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丁磊養豬,從分析師到豬協都懵了,其實策略很簡單:
1、不拼營收拼利潤,味央貴的一塌糊塗,神奇動物在網易實錘了;
2、不沖規模,存欄1萬頭左右,對嚴選的貢獻遠大於老百姓的餐桌;
3、光是讓烏鎮老闆大快朵頤,營銷價值就頂幾個億了;
最近滴滴的「花小豬」也「出欄」了,但此豬非彼豬。
過去幾年,滴滴打贏了幾場關鍵戰役,打車時代拿下了快的,網約車時代吃下了uber中國,專車時代耗垮了神州專車,租車有小桔,兩輪車有青桔。
滴滴的觸角幾乎覆蓋了所有細分出行需求,整個出行市場的草莽戰爭提前結束。
今年3月滴滴內部公布的「0188戰略」,從關鍵KPI的設置上,可以嗅到強烈的擴張信息。
所謂0188,0是安全,1是每天1億訂單,2個8分別是8%滲透率和全球MAU超8億。
指標很硬氣,努力的方向很明確。
滴滴訂單目前是5000萬左右的水平,1億訂單的分配是四輪車5000萬,兩輪車4000萬,海外1000萬,要達到目標,亟需快速成長。
所以全部產品線都面臨打破瓶頸,破繭升級。
滴滴業務從去年開始加速回暖,順風車重新開放測試,兩輪車事業部獨立,拼車更名為新品牌「青菜」,貨運和跑腿上線,公交出了動態巴士,自動駕駛也向公眾開放。
滴滴的未來取決於業務線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不斷跨界的產品,不斷增加的供給,不斷挖掘的場景,不斷滿足的需求,不斷增加的用戶,才能頂住單量,穩住粘性,托住月活,撐住規模。
但在承擔5000萬訂單(也是主營業務最為重要的四輪車市場)後,滴滴要回答的關鍵問題是增量需求和新用戶從哪裡來?
滴滴最近在13個二三線城市試運營特惠快車和滴滴特快,平峰以一口價形式享受優惠,特殊天氣時加價策略也有了新調整。
核心邏輯一方面在於打造更多的平價產品刺激需求,鼓勵司機更多接單;另外一方面,中國三線以下城市擁有10億人口,需要以獨立品牌和更精細化的產品去占領市場。
所以7月上線的「花小豬」,要講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
從拼多多開始,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就坐實了,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市場,「花小豬」作為面向年輕用戶和低線城市市場的打車APP,滴滴做好準備了嗎?。
此前在貴州遵義和山東臨沂兩個城市試運營,花小豬的產品策略大家都看到了。其核心是就年輕化,所有玩法都在討好這個群體。
很多人以為年輕人就是買買買,為今天透支明天,其實他們喜歡的產品都有共通的精神特質:希望買的比賣的精明,有默契的自我表達,能玩的起來。
低線城市基本是熟人關係鏈,「花小豬」的乘客有好友助力拿津貼的玩法,類似於拼多多基於真實關係的社交裂變,還有天天簽到天天拿獎勵的機制。
大家一起做任務的玩法有興趣社交內味了,下沉市場拼的是價格和口碑,「花小豬」花錢花時間的陪伴,算是打車版的拼多多了,不過滴滴本身的安全體系也會隨之而來。
普惠產品有兩大天然驅動力,首先,省錢和賺錢是一回事,好玩就行了;其次,天下掉餡餅了,還砸到我了,這種好事應該讓圈裡的人都知道。
最重要的是實惠,滿減、補貼+各種優惠券輪番上陣。
「花小豬」宣傳「打車可以更便宜、全網超低一口價」,不燒腦,簡單透明。很像當年oppo的「充電5分鐘,通話2小時」,訴求清晰,表達準確,永遠是打透下沉市場的第一要素。
試運營的「花小豬」司機端註冊、拉新人有返現;計價用的是「下單即出價」的「一口價」模式,在路況相對簡單,價格敏感度高的低線城市,反而最有效。
所以「花小豬」本質上就是滴滴的減化版,是一個極簡版的滴滴。
