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個員工和我談戰略,我立馬開除他

2019-08-16     行知牛

很多中國企業都會出現這樣的怪像,老闆天天在做執行,員工天天在談戰略。老闆頂一個戰略,下屬沒有執行,索性的是老闆沖在前面,「我做給你看,老闆要帶頭沖」。於是,員工的鍛鍊機會被搶走,只能翹著二郎腿說「要是我當老闆會如何如何……。」

相信大家對風雲人物馬雲應該非常熟悉,估計他的發家史都可以倒背如流,成為新時代創業者的楷模。當然,馬雲創辦的阿里巴巴,在網際網路行業都是數一數二的。



而這樣的一家公司,卻有著良好的文化底蘊,較強的團隊凝聚力,足以說明馬雲在挑選人才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管理人才方面,馬雲有一句金句「心要善,刀要快」。

網絡上理解的意思是:心要善,要給員工面子、給員工出路;刀要快,說明公司的利益高於一切,在違法公司價值觀的人必須要果斷決定。當然,也有持反對意見,表示開除的「快刀」就沒有「心善」,只是一種表面的說辭而已。

當然,馬雲在用人方面一直都是雷厲風行。

馬雲曾在一個大年三十的晚上「狠心地」開掉了一名高管。

阿里巴巴清理了約0.8%逾千名涉嫌欺詐的供應商客戶。與此同時,公司原電子商務總裁衛哲因此事被馬雲約談後引咎辭職。

馬雲曾經也說過:「哪一個員工和我談戰略,我立馬開除他。」



阿里在創立初期,當時的馬雲認為創業人員只能擔任連長一下的職位,而團長以上的位置必須有MBA擔任,結果12為高管,除了馬雲以外,其他的都是來自海外的MBA。之後的幾年,那些MBA的高材生,95%都被馬雲開除,為什麼?因為他們講起來都是頭頭是道,只是做起來卻不知道從哪裡開始。

之前網上還流傳著這樣的話題:華為有一名新員工剛入職,非常有激情。入職後非常努力,他有一雙細微的眼睛,他發現華為的管理和戰略上有問題,最後他決定寫一份「萬言書」給華為創始人任正非。

任正非看完後非常感動,然後拒絕了他的建議,並回覆:如果你有精神病,請馬上去治,如果沒病建議你辭職。



你可能不能理解,馬雲、任正非怎麼能這樣做?員工只不過說了一點自己對戰略上的意見而已,也不用這樣處理吧。

其實大部分的新員工入職都會充滿激情,自視甚高,也就是「眼高手低」。他們會覺得反覆重複簡單的工作,感覺自己懷才不遇,金子都被埋沒了。如果被埋沒那就不是金子,這樣的道理有的人並不懂。

自認為有能力的員工,輕易的談起發展戰略,無疑是把自己推向深淵,即便有經驗的戰略家,也絕不會談起別人公司的戰略,特別是新入職的基層員工,不充分了解公司,就開始大坦闊論,只能被開除。

那麼,什麼樣的人談戰略,會容易被開除呢?

一、太注重細節的人

有些員工進入職場,凡事做到盡善盡美。其實太注重細節,會限制公司發展,甚至給公司帶來滅頂之災。因為細節好的人,往往格局都很差。這裡的格局,說的是人格和胸懷。更多時候,企業都是贏在細節,輸在格局。

他們談戰略,可以說是鼠目寸光,只能看到蠅頭小利,畢竟他只在意這些。比如,馬雲在創業初期口號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足一看的出他的格局有多大。



二、天天說公司不好的人

職場中,都會有這樣的一群人,四處散播公司各種不好的新聞與話題。但是天天說公司不好,又捨不得走,反而繼續留在公司,基本上這種人不認同公司價值光,或許只是公司福利待遇吸引他,而他也只是「混日子」,從沒有任何建樹。

不認同公司價值觀的人,對公司不信任的人,談什麼發展戰略,只是自尋死路。

三、只會拚命做事的人

職場中還有一種人,只知道悶頭做事,「兩耳不聞窗外事」,工作上非常認真,交代的任務都可以按時完成,基本上沒有什麼激情,時間久了,只會有更多的抱怨,把自己活生生的變成機器。當然,這樣悶頭做事的人,往往還會討厭公司的變化,他們沒有創新精神,適應能力很差。

他們談戰略,只會把更多的人變成機器,苦不堪言。



可能不適宜談起發展戰略的員工,不止上面的三種還有更多,只是最關鍵的是我們需要弄清我們的身份,再去考慮發展戰略。

或許你會覺得與公司共發展,是你的遠大的目標,但是這些都基於你對公司的運營模式、藍圖版塊等方面非常知悉,輕易的否定老闆的戰略導向,只能等著被開除。

你覺得新員工適宜談什麼公司發展戰略嗎?歡迎交流討論,同時,關注行知牛,了解更多有趣話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ml9n2wBvvf6VcSZg8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