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飯碗更「鐵」?公務員和事業編制的這些差別了解一下

2019-06-25     點米社保通

大家都知道,公務員雖然不是一個高薪職業,但是其工作穩定,福利待遇較好,是大家眼中名副其實的「金飯碗」。進入公務員編制之後,能夠享受國家提供的雙休、五險、住房公積金、節假日福利、年終獎等各種福利和津貼。除了公務員以外,事業單位也是一個比較熱門的職位,進入事業單位同樣能夠享受比較好的福利待遇和各種補貼政策。

那麼,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區別到底在哪裡?二者的編制有何不同?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編制不一樣

公務員是指依法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由國家財政負擔工資福利的工作人員。國家機關中除了工勤人員以外的人員都是公務員身份,屬於公務員編制。

事業人員主要指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事業單位是指為國家創造或改善生產條件、增進社會福利,滿足人民文化、教育、衛生等需要,其經費一般由國家事業費開支的單位。例如:一些公立醫院,公辦大學,科研單位等都屬於事業單位。事業單位又稱輔助單位,是為了滿足人們文化、教育、衛生等基礎服務需要、不以營利性為目的公益性組織。

工資來源不一樣

公務員編制是行政編制,是政府機關的正式人員。按照法律,國家行政機構的行政編制人員實行公務員管理。公務員的工資全部由國家財務承擔,並根據國家財政狀況進行調資。按照《國家公務員管理條例》執行。

事業編制是輔助編制,事業編制按照財政來源又可分為全額事業編制、差額事業編制和自籌自支事業編制三種。全額編制即全額財政撥款事業編制,不允許也不能自主創收,完全靠財政撥款的單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業單位和部分具有行政執法職能的事業單位,如:公辦義務教育學校,我們的小學初中都屬於公辦義務教育學校。交通局下屬交通稽查隊、衛生局下屬防疫站等等。

差額事業編制,由財政進行差額撥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掛鉤,如:公立醫院、公立大學、日報社等等。

自籌自支事業編制,實際上與企業差不多,待遇和經營狀況息息相關,多為一些服務型事業單位,如政府招待所、從事應用性研究和開發的科研單位、國家孵化器基地等等,有些只給政策不給錢,隨著事業單位的改革將逐步改製成企業。

薪資待遇不一樣

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雖然說都拿國家工資,但是,二者之間的薪資待遇,還是有差別的。比如現階段全國各地的公務員都能夠拿車補。可是很多事業單位員工,目前還沒有拿到車補。按照國家的規定,公務員機關車補發放的最低標準是500塊。也就是說,那些沒有拿到車補的事業單位員工和公務員之間,工資上每月的差距至少就是500塊,一年至少相差6000塊。

穩定性不一樣

同樣是體制內工作,公務員編制身份和事業編制身份,在穩定係數上,還是面臨著很大的差別的。比如,現階段,公務員機構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都在進行之中。就算是進行改革,公務員所受的影響也較小,因為畢竟背後依靠的是國家,無論制度怎麼改革,公務員依舊是公務員,社會地位不會改變,利益也不會受損。相比之下,很多是事業單位的員工,對事業改革就顯得憂心忡忡。事業單位改革在2020年完成之後,一部分現階段還屬於是事業編制身份的員工,將來有可能身份會變為企業。從這個角度來看,事業單位員工的穩定性,顯然沒有公務員更好。

晉升速度和機制不一樣

公務員編制都是行政單位,因此晉升機制比較完善,同時晉升的考察也比較全面。因為公務員作為我國重要的機構組成部分,每一個公務員編制都是經過嚴格、正規的考試進入的,因此公務員是我國的重點培養對象,在晉升機制上面也是比較公平公正。而事業單位的晉升機制相對不一樣。因為事業單位分為不同的崗位,管理崗、技術崗、工勤崗等,每個崗位的晉升機制都有所不同,事業單位編制人員晉升的過程可能相對較慢一點,這也是二者的區別。

保障不一樣

對於公務員,國家專門制定了一部公務員法來保障他們的權益。公務員法規定,公務員的工資由財政保障。作為事業單位員工,有些人的收入也能得到財政統一保障,而有些事業單位屬於是自收自支單位,能不能拿到工資,能拿多少工資與事業單位的效益息息相關。另外,按照公務員法規定,如果你在公務員機關工作年限已經達到了30年,不管你有沒有達到退休的法定年齡,都可以提前退休,並且領到退休工資,但事業單位並沒有這種待遇。

你覺得公務員和事業單位還在哪些方面有區別呢?歡迎留言一起來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go-XmwBUcHTFCnfxUF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