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年,蘋果發布了第一代 iPad。實話說,當我第一次看到 iPad 的時候,多少有點懵。這種介於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的數碼產品總給人感覺 " 四不像 "。對於初代 iPad,相信許多人和我一樣是持懷疑態度的。
這種懷疑不只是因為 iPad 是一種全新形態的數碼產品,更多的則是對其功能性的懷疑。因為當時的 iPad 在功能上和 iPhone 幾乎是重疊的。iPad 到底能幹啥?有啥功能是 iPad 獨有的?這都是當時人們對 iPad 的質疑。
但其實,蘋果對 iPad 最終的期望大概有幾點:提供讓人過目不忘的簡潔、漂亮的外形,以及足夠簡單的互動設計。喬納森要設計出一款滿足用戶訴求的產品:只要用戶拿到手中,就能瞬間明白如何使用,整個過程無需解釋,更無需額外的學習成本。
現在回過頭來看,iPad 無疑做到了這幾點要求,不但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好。
初代發售僅僅兩個月,iPad 就賣出了超過 300 萬台,蘋果在平板電腦市場上的成功也吸引了一大波安卓廠商的跟進。但蘋果最終還是占領了 83% 的市場份額成為了平板電腦市場的絕對老大。
雖然蘋果占了絕對大頭,但安卓廠商們也不甘心,小米、華為、三星等廠商紛紛推出平板電腦。但結果顯而易見,它們都沒能複製 iPad 的奇蹟。甚至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彼時的安卓平板們被 iPad 按在地上摩擦,毫無還手之力。
之後的幾年裡,蘋果 iPad 的產品線不斷豐富,先後推出了 iPad mini、iPad Air 以及更高端的 iPad Pro 等產品以適應不同的人群。反觀安卓平板,在經歷了最初的盲目跟風之後,安卓平板市場又陷入了長時間的沉寂。就連當年安卓平板陣營的急先鋒小米,也在 2018 年推出了小米平板 4 之後,便陷入了停滯。
但從去年底開始情況似乎又有了一些變化,小米平板 5 的發布似乎預示著安卓平板將煥發第二春?聯想緊隨其後發布了小新 Pad 系列,華為和榮耀也在時隔多年之後再次推出新的平板電腦。其中,也不乏新勢力的加入:最近 OPPO 和 vivo 都推出了自己的首款平板電腦。
難道說,安卓廠商們依舊不死心?時隔多年打算捲土重來再戰蘋果 iPad?一時間,這麼多平板扎堆發布確實給人一種強勢殺回來的錯覺。許多自媒體都表示,如今的安卓平板相比幾年前有了長足的進步。對於這一點我當然不否認,但安卓平板真的已經具備硬剛 iPad 的實力嗎?
很遺憾,現在的安卓平板與 iPad 相比差距仍然十分明顯,而且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
首先是硬體方面,蘋果的 A 系列處理器性能一直大幅領先於同時代的其它晶片,而使用在 iPad 上的晶片由於擁有更好的散熱,性能會跟出色。從去年開始蘋果更是直接把 M1 這顆桌面級的性能怪獸塞進了 iPad Pro 中,使得平板電腦在理論性能上擁有了叫板筆記本電腦的實力。
而後,蘋果更進一步將 M1 下放到了新 iPad Air 中,就連 4000 元不到的 iPad mini 都採用的是 A15 晶片。
反觀安卓平板陣營,即便是最新發布的 OPPO Pad 和 vivo Pad 均採用了兩年前的驍龍 870 晶片,而這已經是一顆兩年前的晶片了,時至今日,性能也只能說是夠用,和蘋果的 M1 存在至少兩代的代差。而且這種代差是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的。也正是這種核心硬體上的巨大代差使得安卓平板很難擁有和 iPad 一較高下的實力。
毫不客氣的說搭載 M1 晶片的 iPad 對於其它安卓平板是一種降維打擊。
同樣的問題也體現在螢幕上,如今的 iPad Pro 已經用上了當下最先進的 mini LED 顯示技術,配合蘋果的 ProMotion 高刷以及出色的色彩管理,iPad 的螢幕可以說是目前平板電腦的天花板。
而安卓平板雖然也有部分支持高刷,但其在解析度、色彩還原以及色准等多個維度上依舊顯得拉跨,和自家旗艦手機相比都存在差距,更別提和 iPad 這種行業標杆相比。第三方 APP 對高刷的適配也很不完善。
除了這些浮於表面的參數上的差距,還有大家不易察覺的質感、品控和細節上的差距。最近,知名數碼博主 @Blood 旌旗表示,他收到的兩台 OPPO Pad 都存在螢幕脫膠和電源鍵翹起等明顯的品控問題。對於 OPPO 這種供應鏈把控能力極強的廠商而言,屬實不該犯如此低級的錯誤。
