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眾印象里,
東北地區仿佛就是「黑、吉、遼」三省。
殊不知在內蒙古東北部,
赤峰市、通遼市、呼倫貝爾市和興安盟的內蒙古「東四盟」,
他們也屬於傳統意義上的「東北地區」,
甚至在1979年的時候,
還一度屬於東北三省。
但要說這裡面哪個對內蒙古至關重要卻又十分低調,
就連它的下轄縣級市烏蘭浩特,
還常常和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搞混,
畢竟名字真的太相似了!
(冷知識:蒙語中呼和浩特指「青城」,
烏蘭浩特指「紅城」)
說誇張點,
甚至連許多內蒙古人都不太清楚它的具體位置,
它就是興安盟,
一個很東北的內蒙古地級行政區。
何為興安盟?
當聽見興安盟的名字,第一反應是它與大興安嶺有關嗎?還有「盟」又是什麼意思?事實上,它與大興安嶺的確相關!
因其位於大興安嶺山脈中段,而得名「興安」,滿語(非蒙語)意為丘陵。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這裡又不全是丘陵,因處在科爾沁草原北部,全盟近6萬平方千米的國土面積,有1/2是草原,1/3是森林,1/10的地域面積是自然保護區。
大興安嶺以廣袤而茂密的原始森林著稱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12年10期
許多內蒙古人不太清楚它的具體位置,其實也並不奇怪,畢竟內蒙古真的是一個大到沒邊、東西狹長的省份。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比浙江、江蘇、福建、安徽、遼寧、山東、山西、河南、寧夏九個省份加起來還要大。
內蒙古最西端的額濟納旗想要去到東部的滿洲里,就需要乘火車50個小時以上(北京到拉薩才41個小時),路程超過2800公里。所以說內蒙古不包郵,也就可以理解了。
圖源: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而「盟」其實是內蒙古特有的對「地級行政區域」的叫法,其下還常用「旗、蘇木」來作為牧區的縣、鎮(鄉)的稱謂,起源於清朝對蒙古族實行的盟旗制度。新中國成立後盟旗制度徹底被廢除,但仍保留了盟旗稱謂。
圖源:百度地圖截圖
興安盟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個地級行政單位,而烏蘭浩特市是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縣級市,只是剛好興安盟行政公署駐烏蘭浩特市罕山西街。從行政區划上來,興安盟轄2個縣級市、1個縣、3個旗。
值得一提的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共有9個盟,而隨著1981年開始實施的盟改市政策,先後有6個地區分別改製成為地級市,僅興安盟、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三個如今還仍以「盟」相稱。
烏蘭浩特城中的烏蘭牧騎宮
內蒙古最早的首府其實不在呼和浩特,而在隸屬於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的烏蘭浩特。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這裡宣告成立。這也是為什麼烏蘭浩特叫紅城的原因。
烏蘭浩特五一會議會址
與山水作伴,這個盟低調卻不簡單
興安盟東與黑龍江、吉林兩省毗鄰,西北部外接蒙古國,是大興安嶺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獨特的地理位置,讓這裡擁有青山、秀水、林海、草原、濕地、冰雪等豐富的自然景觀。
火山
中國東北地區在地質歷史上曾是火山活動非常活躍、非常強烈的地區,尤其是在距今2.5億年以來的中、新生代,火山噴發頻頻發生,幾乎到了天翻地覆的程度,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勝過晚新生代多火山的日本。
東北地區(包括內蒙古的東北部)新生代火山岩出露面積為50000平方公里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08年10期
位於興安盟轄區東北部的阿爾山,便發育著亞洲最大的火山熔岩地帶,現已發現50餘座火山錐、19個高位火山口、9大天池和9大熔岩堰塞湖。
阿爾山也並不是山,而是興安盟轄區一座邊陲城市。阿爾山全稱「哈倫阿爾山」,蒙古語意為是「熱的聖水」。如今已是一座蜚聲海內外的國際旅遊城市,興安盟最出圈的名片一定有阿爾山!
