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是你被批評,而不是別的小孩」?家長們,一個巴掌也拍得響

2019-10-08     好媽媽郝女士

文丨郝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序言:

常言道「一個巴掌拍不響」,「蒼蠅不叮無縫蛋」,發生一件事情的時候雙方都是會有一定的原因的,也不可能是空穴來風。這樣的一種理論本身就是中國傳統的和氣生財的中庸之道,但是很多的家長卻把這種理念放到了教育當中,當孩子和別人出現矛盾的時候,就總是會首先的指責孩子,而不是說去分析問題。


這樣的雙方責任理論倒也不是說是不可取的,只是難道真的每次出現矛盾的時候,雙方都一定是有責任的嗎?

舉個例子:

閨蜜的孩子前段時間在學校裡面和別人打架了,閨蜜當時還在上班,突然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就急匆匆的趕過去了,到了學校之後了解情況劈頭蓋臉的就問孩子為什麼要打架。孩子非常的委屈說是因為他先搶自己的東西的,然後還拿粉筆頭扔自己,孩子可能覺得這樣說的話家長就會理解和心疼自己。

但是沒想到閨蜜直接對著孩子說,班上明明有那麼多的同學,為什麼偏偏就是要打你呢?你自己肯定做了些什麼讓他不開心了。孩子聽到後臉色瞬間就淡了下來,後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願意和閨蜜說話。

孩子的打鬧在學校當中是很常見的,通常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會覺得打架的雙方都是有責任的,而且畢竟以後都還是要當同學的,所以也就不想把事情鬧大,這也就是我們傳統一直所崇尚的和氣生財的中庸之道,但是把他放到了教育當中,似乎又有著什麼不對勁。

殊不知,家長這種一個巴掌拍不響的想法恰恰是進了「巴掌理論」的誤區,認為什麼事情既然發生那麼接觸的雙方都是有著一定的原因和責任的,其實這樣的巴掌理論和強盜理論又有著什麼區別呢?

強行的靠著主觀的臆想給別人安插責任,其實是會讓孩子變得過度自卑,即便孩子剛開始覺得自己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這樣的質疑之下也會反省和懷疑自己,漸漸的也就會有著自卑的性格,而且還有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的關係。


一、那麼,為什麼在孩子的教育當中是不可以運用「巴掌理論」的呢?

1.巴掌理論其實是中庸之道的歷史殘留。

以和為貴一直都是傳統的中華美德,因為一直講求中國都是一家的,也沒有什麼過不去的矛盾,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各退一步開闊天空,所以對於事情的處理方式也都是採用和稀泥的方式,但是這其實也有著一個很大的弊端,把事情的本身所忽略了,而是把重心放在處理問題的態度上面,讓雙方都多寬容和忍讓一些。

但是其實這種方式也就只是表面的和諧,很多的矛盾都依然殘留著沒有解決,就像是一個毒瘤一樣,時不時的就很容易爆發。

這幾年來一直都很熱門的事件,女生慘遭性侵害。在看到了這樣殘忍的新聞之後,大部分的網友都是表達了對侵害者的厭惡,但是卻會發現也存在著一部分的人抱著的觀點是女生活該,誰讓她穿的那麼的暴露。這不免就很讓人深思,難道女性的穿著也成為了一種罪過了嗎?更何況,其實大部分情況下,受害者的穿著十分正常,甚至可以說得上是保守。

2.實際是家長懶惰心理在作祟。

大部分的家長除了日常的教育孩子之外,更多的時間都是放在工作上面的,因為現在社會當中的經濟壓力實在很大,上面有養老下面還有育兒,這樣的壓力也就會讓他們在工作當中變得非常的辛苦和繁忙。所以在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家長在看到了孩子和別人所產生的一些矛盾和問題,就會選擇最簡單的處理方式就是巴掌理論,

因為他們無暇去顧及孩子的情緒和分析事情發生的本質原因。比如,朋友前不久下班回家之後非常的辛苦,回到家之後吃飯孩子卻怎麼都不願意吃,那時候的身心已經很疲憊了,看到孩子這個樣子就非常的生氣,直接就指責孩子的行為,沒想到孩子很委屈的來了一句因為爸爸說今天晚上會回來吃飯,所以想要等他一起吃。所以,孩子總是在家長的懶惰之下被莫須有的冠上一些罪名。


二、既然巴掌理論不應該運用到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那麼家長又應該怎麼做呢?

1. 學會信任自己的孩子。

在一對關係當中,信任是非常重要的,在夫妻情侶當中尚且如此,對於孩子和父母之間也是如此。孩子在犯了一些錯誤的時候,都是會說出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的,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是要對孩子保持堅定的信念的。

畢竟對於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唯一的依靠,如果家長都不信任自己的話,那麼還有誰會信自己?孩子是自己所撫養的,作為家長應該是最為了解孩子性格的,所以當孩子下次出現錯誤的時候,應該認真的去聽孩子的解釋,並且鼓勵他積極的改正,並且在他孤立無援的時候也要相信他。

2. 做一個認真的傾聽者。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最為經常接觸的人便是自己的父母,尤其是孩子剛開始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的時候,就會想把自己的情緒和發生的一些事情都傾訴給自己的家長,所以這個時候家長應該保持一定的耐心去傾聽,當孩子在某些地方出現了疑惑的時候,也應該幫助孩子分析並且引導孩子去解決,這樣才能夠給孩子一定的安全感

在一件事情當中,並不一定是雙方都是有責任的,一個殺人成癮的殺人犯,難道他所傷害的人也是有罪過的嗎?當然不是,最主要的是他的心理疾病。所以,家長必須知道很多時候一個巴掌也是可以拍得響的,不要因為自己的懶惰給孩子冠上那些無謂的罪名,殊不知這些在家長看似沒什麼的行為,對孩子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那麼,你有遇到過這樣的家長嗎?對於巴掌理論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留下你的看法。


育兒難題郝媽幫,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好媽媽郝女士,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lejr20BMH2_cNUgB7R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