試想如果讓普通消費者買到這樣的產品,那麼購物體驗無疑是非常糟糕的。
相比之下,iPad 的精緻與優良的做工則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全鋁合金的機身,加上嚴絲合縫的工藝,使其更像是藝術品。不得不說,在細節上 iPad 從未讓人失望過。
軟體部分,iPad 更是碾壓了目前幾乎所有的安卓平板。從 ios 進化而來的 iPadOS 幾乎完美的適配了 iPad,它不但擁有合理的 UI 布局,全新的多任務介面以及多窗口模式。更重要的是蘋果對 APP 嚴格的把控能力使得幾乎所有的 APP 都為 iPad 做了專屬適配。
而許多安卓平板雖然也號稱針對性做了適配,但現實情況是由於第三方 APP 質量參差不齊,導致許多 APP 的多任務以及分屏模式並不完美,有的 APP 甚至無法橫屏全屏顯示。更致命的是安卓的大部分 APP 都沒有 Pad 版,有的 Pad 版已經很久未更新甚至是下架,如早年的淘寶 HD 版。
其實這就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安卓平板市場份額小,APP 開發者不願意投入精力和時間去做專項適配,因為缺少專項適配導致體驗不佳,消費者自然也就不買帳。
看深一層的話 iPad 還擁有周邊產品生態上的優勢,如今的 iPad 已經可以和 iPhone 以及 Macbook 實現無縫連接,比如和 iPhone 共享剪貼板、通過隨航充當 Macbook 的副屏等高級功能。隨著 Macbook 全面擁抱 ARM 架構的 M1 晶片,iPad 的 APP 甚至可以在電腦上運行,這使得 iPad 可以更加深度的融合進了蘋果的產品體系中。
大多數的國內手機廠商根本就無法建立一條完整、成熟的產品生態鏈,因此平板電腦和其它產品深度融合根本無從談起。比如,無論是 OPPO 還是 vivo 都沒有 PC 電腦產品,而它們的平板就算和自家手機的適配程度也遠不及蘋果。
時常會聽見身邊小夥伴說 " 蘋果全家桶 " 非常好用,其實這也正好反映出蘋果軟硬體生態融合方面的優勢。
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是很多人對於 iPad 的調侃,誠然,iPad 的生產力無法和 PC 媲美,但不可否認在平板電腦領域 iPad 依舊擁有著最強生產力。至少,相比一眾安卓平板強的不止一星半點。
Apple Pencil 配合妙控鍵盤使得 iPad 的生產力在平板電腦中足以傲視群雄。近年來,安卓平板也開始在生產力方面內卷,不願意躺平,值得稱讚,但實際用過之後我發現安卓平板所謂的生產力和 iPad 比起來有些不值一提:手寫筆的書寫延遲、配套鍵盤的手感,甚至包括生產力 APP 的適配,總之,差距依舊明顯。
華為曾憑藉著鴻蒙生態以一己之力讓我們重新看到了安卓平板復興的希望,可惜如今面對美國的制裁也顯得力不從心。當小米平板官博宣布回歸時我們是激動的。當 OPPO、vivo 陸續殺入平板電腦市場的時候我們也很高興。
但廠商們的思路並未在根本上發生變化。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無論是小米、vivo 還是 OPPO,甚至包括華為,它們對自家平板電腦的定位還是作為手機的補充和擴展,並不像是一款傾盡全力去做的產品。關於這一點,可以從各家網站對平板電腦的分類看出端倪。在 vivo 官網,vivo Pad 僅僅被歸納為智能硬體下屬品類。
在蘋果的產品生態中 iPad 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甚至不輸 iPhone。單就這一點而言 iPad 和一眾安卓平板就已經不在一個維度了。
近半年來各大廠商扎堆發布新的安卓平板,著實讓人產生了安卓平板已經 " 行了 " 的錯覺。然而在仔細體驗過之後就會發現,iPad 雖然價格不菲,但綜合軟硬體各方面來說它依然是市面上性價比最高的平板電腦。
安卓平板價格普遍不超過 3000 元,價格遠低於 iPad,難道性價比不高嗎?在我看來,這種犧牲綜合體驗換來的低價並不能算得上是高性價比,只是純粹的低端。
蘋果已經在平板電腦市場深耕多年,iPad 的優勢是全方位的,尤其在這個平板電腦越來越向生產力靠攏的時代,安卓平板依舊有很長的路要走。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譚兆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