第十四回:「三藏見他戴上帽子,就不吃乾糧,卻默默地念那緊箍咒一遍。」
釋義:「唐僧每遇孫悟空不服,口中便念念有詞,悟空頓感頭痛欲裂而被逼順服。現喻以某種手段,束縛人或要挾人去干違心的事。
趣味三字成語
走著瞧 裝門面 遮羞布 迂夫子
一團糟 一把手 尋短見 無底洞
挖牆腳 土包子 鐵公雞 太上皇
隨大流 死對頭 勢利眼 實心眼
實打實 殺手鐧 喪門神 軟骨頭
群英會 擎天柱 破爛貨 跑江湖
母夜叉 抹稀泥 美人計 冒失鬼
冒牌貨 吝嗇鬼 苦肉計 孔方兄
捲舖蓋 救世主 金不換 階下囚
叫化子 賤骨頭 及時雨 過時貨
狗腿子 乾瞪眼 二五耦 二流子
二桿子 二而一 二百五 爾汝交
兒皇帝 阿堵物 多面手 東家丘
擋箭牌 單相思 打圓場 打擂台
吹牛皮 醜八怪 唱高調 敗家子
白費蠟 傲霜枝 一字師 一人敵
一掊土 一牛鳴 一而光 屋上烏
忘形交 忘年交 團團轉 守財奴
清一色 清君側 牆有耳 七返丹
捋虎鬚 捲地皮 假慈悲 急先鋒
風馬牛 放冷箭 耳旁風 東窗計
打死虎 打邊鼓 杵臼交 一言堂
石尤風 三家村 碰釘子 滿天飛
九迴腸 九折臂 虎而冠 故紙堆
附驥尾 耳報神 不旋踵 取以來
走過場 絕人事 執牛耳 逐客令
應聲蟲 一溜煙 一風吹 一刀切
一窩蜂 眼中釘 下馬威 想當然
五里霧 笑面虎 耍花腔 替罪羊
試金石 肉中刺 殺風景 敲邊鼓
敲門磚 敲竹槓 破天荒 跑龍套
鳥獸散 門外漢 潑冷水 馬後炮
露馬腳 悶葫蘆 莫須有 迷魂陣
馬前卒 迷魂湯 老江湖 里程碑
亂彈琴 口頭禪 空城計 緊箍咒
假惺惺 刮地皮 故封識 更若役
趕浪頭 二把刀 耳邊風 惡作劇
東道主 掉書袋 嘗出入 不得命
不成器 閉門羹 必以情 杯中物
百世師 安樂窩 遼東豕 抱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