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或超三成

2019-10-10     亞時中文網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公布數據稱,中國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迄今整整20年。中國老齡協會今年上半年發布的《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願研究報告》表明,從1999年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到2018年的19年間,中國老年人口凈增1.18億,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過2億的國家。

預計2035年前後,中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1/4,2050年前後將超過1/3。

不僅是中國,「老齡化社會」已經成為許多已開發國家的現狀。

但沒有任何國家比中國更能強烈感受到,老齡化世界帶來的好處與挑戰:中國為老齡化世界供應了全球企業渴求的年輕工人與消費者,與此同時,中國也是全世界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地區。

今年1月,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到2018年末,中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逾2.49億,占總人口的17.9%,比上一年度增長了859萬,增長率為0.6%。

《奮進中的中國老齡事業》也指出,中國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老年人口數量最多,老齡化速度最快,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也格外嚴峻。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中國老年人口呈迅猛增長態勢,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的比例從1999年末的1/10上升到2018年底的超過1/6。

只要計算與中國人口相關的各項事實,得到的數字往往大得嚇人。中國有13億到16億人口(數字不確定),因此擁有龐大的老年人口並不意外。

(圖源:中新網)

但加速的人口老齡化,也加重了中國的經濟負擔。

近年來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人口的供給支付額度對人口比例較小的青壯年形成極大的壓力,社會財富創造與現代化建設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快速發展需求。從而導致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較大的矛盾,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撫養需求,很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從實質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並不 是社會經濟壓力的決定因素,但老齡人口保障必須有著充分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資源。但我國當前的情況仍不具備足夠的 經濟基礎和社條件,所以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相關學者預測,中國在未來40年內會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也是經濟壓力的高峰期,社會發展會受到空前的壓力。

(圖源:網絡)

同時,未來龐大的老齡化社會,也將催生出巨大的「老年經濟」。

此前,有報告指出,促進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人口老齡化使老年人口消費率上升,倒逼經濟增長方式從投資和出口依賴型向拉動內需型轉變,長期照顧和老年健康服務將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並促進養老產品、保險產品、醫養產業等繁榮發展。

而其中,家政市場值得關注。

此外,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全國婦聯辦公廳等七部門近日聯合發布《關於教育支持社會服務產業發展提高緊缺人才培養培訓質量的意見》,其提出要重點擴大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規模。鼓勵院校廣泛開展職業培訓。推動職業院校聯合相關企業,促進企業職工崗位技術技能水平提升。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開設家政服務、養老服務、托育服務相關專業。全國建設培育100家以上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推動50家優質企業與200所有關院校組建職業教育集團等。


亞洲時報 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mett20BMH2_cNUgwG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