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水門橋》哭了4次,淚崩了3次、大笑了3次。
第一次大笑,是炮營老楊和伍千里合作「搶炮」。
「陸戰一師要跑,途經水門橋到達興南崗,必須截斷水門橋!」
作為截斷水門橋的主力,炮營楊營長和七連伍千里需要打配合。可老楊剛在長津湖戰役里繳獲的炮,都被美軍空襲了。
老楊站在炮筒子上罵咧咧,伍千里揶揄道:
「你們炮營的炮哪門不是搶的啊,再搶不就完了嗎?」
看老楊氣還沒消,伍千里一揮手:「七連,給炮營搶炮去!」「收到!」七連戰士笑聲響亮。
老楊不幹了:「炮營的,咱們還真讓七連養著嗎?」
「不!搶炮!」
這一段,真的給我逗樂了。
這就叫熱血男兒的陽剛之氣,百分之一千的帥!
打紅了眼的七連和炮營,馬上又返回陣地搶了炮,再用搶來的炮炸敵軍的營,真爽!
第二次大笑,是平河炸了指揮部,千里俘虜眾軍官時。
有了九連的圖紙,七連第二次進攻水門橋戰術異常精準。
一隊突襲指揮部、一隊打掉瞭望塔、一隊穿過水管進入水泵房炸橋、一隊總攻(水門橋實際上不是橋而是水壩)。
自作聰明的美軍指揮官布下「貓抓耗子的陷阱,沒想到自己成了「耗子」,讓平河大顯身手——
先是一槍幹掉瞭望塔敵狙擊手,接著,一巴祖卡從「水管」帶著火躥出去,直接炸了「水泵房」。
美軍士兵看隔壁大本營被毀麻爪了,質問長官:「這也是你的計劃嗎?長官?」
長官剛硬著頭皮說完「是」,自己腳底下的「水管」也被炸了,扔下倒計時30秒的炸彈,慌忙逃竄。
誰知道伍千里正堵在門口,美軍舉著雙手嗷嗷亂叫:「BOMB!GO!」
伍千里聽不懂,也對美軍嗷嗷喊:
「當官的在哪兒?出來!喊什麼?我TMD問你指揮官在哪?」
雙方喊了30秒,BOO~~爆炸了,哈哈樂死了(還好千里滾入掩護沒受傷)。
第三個笑點,關於何長貴如何占領了橋北?
九連的何長貴負責占領水門橋橋北。
橋北的美軍用的是噴火槍,敵人站在高處,噴火槍噴下來,數名戰士被燒成火人。
何長貴陷入被動,卻沒想到自己打漏了敵人腳下的一個汽油桶。
當敵人再舉起噴火槍,漏在地面的汽油突然爆炸,這波兒美軍成功地「幹掉了自己」。
何長貴愣了一下,水泵房的平河也愣了:「橋北這麼快被拿下了!」
(感謝編劇安排了前半段的笑點,才讓後半段的「眼睛哭腫」得到一點中和。)
接下來就全都是流淚的劇情了……
第一次流淚,是七連趕到水門橋目睹「敵人用噴火槍把九連的戰士燒成火人」時。
戰爭是如此殘酷!炮彈的轟炸點燃了雪山,烈火和炸藥把肉體炸成碎片!在戰場上,不容絲毫人性的存在。戰場上也無一絲個人利益之衡量——我們的戰士竟然要「一個連要全殲一個師」,要用肉身對抗機槍炮彈!
流淚的第二次,是七連支援完九連、準備上戰場的第二日,戰士們面向祖國和朝陽的方向敬禮時。
第三次,是平河為炸坦克葬身車底,被坦克碾壓身體時。
第二次進攻戰術唯一漏掉的是敵方有坦克增援:坦克已開到橋上,坦克不毀橋就炸不壞!
平河本想把自己和炸藥包一起塞車底下,但一出去就中彈倒下,炸藥包掉落在地。
當坦克前後左右碾壓平河時,心都要碎了:我的一直不苟言笑、開槍如神的英雄平河啊!
