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跑個題
哪些設計師覺得別墅平面優化難?
有一種設計師
叫「三室一廳設計師」
特別精通一種類別設計
150M2以內三室一廳設計
超出此面積段就報警
然後終其一生
都是跟這個面積段打交道
甚至很多同類型的戶型方案
可以重複推廣到好幾家
這群人基本不會做別墅設計
即使做給他一個別墅空間設計,也能把他做成旅店的感覺,除了房間多,沒啥特別!
這就是當下大多數設計師的困境,想做高端項目,就受限自己的能力,而且更有一部分人看不清自己的能力,覺得做三室兩廳就很厲害了,剛需的住宅其實並不算是難的,需求固定的,空間固定的,沒有什麼過多的要求,只要能解決吃飯、睡覺就OK,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和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我一直都喜歡告誡我們的學員,設計師其實並不只是幫助業主設計房子,跟重要的是幫助業主提升生活品質,讓生活有儀式感,為什麼現在很多網紅酒店,網紅名宿,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能保證生活品質的家。
這個時候可能就有很多設計師要站出來說:業主沒錢呀!我也無能為力,其實我們認真想下,真的是因為沒有錢嗎?如果你是一個很成熟的設計師,就一定應該能夠控制好成本,會在有限的資金里幫助業主規劃好設計。
我見過太多的所謂設計師,根本不懂施工工藝,材料都認識沒幾種,這樣的設計師又如何能設計出好的東西呢?
可能有朋友會不認同我上面說說的話!
如果你看看國內的「剛需家裝市場」
這類設計師可能占據30%以上
從全國商品房面積配比來說
150M2以內房型占比,絕對超過一半以上
尤其在上海,比重更大
上海近些年出現了一種特殊的商品房品類
剛需豪宅
所謂「剛需豪宅」
地段很豪,占據中環或中環以內地段
90M2基本是2房或「2+1」房
120M2緊湊3房
150M2舒適三房
然後再大的面積配比會大幅度減少
因為考慮到總價及未來轉手
這個面積段基本能控制1500萬左右的總價
「接盤俠」比較容易找
然後剛需樓盤也延續了這種打法
理論都大同小異
總價適中,房間數符合剛需或改善客群需求
然後因為樓盤的市場投入量
也衍生了很多配套的家裝公司
幾個小區就可以養N多家裝公司
然後配合的設計師
基本就在這個面積段常年沉浮
日積月累
這類設計師培養了一種「剛需思維」
為什麼別墅平面優化設計難?
這個「難」是直接對應「三室一廳設計師」的
因為他們很早就定位了自己的角色
只做好「三室一廳」以內戶型就行
反正其他業務也夠不著
尤其,現有的工作模式已經輕車熟路
不願意去挑戰一些新的設計
甚至直接放棄看更好的設計
也用不上
這種心態的設計師很多
為什麼他們做不好別墅呢?
到了別墅類別
原先「熟知的邊界」被打破了
別墅基本又是另一個全新的世界
舉例一個常規600M2的4層別墅
一層一般是客餐廳廚房+老人房
二層一般是客房、小孩房+家庭室
三層一般是主臥大套房或+小孩房
地下層一般是休閒娛樂+保姆房及洗衣房
四個樓層
有三個樓層是這類設計師陌生的
首先說下擅長領域
二層大多設計師沒有問題
因為設置常規面積段的臥室難度不大
(臥室模塊都大同小異)
別墅空間客房臥室樓層
因為房間數多,面積也不會太大
(跟剛需戶型面積大同小異)
第一陌生領域
地下層(最難)
想像剛需客群哪有奢侈到做休閒娛樂功能
看著空蕩蕩的地下一層空間
設計師陷入了沉思
真不知道放置什麼功能模塊
難得隔離出來一個影音室
可以鬆一口氣,發現外面還是空了一大塊
一臉茫然,小心翼翼再丟一組沙發吧
後面就直接報警了
真不知道該放什麼好?
第二陌生領域
三層主臥樓層(次難)
常規剛需戶型主臥
從面積配比來說,基本再大也超不過40M2
結果別墅可能整個樓層就有100M2
而且只要做一個主臥
當設計師將床品、衣帽間和五件套衛生間
丟進去的時候
發現還有一半空白
你能想像那種絕望與無助嗎?
