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達沃斯現場的AI討論:野蠻生長、艱難監管與中美競爭的防護欄

2024-06-28     澎湃新聞

「我注意到,應用商店App Store里已有上千個人工智慧(AI)相關的應用程式,是不是有點太多了?這會是個泡沫嗎?會破裂嗎?」

和App Store里琳琅滿目的AI應用程式一樣,為期3天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設有AI專題,並囊括了26個場次的會議。在6月26日的一場名為「各國準備好迎接人工智慧了嗎?」的會議上,一位觀眾向台上的四位嘉賓這樣問道。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在會議開場前20分鐘,會場已座無虛席,可見該議題的火熱程度。

「各國準備好迎接人工智慧了嗎?」會議現場 主辦方 供圖

這場會議的主持人來自《金融時報》北京分社,他很快將這個問題拋給了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並附帶說,「中國在AI方面的應用非常多,您認為這會不會是個泡沫?」

薛瀾是國內人工智慧研究領域的權威專家。他從兩方面回應稱,一是,市場有其自身調節機制,AI應用或公司仍將遵循優勝劣汰法則。同時,有關部門也需要加強觀察,在AI領域苗頭不對之時,儘可能解決問題。

從討論主題到這一問一答之間,也反映出多數AI國際會議繞不開的「靈魂拷問」:在當前AI加速發展的態勢下,監管面臨何種挑戰,應該在何處「剎車」?主要國家之間能否形成AI治理的共識?

從爆髮式發展到監管挑戰

以2022年11月ChatGPT的發布為重要節點,全球人工智慧進入爆髮式發展的階段。在AI發展的這條賽道上,中國、美國等被視為「第一梯隊」國家,而世界其他地區國家大多正在重金投入、奮起直追,沒人希望「掉隊」。

「生成式AI」的搜索量在2023年出現激增。 Exploding Topics 圖

有意思的是,在夏季達沃斯的這場AI會議上,面對台上來自不同國家的嘉賓,主持人的問題設置也頗具引導性。艾麗卡·姆布拉(Erika Mbula)是來自南非約翰內斯堡大學的經濟學教授,她側重於介紹AI在非洲的發展。她表示,非洲有許多初創公司從各個領域推廣AI應用,該地區需要這些技術來解決現實問題,比如醫療健康檢查、傳染病防治甚至是在農業方面的應用。除了本土公司的發展外,她也提到,微軟、谷歌等公司在非洲AI領域的投資也很可觀。

此前,在今年4月的中非網際網路發展與合作論壇上,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主任莊榮文也釋放信號稱,中方將深化與非洲國家的AI治理工作。

而給到中東國家代表——約旦數字經濟與創業大臣艾哈邁德·哈南德(Ahmad Al Hanandeh)的問題,則聚焦於如何形成人工智慧為基礎的經濟。哈南德回應道,無論AI如何發展,「人」依然是關鍵要素,「要引領人們正確認識新技術,有效使用新技術。」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約旦政府便啟動了人工智慧國家戰略以及「2023-2027年實施計劃」。

縱觀整個中東地區,對AI最感興趣的兩個國家無疑是沙特和阿聯。早在2016年,兩國政府就開始在AI領域發力,並砸重金投資。在達沃斯的另一場關於「未來增長」的會議上,沙特經濟和規劃大臣費薩爾·易卜拉欣(Faisal Alibrahim)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該國政府從長遠角度來部署在AI領域的投資,並推出多項推進發展的舉措,在公共、私有部門推廣AI技術,使之服務於政策制定;搭建平台為全球開發者提供更多機會參與AI開發等。

今年3月,沙特計劃設立高達400億美元的國家AI基金,一旦成功落地,這將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單一國家AI投資基金之一。

而當全場目光轉向中國時,問題的焦點則落在了AI發展帶來的潛在安全隱患以及國家應該如何恰當使用AI技術。對此,薛瀾坦言中國AI發展面臨的挑戰:AI技術的發展遠遠快於中國監管制度、相關法律法規的發展;AI帶來的問題是多元的,但沒有監管機構可以覆蓋到問題的方方面面,這讓監管變得複雜,部門之間的協調顯得更為重要。

「政府要建立更加靈活的機制,與時俱進、推陳出新,推動政策制定與技術發展並肩前行。」薛瀾提議稱,在短期內難以建立一個面面俱到的制度體系,但是基於某些場景制定針對性的法律法規,是能夠實現的。

在AI監管方面,擅長進行議程設置與標準制定的歐盟目前走在前面,這也有利於其搶占國際規則制高點。5月21日,歐洲理事會簽署歐盟《人工智慧法案》,這是全球首部AI領域的全面監管法規,違反法規的相關方將被追究責任。

相較於歐盟與中國,美國的AI發展更強調市場的力量,在監管方面較為寬鬆,尚未進行單獨立法,而是以白宮行政令的形式要求企業遵循相關規則。

中美需在AI安全領域設「紅線」

在大國博弈持續加劇的格局之下,任何一個前沿領域都可能成為中美戰略競爭的新場域。目前,這種競爭的焦慮氛圍正推動中美不斷加大AI領域的投入和努力,一場如火如荼的競爭已拉開帷幕。

儘管主持人並未捅破「窗戶紙」,道出當前中美之間的AI競爭,台上唯一的中方嘉賓薛瀾在談到中國AI發展的挑戰時毫不諱言,「地緣政治層面,中美正開展技術對抗。美國正在想方設法地阻止中國人工智慧的發展。有些企業可能認為監管會阻止AI技術的發展。這種聲音值得監管方思考。」

在會場,薛瀾首次提到中美AI競爭時,台上嘉賓與觀眾瞬時眼前一亮,頻頻點頭,「房間裡的大象」終於不再隱形。實際上,在西方媒體的報道語境中,中美在AI領域的博弈早已蔓延至中東等地區。

近兩個月來,《華盛頓郵報》、彭博社等媒體稱,美方正間接施壓或利誘沙特、阿聯的相關AI機構從中國撤資。而當被澎湃新聞問及,在受到外部力量施壓的情況下,沙特將如何行動時,沙特經濟和規劃大臣費薩爾·易卜拉欣並未給出正面回應。

此前,在回應「美方在AI領域施壓相關中東國家」時,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強調,「中方一貫反對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武器化、泛安全化,反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和貿易規則、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的經濟脅迫行為。」

值得關注的是,中美在AI領域開展技術競賽之際,雙方在政府層面、學術界與企業界關於AI全球治理的對話也在並行。其中,最為重要的進展是,基於去年11月中美舊金山元首會晤達成的共識,中美人工智慧政府間對話首次會議5月14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圍繞AI科技風險、全球治理、各自關切的其他問題深入、專業、建設性地交換了意見;「雙方均認識到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既面臨機遇也存在風險」。

而如何應對AI發展帶來的風險,或者說AI安全問題,無疑是中美乃至世界各國在AI治理層面的重點議程。

「如果人工智慧產生了自我意識,不再受人類的控制,所有人都將面臨生存威脅,這也是AI安全領域的最大挑戰。」薛瀾進一步提議稱,中美之間需要明確在AI領域的「紅線」或是防護欄,這是大家共同的關切,也是雙方對話最關鍵的問題。儘管中美尚未就禁止AI在軍事領域的應用達成共識,但薛瀾告訴澎湃新聞,「基於舊金山會晤的共識,相關的問題已在討論之中。」

去年7月,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在其生前最後一次訪華時曾提醒稱:中美之間不能在人工智慧領域搞「軍備競賽」,要開展對話,控制風險,避免AI的軍事化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c0ed504626fb0f90e4f9d924521b05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