可抬頭看見伍千里的手槍對著炸藥包時,他笑了。
「開槍」,他動著滿口鮮血的嘴唇說。
第四次流淚,是余從戎烈火焚身時。
上一輪交鋒,七連以犧牲了一百餘人的代價幹掉了水門橋美軍指揮部,以常規邏輯想:任務已完成,可以等援軍到了再戰。
戰士們在雪中安心睡了一夜,余從戎第一個醒來,他爬上山頂發電報……
天色微熹、雪山巍峨、東方既白,一派祥和。
偏偏此時敵機又來了,戰友們還在睡著!余從戎罵了一聲,站在山頂上向飛機開了槍。
美軍把所有轟炸七連的炮彈全部扔向余從戎,他在雪山頂上被點燃,他帶著火奔跑,直到灰飛煙滅。
淚崩的三次,分別是梅生、伍千里犧牲、伍萬里的「報號」。
梅生兩隻眼睛,一隻坏於長津湖之戰,一隻在水門橋戰役中段開始模糊不清。
此時,七連戰鬥到只有四名戰士了,梅生領命吸引敵人火力。
他把卡車點燃,嘴裡銜著女兒的照片,從幾百米高的山頂沖向敵營!
他要掌握好時間:不要翻車,不要在中途爆炸,要在跌入敵營那一瞬間與他們同歸於盡!
那一刻在梅生的臉上,我看懂了什麼叫「從容赴死」。
卡車衝到一半,敵人發現了這匹山頂奔下的「火馬」,千顆萬顆流彈射向梅生,有一顆打壞了他嘴裡叼著的紙片……
梅生的犧牲,是給伍千里的十秒。
伍千里的任務是把炸彈扔到橋上,再用子彈擊爆它——這是他們四人炸毀水門橋的「最後可能性」。
他背著鐵板,從山頂滑下,越過敵人的頭頂摔到橋上,成了案板上的肉。
美軍幻想對伍千里勸降,伍千里利用敵人猶豫的幾秒,將子彈射向炸彈。回過味兒來的美軍官大喊:FIRE!無數流彈飛來……跌落橋的瞬間伍千里凝神開槍,終於擊中……
水門橋,被炸毀了!
淚崩的第三次,是影片結束時的檢閱。
「一連,應到252人,實到220人。」「二連,應到185人,實到130人。」
聽到這時,我已經開始淚崩,果然,到了七連:
「七連,應到157人,實到一人!」
伍萬里倔強地站在那裡,戰爭讓一個少年迅速衰老了30歲……
他接過宋時輪錦旗時,身後的157名英魂令人淚崩;
當宋時輪望向山河,向葬身於此的烈士們深深鞠躬,也令人淚崩。
受到故事完整性、戰鬥情節更集中的影響,《水門橋》在敘事性、人設豐滿度、情感能量上,似乎比《長津湖》更完善。
幾位主演將表演技巧發揮到淋漓盡致:
易烊千璽把「江邊野孩子經過戰爭,迅速蛻變為背負生死沉重的七連最後一名戰士」的成長曆程,演得十分到位。
吳京飾演的伍千里,讓我們看到了「鋼七連連長」的鋼鐵意志;
韓東君飾演的平河是我最愛的角色:他的忠誠、神秘、百發百中的狙擊技術,讓他成為七連的「秘密武器」,一個幾乎「半神化」的人設——只要平河一出現,敵軍一定會遭到「暴擊」!
余從戎的最後讓我想到「夸父追日」的傳說:這樣唯美而殘酷的畫面,讓影片的藝術感大大增強,更升華了戰士犧牲的感染力。
朱亞文飾演的梅生,這一部一直很沉重:點燃車赴死的那一刻,感覺他早已準備好了要和期待已久的雷隊長重逢。
影片最出色的部分還是情感的升華。
大笑、流淚、淚崩……觀眾的情緒有如次弟花開:一開始,你是被自身愛國情結所感染的;到了中段,你為戰士們受的苦、戰爭的慘烈而流淚;到了最後,讓你淚崩的,卻是英靈們的偉大大信仰!
此刻,別無他言,除了感恩,只有對祖國更加無言地去愛護。
也許很多人看到最後會問:七連的人都沒了,而敵人最後還是過江了,七連的犧牲還有意義嗎?
當然是有意義的,在真實的歷史上,長津湖和水門橋戰役讓美軍被打丟了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軍隊,都沒有給陸戰一師造成過如此慘烈的損失。
真正的戰場不只在戰地,還在人心。
水門橋戰役是絕境之戰,也是中國英雄宣告「我為神明」之戰!
感恩《水門橋》這部電影,精彩再現了中國英雄們無與倫比的精神力量:是他們踏滅戰火,把追來的美麗朝陽留給了下一代、更下一代,一直到我們這一代……
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說:
「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
身為我國之國民,我們要將「鐵骨七連」這樣的神明,永遠銘刻在「舉頭三尺」之上。
若我們的大腦里有一個「放映廳」,應永遠聽到19歲的伍萬里孑然的那一聲報號:「七連,應到157人,實到一人!」
我們應該永遠記住157名七連戰士們的心聲:「我來過,燃燒過,我身後是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