阿爾山火山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22年03期
阿爾山一年四季有著不同的絕美,夏季的枝繁葉茂、秋季的金色海洋、冬季的冰雪王國、再到春季的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但要說哪個最為驚艷,那必定是秋季、冬季最為突出。
內蒙古阿爾山杜鵑湖「天空之境」
金秋時節,阿爾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層林盡染中如痴如醉。到冬季,更是被施了冰雪魔法一樣。百里霧凇長廊,承載著全世界霧凇持續時間最長的記錄。更有全亞洲最多、最集中的溫泉,吸引了各地的遊客前來滑雪和泡溫泉。
圖為阿爾山天池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內有兩處天池美景:駝峰嶺天池、阿爾山天池。兩者皆為火山口湖,且都是封閉式的瑪珥湖,無進水口亦無出水口
河流
興安盟被譽為東北地區的「水龍頭」,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15條,均發源於大興安嶺,絕大部分河流屬嫩江水系。除此之外天然湖泊35個,水庫22座,總庫容18.36億立方米,水資源總量居自治區第二位。
哈拉哈河是內蒙古自治區與蒙古國的界河,發源於摩天嶺北坡,流經達爾濱湖、杜鵑湖,經伊爾施流入蒙古國,屬於額爾古納河水系。蜿蜒的哈拉哈河串起了阿爾山的各處美景,其實這條河流本身也是值得欣賞的。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哈拉哈河
由於地熱的影響,從三潭峽到金江溝林場附近約20公里長的哈拉哈河,即使在嚴冬三月、白雪紛飛、四望皎然之時,溫度在零下30℃的低溫,仍有一段約20千米長的河段,冰雪不封,流水潺潺,故而此河段得名「不凍河」。
圖為隆冬季節的一個清晨的景象:河面上水氣氤氳,岸邊樹影婆娑,從上游漂來的浮冰正在慢慢消融。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07年04期
草原
在內蒙古有三大草原: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和科爾沁草原。
呼倫貝爾草原擁有總面積約11.3萬平方公里,被稱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在世界範圍都是享有盛名;
錫林郭勒草原也位列中國四大草原之一,反而科爾沁草原卻低調許多。雖然這並不代表其貌不揚;正是由於內蒙古兩位草原「大哥」太過耀眼,讓科爾沁草原得與隱於世間。
科爾沁有時被稱作草原,有時又稱作沙地,「科爾沁草原」、「科爾沁沙地」兩種叫法並行,《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社執行總編單之薔的理解是:這裡是一個生態敏感帶,或者是生態過渡帶,當氣候濕熱,草木生長呈現草原形態;反之則呈現沙地樣貌。
科爾沁周圍圍繞著一圈350毫米的降水等值線圖,由於處於雨影區,
即處於燕山的余脈——七老圖山和努魯兒虎山的包圍之中,
從東南方向的海洋吹來的濕潤季風被這兩座山阻擋,降水大多留在了山南。
翻過山,季風已成強弩之末,導致降水稀少。
圖源:中國國家地理 2012年10期
如果將視野放寬,將會看到興安盟從大興安嶺中麓向松嫩平原過渡,北部是大興安嶺的茫茫林海,南部是科爾沁沙地的漫漫黃沙,而興安盟就如一道立體屏障,橫亘內蒙古東部。
位於科爾沁右翼前旗的烏蘭毛都大草原,就是典型的一塊被上天眷顧的土地,科爾沁草原將最經典的草原藏在了這裡。「烏蘭毛都」翻譯成漢語,就是「紅樹」的意思,因此處生長著許多艷麗動人的紅毛柳而得名。
烏蘭毛都杭蓋草原,「杭蓋」是一個古老的蒙古語詞彙,意思是一個有著藍天、白雲、草原、河流、山和樹林的世界)
總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發源自寶格達山的九曲烏蘭河蜿蜒流淌,滋養潤澤著這裡的一草一木,共同組成一個典型的杭蓋草原,同時這裡也是世界上少有的無污染、無鼠害、無沙化的原生態草原。
烏蘭毛都大草原
在水草豐茂、牛羊肥壯、野花飄香的季節,為了慶祝豐收的喜悅,興安盟那達慕盛會將會在此上演,牧民和四海遊人雲聚於此,盡情地享受蒙古族的風情。
烏蘭毛都大草原上的馬群
今年興安盟那達慕大會正在草原上如火如荼,來自全國的22萬遊客和來自衣索比亞、肯亞、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2國友人相聚,讓草原的熱度拉到了頂點。
「那達慕」是蒙古語的音譯,意為「娛樂、遊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還是草原人民薪火相傳的民族文化盛會,是萬馬奔騰、載歌載舞的節日。
而五角楓自然保護區雖然位於科爾沁沙地北緣,但仍處在大興安嶺的集水區下,所以地下潛流發達,沼澤、湖泊叢生。五角楓和榆樹疏林便在看似不毛的沙地中傲然地生長起來。
這裡瀕危稀有樹種沙地五角楓極具觀賞價值,它因為在沙地中生長,為了適應嚴酷的自然環境,故而樹形較草原五角楓更為細長,並且它們還依地勢不同而造型各異,可謂卓越多姿、各具風情。
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哈拉哈河
隨著近幾年的科爾沁沙地沙化土地治理,興安盟荒漠化、沙化土地的面積都明顯縮小。特別是在科右中旗,興安盟「黃」「綠」交鋒的主戰場,科爾沁沙地的面積在科右中旗版圖中越來越小。
科右中旗森林覆蓋率和草原綜合植被蓋度,從2017年的17.64%和35.17%提高到18.54%和76.14%;沙化土地面積由611萬畝減少到498萬畝。(數據來源:內蒙古日報)
濕地
興安盟境內河流分屬黑龍江流域的嫩江水系和額爾古納河水系、遼河流域的新開河水系以及內陸河流域的烏拉蓋河水系。
位於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東部的內蒙古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一個以保護科爾沁草原、蒙古黃榆、西伯利亞山杏疏林景觀、鶴鸛類等珍禽及其棲息環境——濕地為主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科爾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保護區內有大面積的沼澤和幾十個湖泊、迷人的蘆葦盪、獨特的黃榆林,是珍禽異鳥的樂園。生存著鳥類17目42科225種,一級保護鳥類16種,二級保護鳥類43種;有植物70科275屬498種。
一對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東方白鸛在這裡築巢
攝影 / 梁永峰
近年來,例行濕地公約,大力保護濕地資源。這裡已是候鳥棲息的樂園,科爾沁草原上一顆璀璨的明珠。
農田
而如今科爾沁草原上又多了一個身份,伴隨著在草原上開墾的農田,科爾沁草原成為了內蒙古高原上一塊與農耕文明交融很深的地方。
興安盟的農區種植著大片的水稻和玉米,這對於初到興安盟的人來說,絕對算得上是意想不到的,要說內蒙古出產好牛奶、好羊肉倒是毋庸置疑。
草原牛羊成群
興安盟產優質大米其實是有地理依據的,由於地處黑龍江、吉林、內蒙古三省區交界處的「中國稻米金三角」,更是全球北緯46度「寒地水稻黃金帶」,年產量70萬餘噸,占內蒙古70%以上,是內蒙古當之為愧的優質稻米之鄉。
興安盟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稱號,成為全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很東北的內蒙古是怎麼樣的體驗?
