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史就是一部男人征戰沙場的戰爭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偶爾有一些奇女子點綴其中,為後人所稱讚!但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的傳奇女子們的故事通常只能收進官修二十四史的《列女傳》中,但歷史上卻有一位明末清初的女將軍,她可是我國古代唯一一位憑藉赫赫戰功拜將封侯,甚至和眾多男性王侯將相一樣獨立成傳的女英雄。她就是秦良玉!喜愛京劇的小夥伴一定對她不陌生了,「桃花馬請長纓勤王轉戰,顧不得冒風塵我憔悴芳顏」——京劇名段《秦良玉》講的就是她的故事。
秦良玉家學淵源
秦良玉,字貞素,萬曆二年,也就是公元1574年,她出生在重慶忠縣。她的父親秦葵是明朝的一位貢生,雖說秦家是書香門第,卻一直有結社習武的傳統,這秦家的祖訓就是「持干戈以衛社稷」!早年間他們就在當地集合鄉勇,編練民團,幾代下來已經漸成規模。秦葵最了不起的地方是讓女兒自小也和兄弟們一起學習騎射武藝,少年時的秦良玉便展現出了文武全才的資質,兵法韜略更是悟性極高。父親秦葵曾嘆息:「可惜孩兒你是女流,否則日後定能封侯奪冠。」誰料秦良玉卻回答:「倘使女兒得掌兵柄,應不輸平陽公主和冼夫人。」平陽公主和冼夫人都是名重一時的巾幗英雄,由此看來小時候的秦良玉已經有了不一般的氣魄。
白杆兵的誕生
值得一提的是,從現在重慶三峽博物館保存著秦良玉穿戴過的盔甲來看,她的身高應該在1米86至1米9之間,怪不得曾與她並肩作戰的四川總督李化龍形容她「劍眉鹿目,姿容秀美,體魄雄壯。」到21歲那年,秦良玉與四川石柱吐司馬乾乘喜結連理,兩人相親相愛,在武藝方面也有共同的愛好,建立了著名的「白杆兵」!為什麼起了這麼個名字呢?那是因為白杆兵所持的武器就是用結實白木做成的長杆,杆的一端是帶刃的鉤,另一端又是堅硬的鐵環。在戰場上鉤和環配合使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將數十桿長矛鉤環相連,就可以作為越山攀牆的工具,非常適宜于山地作戰。這支特殊部隊在後來秦良玉平復叛亂、勤王轉戰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秦良玉轉戰沙場
秦良玉的牛刀小試是在萬曆二十七年,當時在今天貴州遵義一帶的播州土司楊應龍聯合了九個部落造反。由於事發突然,加上地勢險峻,叛軍連連攻陷重慶、瀘州等地,兵逼成都。緊急之下,秦良玉和丈夫帶領三千石柱白杆兵,跟隨四川總督李化龍一同討伐叛軍,這隻奇特的白杆兵也第一次讓來自中原的明軍大開眼界,他們的特殊裝備和作戰優勢在播州戰役中發揮出色,將驕橫的楊應龍打的稀里嘩啦,更是讓叛軍聞風喪膽。次年四月,白杆兵又大破桑木關,不久之後明軍殺入楊應龍老巢,絕望下的楊應龍上吊自殺,至此播州之亂平息!這一戰讓秦良玉名聲遠揚,連四川總督都很敬佩,他甚至還自掏腰包為她打造了一面刻有「女中豪傑」的金牌。
秦良玉的傳奇一生
此後秦良玉夫妻倆繼續苦心練兵,在保持白杆兵驍勇善戰的同時,大量裝備火槍武器,形成了白杆長矛與精良火槍協同作戰的戰法。直到10年後馬千乘遭小人陷害而死的消息傳來,石柱當地上下悲憤難忍,一時間報仇的呼聲越來越高。但秦良玉卻格外冷靜,她耐心的勸導鄉親百姓,整頓當地軍務,並承襲了丈夫的土司一職,1621年,她授命平定四川永寧土司奢崇明的叛亂,穩定了明朝的西南大後方。1640年,張獻忠進軍四川,他久聞秦良玉的威名,始終不敢派兵進犯石柱地區,他也曾著力拉攏,派人送來了冊封秦良玉的印信,秦良玉憤然拒絕,堅定地宣布「石柱有敢從賊者,皆族誅之。
秦良玉為世人稱讚
秦良玉征戰一輩子,她的家族也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犧牲,秦梁玉的愛子「馬祥麟」在血戰後壯烈殉國,臨終前給母親留下遺書:「勿以兒安危為念。」秦良玉聽到後並未落淚,相反朗聲大笑,說:「好,真我好兒也!」但她的堅持與決心還是未能阻擋明王朝的滅亡。1648年這位一生忠於國事的愛國將領因病去世,結束了她躍馬揚鞭的傳奇一生,崇禎皇帝對秦良玉的忠誠與勇猛十分欣賞。他召見秦良玉時做了四首詩,讚揚她的功績,詩句也很貼切的概括了秦良玉的戎馬生涯,其中有一首詩寫到:「蜀錦征袍自翦成,桃花馬上請長纓。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各位小夥伴看了秦良玉的傳奇故事,是否也很佩服這位傳奇女將呢?縱觀她的一生始終征戰沙場,比起花木蘭、平陽公主等其他傳奇女性來說,個人感覺更勝一籌,不知道各位小夥伴怎麼認為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iHJuW4BMH2_cNUgQG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