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駕駛發展速度幾乎呈幾何倍的增長,用過的都說好,並且像能夠自動超車、駛離匝道的高階輔助駕駛真的像是雇了一個司機,目前大部分車也將L2級別輔助駕駛標配來進行獲客,獲取渠道變得容易了,但使用門檻和過錯成本卻低到不能再低,層出不窮的車主在炫耀,擁有輔助駕駛的車子在駕駛位沒有人的情況下自動駕駛,而看到視頻的網友除了感到十分氣憤就別無他法,所以,輔助駕駛啟用準則、使用輔助駕駛標準化有必要標準化嗎?
經常看測評視頻的車友們都了解,目前輔助駕駛的大部分依靠視覺感知算法,少部分能夠結合性能更強勁的雷射雷達來進行感知,就算將目前的硬體堆到頂,可各品牌的識別率、識別後的制動效果參差不齊,更別提雨雪天氣等複雜路況下的表現。
曾經有一則新聞讓我徹底的明白輔助駕駛只是輔助,一位剛退伍不久的小伙子,在部隊磨鍊過駕駛技術,而在駕駛特斯拉 Model S時,路上啟用了輔助駕駛,恰好在高速公路,恰好使用三角桶隔離,而不幸的是這位駕駛員小伙子又沒有專注到路面狀況,所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也沒有識別到靜止的三角桶。
在實際的測試中,主要測試環節基本為行人橫穿、行人靜止、車輛靜止、前方慢車幾種場景,而這些場景下的測試,如果成績能達到60km/h那都是第一梯隊,80km/h都是罕見,90km/h幾乎沒有人測,而視頻中駕駛位沒有人的那些車時速會在多少?100km/h、120km/h。
車輛啟動輔助駕駛時,當檢測到駕駛員手沒有握在方向盤或是注意力不集中時會進行提醒,沒有更正的話就會進行更高聲量的提醒並且緩慢制動,檢測的途徑有是否對方向盤有轉動的力、是否觸摸方向盤、用攝像頭檢測,可車內有攝像頭時時刻刻照著自己誰也不舒服,所以大部分的車企選用了前兩種方式。
但畢竟是機器,簡單的手段就能夠騙過方向盤,甚至有不良商家還為此生產專用工具,就連某知名車評人曾經也犯過這樣的錯誤。
撞到行人的後果有多嚴重呢?
20km/h的撞擊力能夠將行人推出1-3米。
40km/h撞人後會造成骨折、內臟損傷,還有30%的致死率。
60km/h撞到人的致死率達到60%。
80km/h以上,幾乎沒有生還的可能。
一把鋒利的菜刀在廚師的手中是完美工具,在劫持人質匪徒手中就是兇器,是工具還是兇器取決於誰來用,把輔助駕駛當成無人駕駛的車主和匪徒有著「將他人生命肆意玩弄」的相似點,廠商對輔助駕駛的使用場景有著較嚴密的啟動邏輯,可還是那句話,機器畢竟是機器,總是會有攻克的辦法,而將欺騙輔助駕駛啟用邏輯這件事像酒駕一樣入刑法顯然有著監督上的難度。
目前我認為較好的辦法就是建立輔助駕駛操作體系,制定輔助駕駛安全使用標準化,並進行培訓、考試,通過的駕駛員才能夠進行使用,並採取使用輔助駕駛實名制的方法來進一步規範使用者的行為,畢竟國外的案例是「文明都是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