興安盟地區是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由蒙、漢、朝鮮、回等20多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古老的東胡、鮮卑、契丹、室韋等少數民族曾在這裡發展壯大,北方少數民族文化在這裡源遠流長。
成吉思汗廟
它雖然是一個內蒙古盟(市),但卻有著濃弄的東北氣息。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的調查,興安盟可算作是東北官話哈阜片的一員,那獨特的東北腔可是正兒八經的代表。
試想一下,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內蒙人,卻嘴裡溜出一口濃濃的東北口音,偶爾夾雜幾聲「嘎嘎的」逗趣的聲音,性格豪爽憨厚、直爽幹練,仿佛自己來到了松花江邊!
這種差異化風格,同樣體現在美食上:既很東北,又不全是東北。
「很東北」在於由於地理位置靠近黑龍江、吉林,興安盟的餐桌上少不了東北味道,小雞燉蘑菇、大拌菜、鍋包肉...都屬東北的經典款。
>>向左滑動查看更多>>
烏蘭浩特夜市的小吃:毛蛋、雞架
而「不東北」則是因為,坐落在內蒙古大草原,這裡的牛羊成群,肉質緊實且不擅。涮羊肉、手把肉......還有各種奶製品絕對是內蒙人普遍的偏愛。
草原上的手把肉
獨屬於內蒙古的下午茶,大都以紅茶或普洱磚茶為基礎,搭配奶茶的咸甜之美,還會加入奶皮子、奶豆腐、奶果子等各種豐富奶製品,再撒上香脆的炒米,仿佛一股奶香的浪潮在口中涌動。
內蒙古的「下午茶」
在內蒙古,
省會城市呼和浩特、
呼倫貝爾的大草原、
鋼城包頭、煤城鄂爾多斯
都因為各自的標籤,被國人熟知。
這樣一個對內蒙古至關重要的盟(市),
理應讓更多的人所熟知!
參考文獻
[1]楊 孝,阿爾山喧囂後的寧靜.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4期.
[2]內蒙古科爾沁保護區,迎來大批遷徙候鳥.中國綠色時報.2022-11-14.
[3]沙漠玫瑰,與瑞士同一緯度的中國北方小城,滿足你對草原的一切想像.2018-06-29.
[4]東北振興「十三五」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2016年11月.
[5]贅述「興安」一詞由來及興安地區歷史變遷 ——以興安盟歷史沿革為主.興安盟檔案史志館,2022年11月15日.
[6]興安盟全力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牙克石融媒,2023-06-29.
[7]興安盟重點產業基本情況.興安盟區域經濟合作局,2023-05-05.
[8]劉嘉麒,東北遍布火山灼痕. 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期.
[9]王濱.興安盟:中國草原生態稻米之都[J].黑龍江糧食,2020(02):48-52.
[10].看興安盟大米如何打贏品牌逆襲戰[J].中國農墾,2019(11):38-40.
[11]付華,李俊彥.內蒙古興安盟旅遊資源單體的特徵與開發[J].地理研究,2010,29(03):565-573.
[12]孟和寶音.草原文化與內蒙古自治區行政區劃形成和發展[J].前沿,2010(05):98-101.
[13]楊莉莉.話說內蒙古地名系列之二——興安盟篇[J].西部資源,2007(02):55-57.
[14]宋玉祥,崔麗娟,張毅.內蒙古興安盟旅遊資源評價[J].地理科學,1997(02):74-80.
因微信近期推送規則改版
未加「星標」就無法展示完整封面
將會錯過我們精挑細選的大圖封面
後續精心編輯內容
也很容易被淹沒
若您喜歡我們的文章
請為我們添加愛的「星標」
中國國家地理視頻號
大美中國,山河錦繡
本文創作團隊
編輯:廣平
設計:巍巍
圖片:視覺中國、圖蟲、中共興安盟委宣傳部
話題
你還知道其他有趣的邊境縣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