第三陌生領域
一層客餐廳(稍難)
老人房臥室容易搞定
廚房衛生間容易搞定
就是客餐廳模塊丟到CAD場景里的時候
突然發現原來客餐廳好大啊
又空了一大塊
將餐廳6人位擴大到8人位
將2+2沙發組合放大一倍
然後發現
......
還是空了一部分
白天時間很快過去了
夜宵時間朋友圈發一篇感慨:
辛苦的一天,明天繼續挑戰別墅!
滿滿的正能量!
夜深人靜的時候
看著沒有填滿模塊的別墅樓層
一股莫名的空虛湧上心頭
今天狀態不好,明天再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遇到這種情形?
剖析下為什麼就「難」了呢?
因為陌生
這一點做任何行當都一樣
之前沒做過,第一次做肯定很難
第二是不知道怎麼分配功能和組合空間
這也是最難的,舉例別墅地下層
不得不說,別墅地下層空間更像是一個小會所
因為配套大多是休閒功能
紅酒吧、影音室、健身房、茶室、棋牌室、SPA空間等等
這些內容在剛需戶型中是看不到的
陌生情有可原
然後就是了解功能之後
哪些功能應該組合搭配又是一個難題
因為生活中,很多功能之間是有緊密聯繫的
健身房對環境或者採光有一定要求
紅酒吧能夠融合很多其他休閒功能
影音室基本允許無採光
諸多功能注意事項,之前是沒接觸到的
還有空間大了之後
不知道怎樣構建空間
不能全部模塊堆在一個大的空間吧
那就是家具展廳了
沒有空間美感,缺乏舒適性
客餐廳樓層
大多非常講究氣勢和門面
可能也是對顏值要求最高的一個樓層
因為涉及到會客屬性
同時面積大了之後
功能要做加法,功能的體驗要細化
沒有這類儲備,
放了一個標準功能之後真不知道怎麼細化了
甚至都想到「放大圖塊比例」的衝動
我覺的一層特別像酒店中的前廳和大堂吧
要考慮收放自如
更應懂得功能關懷
讓人能感覺到是一個別墅大廳
比如廚房能不能拆分中西廚房
如果再大點能不能加早餐區或者食品間收納
餐廳可以擴充中西餐廳
中西餐廳是否有條件單獨強化其中某一個主題場景
或者空間足夠,設置家庭室也是首選
然後客廳有很多功能的拆分
會客、起居、家庭、偏廳、休閒、影音等等
可以細化具體的人群需求
甚至結合一些休閒功能,比如茶室或者紅酒等等
甚至入戶的一些儀式
玄關鞋帽間+化妝間
空間大了,一些行為都能被放大關懷
三層主臥樓層
如果面積大了
更像是一個總統套房
因為除了常規的臥室衛浴及衣帽間配置之外
要開始考慮其他提升臥室體驗的功能
比如常規的衣帽間的功能細分、衛浴的細分
下一步可能就是考慮其他增值類空間
比如增加起居室、書房或健身類主題
豐富他,而不是只是擴大面積
經常碰到一類設計師
面積太大,就忍不住多分隔幾間臥室
然後業主一臉懵逼
這是要重新幫我蓋廉租房了嗎?
我只要一間臥室
那麼問題來了
該怎麼辦?
首先培養自己的跨界思維
千萬不要將別墅理解為一個「平層戶型的疊加」
用會所的思維思考地下層
用酒店大堂吧的思維思考一層客餐廳
用總統套房思維思考大主臥
這樣再大的別墅,你將不會害怕
當然背後就是資料的收集
和平時的閱讀積累
然後還有一個關鍵點
別墅獨有的三個優勢
別墅庭院跟室內空間的關聯要思考
別墅的樓梯垂直動線個性化打造也關注
如果有條件的話,打通上下樓層的挑空設置
也絕對是增值亮點
因為這三項,平層是不具備的
一直有個觀點
沒有挑空的別墅就是剛需別墅
沒有景觀樓梯的別墅就是剛需別墅
景觀跟室內沒有互動的別墅就是剛需別墅
平面優化是一種生活方式
三室一廳設計師不可怕
可怕的是為了一個小池子
放棄了外面的汪洋大海
一個空間的設計,除了會設計基本功能,就是要多去思考如何增加附加功能,尤其在大空間中,附加功能更重要,更容易體現生活的方式和品質感!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我哦! 如果有問題也可私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