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再道:26歲當軍長
在革命年代,我軍戰士的年齡普遍很小,甚至還有不少十多歲的「紅小鬼」。他們個頭不高,但打起仗來卻不含糊,衝鋒陷陣,屢建奇功,有人後來年紀輕輕就成為了獨當一面的軍事將領,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陳再道。
陳再道大家都不陌生,他是55年的開國上將,也是資歷很深的一位老革命。陳再道17歲參加黃麻起義,縣城失守後隨部隊上木蘭山打游擊,是72名勇士之一。對此,徐帥曾經高度評價「有了這幾十個同志堅持武裝鬥爭,形勢就不一樣。」此後,陳再道歷經鄂豫皖蘇區鬥爭、創建川陝蘇區,期間勇猛無敵,是紅四方面軍的一員驍將。
到了1935年,陳再道更是成為了紅四軍軍長,此時他才26歲,可謂是無比風光。陳再道早期成就很高,後來也沒有「高開低走」,抗戰時期,他擔任386旅副旅長,是陳賡的得力助手。解放戰爭爆發後,陳再道雖然沒當上兵團司令員,但卻執掌河南軍區,級別同樣很高。
建國後成大軍區司令員
建國後,陳再道出任中南軍區副司令員。當時全國僅有六大軍區,而以四野為班底的中南軍區實力最強,司令員是林彪,政委是羅榮桓,葉劍英還當過代司令員。由此可見,上級對陳再道的重用和信任。到了1955年,中南軍區被撤銷,陳再道改任武漢軍區司令員,同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如果不出意外,以陳再道發展的勢頭,成就很可能達到大將級別。但出人意料的是,進入七十年代後,陳再道卻成為了紅軍時期「晚輩」的下屬,此人就是韓先楚。
韓先楚:長徵到達陝北還是營長
韓先楚比陳再道小四歲,參加革命的時間也要晚兩三年,自然而然,他們早期的地位相差甚遠。韓先楚17歲參軍,但加入的卻是地方游擊隊,直到1933年才進入紅25軍,起點比較低。紅25軍大家都不陌生,後來在徐海東等人帶領下單獨北上長征,並且第一個到達陝北,為中央紅軍到來打下了基礎。
然而韓先楚在這支部隊地位並不高,一直到陝北還是營長。而這個時候,陳再道已經是指揮千軍萬馬的軍長了。
「大器晚成」的將軍
但話又說回來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韓先楚後來卻進步很快。長徵到達陝北後,韓先楚參加了直羅鎮戰役、東征、西征,成功晉升為師長。抗戰爆發後,韓先楚歷任副團長、副旅長、代旅長,成為了八路軍的著名將領。
解放戰爭時期,韓先楚來到東北大顯身手,打出了「旋風司令」的稱號,特別是在解放海南島戰役中,他力排眾議,果斷出擊,擊潰了薛岳苦心經營的防線,避免海南成為第二個台灣。
建國後,韓先楚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凱旋後當上了中南軍區參謀長,此時已經跟陳再道平起平坐了。1955年的授銜儀式上,韓先楚與陳再道一樣,兩人都是開國上將。沒過多久,韓先楚來到福州軍區當司令員,當時陳再道也是大軍區司令員,兩人算是徹底平級了。但人生如戲,誰也沒有想到後來發生的事情,卻讓韓先楚成為了陳再道的頂頭上司。
韓先楚成了陳再道的頂頭上司
1967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到處風起雲湧,武漢爆發了「百萬雄師」事件,當了十二年大軍區司令員的陳再道被打倒,接受隔離審查。直到五年之後,陳再道才重新復出,只是時間過去了這麼久,一切變化很大。曾經的武漢軍區已經由曾思玉執掌,各大軍區也不缺人,老將軍連安排個工作都成了難題,組織上對此也很無奈。
陳再道紅軍時期資歷很老,許多軍區的負責人都曾經是他的下級,讓老首長來自己手下任職,一方面工作不好開展,另一方面心裡也過不去。除此之外,當時復出的將領有一大批,有的軍區也確實接受不了太多老同志。周總理派人去問,各大軍區負責人紛紛搖頭,陳再道遭遇了很尷尬的局面。關鍵時刻,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伸出了橄欖枝,表示歡迎陳再道將軍的到來。
1972年,陳再道便出任福州軍區副司令員,而紅軍時期的「晚輩」韓先楚,此時卻成了他的頂頭上司。只不過韓先楚對待老同志卻十分尊重,並沒有把陳再道當成自己的副手,遇到重大事情都會跟他商量,徵求意見。
被打倒前,陳再道是大軍區正職,資歷也很老,自然不能在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的位置上久留。1977年,陳再道便改任鐵道兵司令員,重新擔任正職。值得一提的是,鐵道兵被撤銷後,陳再道還當上了全國政協副主席,官至副國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