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教授反映某法學教材內置46個二維碼收費點,每個3元共138元,掃碼付費才能拓展閱讀。出版社稱,新書用戶可以綁定免費使用,二手書「可能就綁定不了」。
在教材中內置收費碼,是否存在將關鍵知識點留到付費通道藉以「創收」的嫌疑?學生課上用手機掃碼閱讀能否保證教學質量?這與某些景區「套娃收費」有何區別?如果二手教材無法被完全使用,很容易澆滅大家循環使用書籍的熱情,讓「舊書」難覓「新知」。無論是何種教材,還是多些傳授知識的純粹、少些創收式「拓展閱讀」。文/韓宗峰 圖/張永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b828c4ade5d34cb11ccf1e3ffe85e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