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裝衝突持續升級 伊朗已經出兵助戰 以色列: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2019-09-01     張殿成軍情觀察

8月30日,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馬斯武裝戰火再起。以色列已經把對擊殺地帶的打擊從空襲擴大到地面進攻。據悉,在加沙地區的武裝衝突持續升級,以色列出動了大批裝甲車和士兵,迅速向加沙地區開進,並與哈馬斯武裝以及巴勒斯坦民眾爆發激烈的武裝衝突,衝突導致75名巴勒斯坦平民傷亡。相對於以色列的國力,是什麼原因讓以色列對小小的哈馬斯武裝痛下殺手,甚至連巴勒斯坦平民都不放過呢?


以色列與哈馬斯之間衝突不斷,但雙方的總體軍事實力,特別是武器裝備的差距卻極為懸殊。以色列擁有現役軍事人員約18萬人,其中正規陸軍13萬人,海軍1萬人,空軍3.7萬人。而哈馬斯武裝成立於1992年,具體人數不詳。以色列估計其核心成員數百人,曾在伊朗和敘利亞接受過正規軍事訓練。而擁有不同軍事技能的成員總數約為1萬名左右。哈馬斯的武器來源比較廣泛,但仍然沒有坦克、裝甲車等重型武器,他們只裝備了大量的突擊步槍、火箭彈和反坦克飛彈。


考慮到這樣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雙方在衝突中的傷亡數字懸殊也就可想而知了。這次武裝衝突,有75名巴勒斯坦人重傷,而以色列方面的損失幾乎為零。像這樣戰損比75:0的武裝衝突,在人類軍事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這並非發生在19世紀末首次馬克沁機槍的殖民「探險隊」與手握長矛的原住民之間,而是發生在21世紀兩個比鄰而居的政權之間。不過,以色列始終將哈馬斯武裝視為恐怖組織,屢次對其痛下殺手,並強化對加沙地區的占領,這是導致武裝衝突不斷的主要原因。在雙方的衝突中,哈馬斯時常發射火箭彈,以色列則進行空襲,並減少對加薩走廊的電力供應,乃至封鎖加沙,雙方敵意和仇恨也不斷加深。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雖然擁有軍事上的巨大優勢,但在國際輿論中卻並不有利。以色列的「戰果」越大,受到的批評也越大。加薩走廊僅有363平方千米,卻擁擠著約150萬人口,以色列的空襲很容易造成平民傷亡。根據巴勒斯坦人權中心提供的數據統計,持續衝突已造成30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亡、逾3萬名巴勒斯坦人受傷,而80%以上的死者和傷者為平民。為此,就連一些西方國家和人士也同情加沙民眾的遭遇。德國球星還曾把獎金捐給加沙地區的受難兒童。即便是早已和以色列簽署和平協定,並將哈馬斯列為恐怖組織的約旦,也多次譴責以色列對加沙平民的攻擊。


事實上,以色列之所以無法使用武力讓哈馬斯武裝屈服,原因在於哈馬斯在加沙擁有較高的支持度。據以色列學者的統計,哈馬斯的活動都圍繞著社會、福利、文化和教育事業進行,哈馬斯還為學校、孤兒院、救濟站提供資助,並參與這些機構的管理。哈馬斯對巴勒斯坦難民的貢獻較大,讓很多難民能夠享受免費或者廉價的醫療救助和服務。對付這樣的一個得民心的組裝,以色列很難將其消滅。此外,哈馬斯武裝不僅得到了巴勒斯坦民眾的支持,而且還得到了來自伊朗方面的援助。有消息稱,伊朗已經出兵助戰,但該消息並未得到德黑蘭方面的證實。


綜合媒體分析,以色列這次如此大動干戈,甚至連手無寸鐵的巴勒斯坦平民動手,一是為了對其支持哈馬斯武裝泄憤;二是殺雞儆猴,震懾其周邊敵對國家。近期以色列多次出動戰機,相繼對敘利亞、伊拉克、黎巴嫩實施空襲。以色列給出的理由,要麼是打擊伊朗軍事目標,要麼就是打擊黎巴嫩真主黨和什葉派武裝,以色列用武力行動警告他們,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然而,以色列的空襲行動的本質卻是對他國主權領土赤裸裸的侵犯。有網友就評論稱,當初「伊斯蘭國」在中東地區所向披靡,攻城掠地,最終還是因為樹敵過多,而被多國部隊擊敗。儘管以色列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恐怕也難逃厄運被多國「群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hvb7GwBJleJMoPMzFv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