1、訂單分發不搞三六九等,司機收入與積極性成正比,其他因素相對弱化;
2、一口價模式更適合人情味較重的低線城市;
3、閒置運力找到了以前未被激發的潛在需求;
最後是走量,花小豬完成初步驗證,就將在多個城市批量啟動。
產品對司機和乘客有不同的刺激機制,對司機喊的是「出不出車都賺錢」,出車有沖單獎、高峰獎,不出車有拉新乘客註冊獎勵,乘客有平價打車、好友助力的羊毛可薅。
這種供給和需求雙補的策略,著眼點是要訂單,要滲透,要MAU,加速向低線城市和郊縣下沉,打透多元化需求的意圖很明顯。
對滴滴來說,出行版拼多多是一場非打不可也非贏不可的戰役。當年拼多多賴以成功的打法在花小豬上都能找到對應。
一、把普惠做到簡單、極致、徹底
拼多多沒改變電商玩法,只是做對了兩件事,一邊打通過剩產能與底層需求的鏈路,一邊做原產地直供,省去中間環節。花小豬也沒改變滴滴的基本玩法,只是把產品簡單化了,更接地氣,更適合低線城市的用戶。
中國三到五線城市大多沒有地鐵,機動車保有量快速提升,車主在全國占比達到4成,准車主比例接近5成,但使用強度不高,這就保證了網約車的運力。
大多數人的代步方式以電瓶車等為主,其他作為補充,隨著主城區建設加速,城市面積擴大,打車需求爆發是合理的推測。
下沉消費的特點是需求費釋放集中而爆烈,花小豬12小時內集齊100元紅包可領取現金的玩法,在城市熟人中的社交裂變與拼多多類似。
二、以關係鏈為價格和服務背書
滴滴提出0188戰略之前,蜇伏一年多時間做安全合規,產品疊代都是以此為核心,「花小豬」目前只對滴滴註冊車輛和司機開放,每天上線要人臉識別,訂單全程錄音,乘客APP的行程分享、報警等功能也與滴滴並無二致。
但在運營和服務上,花小豬遠比滴滴簡單,滴滴在一二線城市的派單有各種加權因素,而小城市出行需求集中,線路相對固定,所以花小豬玩的是流量普惠,距離是派單的最主要因素。
這樣做的好處是很容易把粘性、月活和單量衝起來,短板是體驗和服務,但低線城市的熟人+熟客+低價+相對固定的線路,基本可以彌補。
三、把「產品即生活」貫徹到底
「花小豬」的模式可以理解是嚴准入和寬運營,乘客安全保障與滴滴是一個級別,合規與滴滴是一個級別,但司機的寬容度很高,大家都處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狀態,這是與滴滴特快和特惠快車的差異。
特惠是平峰有折扣,特快是高峰保成單,都有鮮明的導向性,而「花小豬」司機可以更自由的接單,這也是滴滴不怕他們自相殘殺的原因。
說明滴滴現階段不想過度放大「花小豬」司機的壓力,而是讓他們處在一個與小城市生活氛圍步調一致的工作環境中,「花小豬」可能前期不賺錢,卻是滴滴鎖死下沉市場的必要手段。
過去兩年Uber的市值原地踏步,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主營業務過度依賴rides、eats和freight三個基本盤,沒有找到足夠的市場增量,滴滴從去年開始加速擴張,「花小豬」只是眾多的產品觸手之一。
事實上,除了下沉市場,一二線城市「花小豬」也希望占據一席之地。希望通過上述玩法和「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去拉動這些城市的年輕用戶和價格敏感用戶。所以說,比起昂貴的「味央豬」, 「花小豬」是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消費不分貴賤,不管幾線城市,都有好生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eg-zHMBeElxlkka1Aa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