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乎周瑞/星球數據派
12月8日,中國工程院2023年當選院士學習教育暨頒證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在儀式上向新院士們發表了寄語。他強調,院士稱號是學術界的最高榮譽,絕不能讓這個稱號承載過多非學術的、功利的東西,更不能讓院士頭銜與物質利益掛鉤。要杜絕院士稱號濫用,規範自身兼職,杜絕「雙聘院士」,杜絕以「院士」冠名非學術活動場所。
「雙聘院士」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學術頭銜,也是兼職院士的一種形式。當一名院士同時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位聘用時,該院士的原工作單位稱其為「院士」,而聘請該院士的其他院校(機構)稱其為「雙聘院士」。這一稱謂旨在為各單位間實現人才互通提供便利,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
與傳統的學者從一所高校(機構)全職加盟另一所高校(機構)相比,「雙聘院士」具有更多的優勢。首先,雙聘院士不用卸去原本的職務,可以在保持原有工作基礎上,同時為其他單位提供學術指導和支持。這種形式可以避免人才流失和資源浪費,使得各單位能夠更好地發揮人才優勢,實現資源共享。
其次,雙聘院士的制度可以促進學術交流和合作。由於雙聘院士不必擔心更換工作單位後需要重新適應新環境和新團隊,因此可以更加自由地參與學術交流和合作。這種形式有利於推動學科交叉和跨領域合作,產生更多的創新成果。
此外,雙聘院士的制度還可以提高學術共同體的認可度。對於被雙聘的院士來說,他們可以獲得更多的學術資源和平台,提高自己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同時,雙聘院士的制度也可以促進學術共同體的互通性和開放性,推動學術進步和發展。
然而,雙聘院士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首先,對於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來說,導師不能導、無暇導、一年僅幾次導等現象普遍存在。這些問題導致了研究生在學術研究上的困難和不足,也影響了他們的培養和成長。而院士作為學術界的精英,如果兼職過多,自然分身乏術,無法充分發揮其在學術研究上的作用,也不利於中青年科研人員的培養和成長。
其次,對於院士自身來說,潛心研究也變得日益困難。院士們通常承擔著大量的科研項目和學術活動,如果再兼職其他工作,必然會分散他們的精力和時間,不利於他們專注於學術研究。此外,院士們還需要承擔大量的社會工作和公共服務,這些工作也會消耗他們的精力和時間,使得他們無法專注於學術研究。
因此,對於院士兼職的問題,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探討。一方面,我們需要尊重院士們的勞動成果和學術貢獻,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潛力;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關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教育問題,讓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和培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雙贏」,推動學術研究的進步和發展。
此次官方表態要杜絕」雙聘「院士,這意味著很多名校的院士人數將減少,甚至面臨腰斬。盤點有可能面臨院士人數大量減少的幾所名校:
1. A大學
作為我國頂尖的學府之一,A大學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聲譽。然而,在這次官方表態下,A大學的院士人數可能會受到影響。據了解A大學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存在院士人數不夠的情況,而雙聘制度的存在使得一些教授能夠同時在多個學校擔任院士職務。如果這一制度被改變,那麼A大學可能會面臨院士人數大量減少的情況。
2. B大學
作為中國高校的「領頭羊」之一,B大學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和A大學一樣,B大學也存在著院士人數不夠的情況。在過去幾年中,B大學也採用了雙聘制度來吸引優秀的教授擔任院士職務。如果這一制度被取消,那麼B大學的院士人數也可能會大幅減少。
3. C大學
C大學作為國內高校的知名學府之一,一直以來也備受關注。然而,和上述兩所名校一樣,C大學也將面臨院士人數大幅度減少。
4. D大學
D大學是我國重點高校之一,也是國內外享有很高聲譽的高校之一,同樣面臨類似的窘境。
此次官方表態要杜絕「雙聘」院士制度對於很多高校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對於那些一直採用雙聘制度來增加院士人數的高校來說,他們可能會面臨院士人數大量減少的情況。這不僅會對這些高校的學科建設和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還會對整個高等教育界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這些高校需要積極採取措施來應對這一變化,以保持自己在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的領先地位。
今日話題:
你認為杜絕雙聘院士後,哪些名校受影響最大?評論區寫下這些名校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