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6式機動戰車

2023-12-28     悲喜歷史

原標題:日本16式機動戰車

日本16式機動戰車是 日本 研製的8×8輪式裝甲戰鬥車輛,13式的稱呼為國內誤傳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16式機動戰車配備105毫米火炮,類似於斯崔克車族的機動火炮,是一款典型的輪式突擊炮,主要用於裝備快速反應部隊,執行遠程機動作戰任務,為步兵提供直射火力支援、以及反裝甲等。

根據日方的資料,16式機動戰車長度為8.45米,寬度2.98米,高度為2.87米,戰鬥全重為26噸,乘員4人,採用了動力和傳動前置結構。動力前置是輪式裝甲戰鬥車輛的典型布局,其最主要優點是車體後部空間寬敞完整,便於改裝各種變形車,形成車族,降低裝備成本以及方便戰時搶修維護。

16式機動戰車的主戰武器是一門105毫米坦克炮,輔助武器方面,16式機動戰車配備有一挺M2型12.7毫米重機槍,可以用於對空自衛和對地壓制射擊,此外還有一挺74式車載7.62毫米機槍,用於自衛射擊。

從抽氣裝置形狀來看,16式機動戰車的105毫米主炮應該來源於英國著名L7型105毫米坦克炮。該炮炮口加裝了"胡椒瓶式"制退器以降低後坐力,適應26噸的車重。上世紀70年代,日本曾經從英國引進L7A1坦克炮技術,由日本制鋼所自行生產,配備在74式主戰坦克上。初期74式主戰坦克使用引進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後來日本自行研製了93式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從各國發展情況來看,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在2000米距離上的穿甲能力已經達到500毫米以上,達到或接近120毫米滑膛坦克炮的早期水平,可對付一般輕型戰車、二代主戰坦克,以及三代早期型主戰坦克,如T-72的早期型號。儘管105毫米炮要擊穿現役主流三代主戰坦克較為困難,但由於快速反應部隊的作戰對象是反政府武裝、敵方輕型部隊或技術水平較為落後的陸軍,105毫米炮的威力已經足夠,美軍斯瑞克、中國09式輪式突擊炮都採用的都是105毫米坦克炮。

從圖片來看,16式機動戰車的炮塔配置與10式主戰坦克也非常相似,配備有車長周視瞄準鏡,炮長綜合瞄準鏡,橫風傳感器等。其整體技術性能可能與10式坦克相近,具備自動跟蹤目標的能力,可以在運動中射擊移動目標,同時可能還具備"獵-殲"作戰能力,即通過車長瞄準鏡,即使炮長正在對敵坦克目標進行瞄準,車長也能搜索和瞄準新的目標,直接用手柄便能超越炮長控制火炮射擊。另外16式機動戰車可能也安裝了與10式戰相近的戰車綜合信息系統,可以對各種戰術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傳輸,幫助指揮員和車長進行決策、指揮和管理,可以更好地進行諸如威脅報警、敵我識別、目標分配、火力呼喚、戰場態勢及車輛狀態等方面信息的處理,提高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

有消息稱,16式機動戰車的發動機源於 10式主戰坦克 ,為4缸V型四衝程 電噴柴油機 ,基本上就是10式坦克8缸發動機的減半,最大功率在500馬力以上。這樣16式機動戰車的功重比大約為19馬力/噸,處於世界主流8×8輪式裝甲車的先進水平。值得一提的是,16式戰車的整個動力部分非常緊湊,達到法國VBCI和德國拳擊手車族的水平,可節省出更多車體長度。這方面的反面例子是中國09式車族,09式的發動機體積過大,占據了近半車輛長度,不得以在駕駛員身後再安排一名載員,但車輛後部的可用空間就要比國際先進車型小不少。當然,09式也有其獨特的考慮,要求具備無準備浮渡能力,車體最前部空出來當作浮箱,發動機不得不後置。

防護系統方面,由於考慮到戰略機動性,16式機動戰車的車重僅26噸,防護性能肯定不會很好。實際上這也是輕型輪式戰車普遍存在的問題,一般僅要求正面能夠抗擊20毫米火炮直接命中,側面能夠抗擊12.7毫米穿甲彈射擊。不過在抗毀傷方面,16式戰車設計似乎存在有一個較大的缺陷,其懸掛系統是外露的,缺乏車體裝甲保護,其它輪式裝甲車輛都沒這個問題。就是不清楚,是否因為日本陸自覺得懸掛系統中彈幾率不大,或者確實是一個設計疏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d14d5804582cd1f5015fb8973dd54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