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後我們一家外出散步,大寶和爸爸在前面,我和二寶在後面隨便聊。突然看到前面爺倆跑了起來,不知道又在「搞什麼鬼」。
走到燈光比較暗的地方,爺倆突然從旁邊竄出來,朝著我和二寶「啊」的叫了一聲,我倆被嚇得也「啊」的叫出聲來。一時間安靜的公園,就聽到興奮夾雜著驚嚇的叫喊聲。
「爸爸,你們真幼稚」。情緒平復後,二寶率先吐槽起來。
「就是,多大人了還玩這,一天到晚沒個正型。」
「哈哈,多好玩呀,這叫樂趣」。娃爹牽著二寶的手,有點得意洋洋地說。
看著父子三人走在前面的背影,突然有點感慨。成年人的世界中,有太多的瑣碎繁雜,但是能夠在與孩子的相處中,保有童趣,也是十分難得的事情。
生活中見過很多種樣子的爸爸,有像娃爹這種「幼稚」的爸爸,也有其他類型,大致分為三類:
第一類:缺失孩子成長的爸爸
在一檔綜藝中,聽到過一句蠻心酸的話,一位爸爸對女兒說:「我搬起了磚,我就沒有辦法抱你,當我抱起了你,我就沒有辦法養你」。這大概是很多爸爸的真實寫照,為了養家努力工作,不得已錯過了孩子的成長。
他們可能不知道孩子幾年級,在哪個班,生活與學習上遇到哪些難題,甚至一次學校的親子活動都沒有參加過。
對孩子的影響:
這類型的家庭中,往往孩子與爸爸的關係並不親近。晚上爸爸回家孩子已經熟睡,早上孩子上學,爸爸上班,一天中交集的時間甚少,怎麼可能變得親近呢?而且因爸爸的缺席,孩子的性格會比較膽小、懦弱、不自信。
第二類:不管孩子,還喜歡指手畫腳
同事彭玉經常說自己家的育兒方式是:喪偶式育兒,她的老公不僅平日裡不管孩子,還喜歡指手畫腳批評她教育孩子的方式。
比如,一家人逛商場,孩子看到一個玩具非要買,如果是重複的玩具,彭玉會跟孩子講清楚不買的原因。但是她老公認為:不就是個玩具嗎?孩子喜歡就買嘍,磨磨唧唧幹什麼?又不是買不起!
對孩子的影響:
育兒過程中,當爸爸什麼都不管,還對媽媽的教育方式指手畫腳時,會讓女方內心產生無力與怨懟,時間久了就形成了一種模式:缺失的爸爸+嘮叨的媽媽=暴躁的孩子。
一旦媽媽內心的煩悶無處釋放時,孩子就成了出口。可能一點問題,就會引來媽媽的嘮叨,負面情緒會相互影響的,在這種環境中,孩子無法健康成長,心中也會充滿「戾氣」。
第三類:對孩子過於溺愛
提到「溺愛」這個詞,大機率想到最多的就是「媽媽溺愛孩子」、「老人溺愛孩子」,事實上很多爸爸也擔任著「溺愛」孩子的角色。常表現為: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這類型爸爸,「二十四孝」好爸爸。
對孩子的影響:
被溺愛長大的孩子,本質上是「巨嬰」。遇到問題有爸爸幫著解決,沒錢了伸手問爸爸要,他們以自我為中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甚至不懂得關愛自己的父母;沒有主見,人云亦云。這類型的孩子進入社會後,往往更容易吃虧。
02、「玩伴」是對爸爸最好的認可
相較於以上三種爸爸的「形式」,「幼稚」的爸爸更受孩子的歡迎,他們是孩子的好玩伴,好朋友,親子關係更加輕鬆。有句話說:最好的親子關係,莫過於爸爸是孩子小時候的玩伴。所以,還沒結婚的女孩子,請找個有「童趣」的男人,以後帶娃路上,你會輕鬆很多,孩子也更幸福!
首先,爸爸做玩伴,孩子智商更高。
美國有一項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要比母親帶大的孩子更高一些,在學習中往往會取得更好的成績,長大後也更容易成為一個成功的人。
為什么爸爸帶出的孩子智商更高呢?相較於媽媽帶娃,爸爸在帶娃的時候會更好玩。他們不會靜止帶娃,而是與孩子一起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
就像我家娃爹帶娃,可能一堆土一下午,能挖出一座城池。他不在乎孩子衣服髒不髒,在乎的是孩子玩得開不開心。這點上,是我一直無法比擬的!
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爸爸帶娃時,更善於動,這就是孩子智商比媽媽帶更高的原因。
其次,爸爸做玩伴,孩子更健康。
有童趣的爸爸就像一個長不大的少年,在爸爸的陪伴下,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發展都很健康。
男性好動,平時會帶著寶貝們做各種運動,跑步、拍球、爬山等,有了爸爸的帶領,孩子的身體素質會比其他老人或者媽媽帶的兒童更好。另外,有爸爸的陪伴,孩子的心理更健康。
心理專家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得到無條件關注的孩子,就會在心中形成一個「安全島」,他非常自信地探索世界,去建立關係,並不懼怕受到傷害。
最後,爸爸做玩伴,孩子未來更幸福。
看過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女孩會按照父親的標準擇偶的高達65%,另外15%的女孩會選擇和父親截然相反的男性。由此可見,爸爸對於孩子未來擇偶觀的影響,有多大。
有童趣的爸爸,很容易與自家娃打成一片。在爸爸陪伴的成長中,男孩情緒穩定,思維敏捷;女孩活潑開朗,見世面更廣,這類型的孩子未來更幸福。說到這裡,你是不是也覺得,找老公就要找有童趣的男人了?
很多喪偶式教育中,有一個共同點:媽媽不放心爸爸照顧孩子,久而久之爸爸失去了帶娃的興趣。有時候就是這樣,媽媽的不放心,斷了爸爸帶娃的念想,也阻隔了孩子與爸爸的相處。
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提到:「孩子經常把爸爸當作遊戲夥伴,幾乎多有的孩子都把爸爸當作更有趣的家長。」確實是這樣,比起細心的媽媽,「幼稚、有趣」的爸爸更容易成為孩子的好朋友。
記得《請回答1988》中,德善的爸爸對她說:「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
男性在育兒的過程中,需要另一半的支持與包容,多給他們與寶貝相處的空間,相信會有很多驚喜。
因此,在育兒的過程中,媽媽們不妨大膽一點,多放手讓爸爸與孩子相處。雖然說:沒有危險的時候,爸爸就是孩子最大的危險。但不放手,怎麼能讓爸爸們成長,成為優秀的爸爸呢?
枕邊育兒寄語:
雖然有時候經常覺得自己是「3個孩子」的老母親,但不可否認娃爹的童趣,不僅給寶貝們的童年帶來很多歡樂,也讓家裡充滿歡聲笑語,日子嘛,笑一笑就很輕鬆的!女孩們,找老公請記得找有「童趣」的男人,相信你在有了孩子後,會很感激當初的選擇!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