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看看什麼是GPA。
01
什麼是GPA
GPA,全稱「Grade Point Average」,也即平均學分績點。簡稱績點。
不同的院校,採用的績點計算方法不同,滿績分數也不同,例如,北京大學的績點,滿績為4.0,計算方法如下:
圖源:北京大學本科課程成績評定與管理辦法
課程績點=4-3*(100-X)^2/1600,(X指成績,60≤X≤100)
課程學分績點=課程績點x學分數
平均學分績點(GPA)=所學課程學分績點之和÷所學課程學分之和。
又例如浙江大學,滿績為5分,如下:
圖源:浙江大學本科課程成績評定與管理辦法
無疑,這樣計算的績點寫在成績單里,高於百分制74分的轉換後都很高。
還有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國內院校的績點算法,都是校方自己規定的,很不一致。
那麼,留學申請中說的績點一般指的是那種算法呢?
02
美國留學申請的績點怎麼算?
上一節講了國內院校的績點算法,很不統一。那留學申請中常說的績點要用什麼方法算呢?
當我們做海外讀研申請時,有的學校要求對大學期間的學習成績做WES認證,認證的結果發給你申請院校。
美國高校的GPA算法一般是按照如下計算的:
最常見採用的四分制:A為4分;B為3分;C為2分;D為1分;F為0分,如果有+號加0.3分(例如B+即3.3分),有-號則減0.3分(例如B-即2.7分)。通常每科最高分為4分,但部分院校會設有A+,即最高分為4.3分。
所以,在申請前,我們談論的績點,不是你本科學校的績點,而是按照美國高校的績點算法算的。
最簡單辦法是用百分制平均分,這樣更能體現你的真實情況。
03
GPA3.3能申請到美國前三十高校的研究生嗎?
從上圖我們看到,轉換為美國高校的GPA後,GPA3.3對應的百分制範圍87至89,這個分數並不算低了。
GPA 3.3被認為是B。它介於B和B+之間。 B被認為高於平均水平。大多數大學接受 3.3 的GPA,是一個有競爭力 的GPA。
例如:史丹福大學的錄取者平均GPA為3.9/4.0, 哈佛大學的錄取者平均績點為3.8/4.0。
績點 GPA3.3,當然不太可能申請到這兩所大學,但是申請到美國綜合排名前三十靠後一些的大學,也是可能的。
一般情況下建議:
GPA大於3.7的同學,在申請時可儘量考慮衝刺top20之內的學校。
GPA3.3到3.7的同學,在申請時應儘量考慮美國前50,當然前20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GPA3.3以下的同學可以考慮申請排名30-70左右的院校。
另外,GPA要求最高的項目是 醫學院和法學院 。 頂尖醫學院通常要求GPA達到3.8或更高;許多法學院要求GPA達到3.5或更高,頂級法學院要求GPA達到3.8或更高。
GPA是證明學生在校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 美國高校根據學生的GPA,判斷申請者是否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潛在的學術能力以及學習態度,是 申請美國本科研究生以及博士等必備的材料之一 。
UCB招生官Ravey曾說過,實際上,包括伯克利在內的很多美國大學,只把SAT當成一個門檻,它們更看重的是GPA(平均成績點數)和課外活動。像伯克利對GPA要求很高,國際學生也不例外,必須達到3.4分。
假設兩個申請者背景相似,那麼GPA肯定高的那個意味著被錄取的機率更大。雖然真實情況下申請者們的各方面條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個優秀的GPA至少在證明自身學術能力上已經占據了優勢。所以提升你的GPA,就是提升你的錄取幾率。
除此之外,大部分學校的獎學金和榮譽稱號對GPA都有門檻要求,沒有一個優秀的GPA,國際學生申請獎學金基本沒有希望。進入美國大學以後,如需報名參加學術項目或是申請助教崗位,學校對GPA也有相應限制。
04
低GPA的補救方法
1. 關於「刷分」,即重修
• 重修政策因學校而異:重修覆蓋原始成績、keep both、重修最高只計70等。
• 重修的必要性:綜合考慮課的性質(專業課、公選課)、課的學分、課的難度、有無進階課程、後續學期課程負擔等。
2. 高GRE/GMAT成績
一個較高分數的GRE/GMAT成績,是對你GPA不足很有力補 充。
某高校有以下說明:
某學校的官方指示:不要求有GMAT或者GRE分數,但是強烈建議你有一個GMAT或是GRE的分數,如果你的GPA低於3.3,交一份GRE/GMAT的成績可以彌補一部分。所以這時候一定要利用這樣的機會。
• GRE考試可以看作北美研究生入學考試
• 大部分美國研究生項目和少部分英國(G5)研究生項目要求提交GRE考試成績
• 較高的GRE考試的成績可以作為GPA分數較低時的彌補
•如果用做GPA的彌補,則GRE數學部分儘量考到滿分。GRE的數學對於中國學生來講,可能是小學、初中水平,在難度上是很容易的。
•法學院也需要LSAT。在某些情況下,良好的LSAT分數可以抵消較低的 GPA。醫學院需要的是MCAT。
3. 交流交換
通過交流交換置換學分回本校提升GPA
• 海外學期交換(陸本學生) :適合大三上、大三下、大四上,可以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學習,而後把GPA置換回來,就可以提高GPA
• 海外暑校(陸本學生) :適合大二暑假。但有些暑校的學分不一定可以轉換,因此要去教務處了解清楚情況。
• 國內暑校(海本學生) :適合大二暑假。例如海本的學生回國上暑校,再將成績寄回國外,這樣也是可以的。
交流交換項目的更多作用(很推薦大家在經濟條件、課業條件允許下去做交流交換)
• 增強海外背景,增加錄取幾率
• 提前適應海外學習生活
• 通過交換修先修課。
有些學校可能跨專業選課的制度比較嚴格,就可以通過去海外的方式來獲得專業背景,這個比較適合於轉專業的學生。但也要提前去教務處確認是否可行。
• 爭取國外教授推薦信
國內教授的推薦信,對於申請的幫助效果並沒有很好,但國外教授的推薦信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4. 加上大四上的成績
• 分段提交申請:DDL較晚的學校可以等大四上成績出分後再申請
• 大四的課程專業課更深更專,對於申請可能有幫助。
• 更適用于海本學生。因為海本學生,一般在聖誕節前結束第一學期,出分早,便於申請。但對於陸本學生就有一定難度。
5. 展示GPA的優勢點
• 趨勢上升
• 專業GPA/總GPA
• 突出排名
• 算法優化,如WES認證
• 刪掉允許刪除的個別成績
6. Optional Essay
申請時非常多學校都有optional essay,申請者可以用於解釋GPA不理想的情況 。
例如有些高校會有以下說明:
它不強求,但可以用來解釋academic record,因此你可以妙筆生花,充分利用這樣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