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9分+,火爆全球,誰敢不服?

2023-11-07     影探

原標題:季季9分+,火爆全球,誰敢不服?

終於完結了。

從2013到2023,十年之旅,終到盡頭。

神作也好,爛尾也罷,追番的記憶不會消失。

在這最後一次,你是否還願意,獻出你的心臟——

「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後篇」

2023.11.4.日本

何為《巨人》?

不說最強,《進擊的巨人》(以下簡稱「《巨人》」)至少也是本世紀番劇T0級別。

那些引發討論狂潮的過往,依然歷歷在目。

當年愛奇藝買下動畫版權,立馬創下播放量3億的記錄。

在漫畫最終話還未放出時,最終季前半部開播,豆瓣評分直衝9.9。

國外各種媒體平台相關話題下,也是鬼哭狼嚎般的激動。

即便後來引發爭議,如今在豆瓣,它也依然保持著季季9分+的傲人戰績。

顧名思義,《巨人》的特點在於「巨人」。

它們身形巨大,力大無窮,且喜歡吃人。

為了抵禦它們的進攻,人類修建了三堵高牆,苟活其中。

平靜生活了百年之後,超大型巨人突然出現,破壞了人類的外牆。

各式各樣的巨人魚貫而入,瘋狂啃食城中居民。

少年艾倫,眼睜睜看著自己的母親喪命於巨人之口。

悲憤之下,艾倫帶著同樣痛失親人的兩位夥伴,三笠阿爾敏,一起加入了調查兵團,想要查明牆外巨人的真相。

從左至右依次為:艾倫,阿爾敏,三笠

在一次戰鬥中,艾倫覺醒了自己體內的「巨人之力」。

通過劃傷自己,艾倫便能化身成巨人,同時還能具備自己的理智。

牆內人類對艾倫的身份驚懼不已。

但,此時牆外巨人們虎視眈眈,政府也不得不棋行險招——

在監管的狀態下利用艾倫,去對抗和調查巨人。

隨著調查的進行,更多的殘忍真相也漸漸浮出水面。

原來,所謂的巨人,只是來自於歷史的詛咒。

原來,從頭至尾,這都不是人與巨人的戰爭。

而是伴隨著仇恨與排外而來的,人與人之間的戰爭......

《巨人》好看在哪?

《巨人》的優秀之處有很多。

擺在最表面的,當然就是調查軍團和巨人之間,巨人與巨人之間的戰鬥。

看著他們穿戴著立體機動裝置,在高樓、林間、巨人群中飛檐走壁,斬殺敵人,搭配上動畫製作組的滿滿經費誠意,幾乎每場動作戲都拍得流暢華麗,堪比好萊塢大片製作。

最關鍵的是,《巨人》中酣暢淋漓的動作戲,往往都是緊貼劇情和人物。

比起那些純粹為了炫技之作,其中蘊含的情感感染力強了不止一點半點。

在看到兵長里維在隊友的犧牲下,於刀光劍影中勇斬敵軍時。

在看到團長韓吉孤身一人阻擋巨人兵團時。

我相信,沒有人不會為他們的颯爽風姿而驚艷,感動。

這便是《巨人》的另外一大魅力。

無論是多小的配角,作者都試圖賦予其生命。

第一集就領了盒飯的艾倫母親,拼盡全力讓兒子逃生,卻在最後一刻捂住了嘴。

她怕自己因為本能的恐懼,大喊出那句:別丟下我。

小配角尚且如此,更不用說那些著重刻畫的主角團們。

幾乎每一個主要角色,都亦正亦邪,都有著自己內心的痛苦與糾結。

在這個身不由己的殘酷世界裡,他們都彷徨著,也努力堅持著自己心中的正義。

人性的醜陋,戰爭的恐怖,《巨人》從不多加修飾,而是赤裸裸呈現。

五連發卡彎般的劇情反轉,蘊含主題的多元與深刻,眼花繚亂的敘事手法......

諸多因素加在一起,最終成就了這部曠世神作。

神作?垃圾?

僅僅從豆瓣標記人數上,你就能看到《巨人》熱度的消減。

從曾經的萬人追捧,到如今的冷冷清清。

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大概都在於漫畫最終話引起的爭議。

人設反轉的突兀,史詩片變愛情片的尷尬,違反人倫的劇情......

網友戲稱,「2021年4月8日,那一天,人們想起了被諫山創支配的恐懼。」

微博bot主動跟諫山創割席,各種「創死人」的梗圖瘋狂流傳。

網絡上甚至還掀起了一場「我來替《巨人》寫結局」的文學接龍。

但,沒辦法,漫畫被罵了,動畫還得接著做。

只能說,製作公司MAPPA實慘。

值得慶幸的是,即便面臨漫畫風波,MAPPA也始終沒有偷懶。

最終季Part2,完結篇前篇,再到現在的《進擊的巨人·最終季·完結篇·後篇》。

依舊是慢工出細活,畫得勤勤懇懇。

後篇中,將近三分之一的篇幅都是戰鬥戲。

戰鬥場景龐大,戰鬥人數眾多,戰鬥動作複雜。

但幾乎漫畫中的每一個動作,製作組都精雕細琢,畫出了所有細節。

別的且先不說,至少在高潮大戰的爽感上,後篇絕對未負終章之名。

而故事方面,後篇也在尊重漫畫的基礎上,做了相應的微調。

整體來說,無論是劇情還是核心思想,動畫依然延續了漫畫的走向。

正如諫山創所說,他最初便有了整個故事的大體框架。

雖然很多人都在噴他無情,但到最後,他還是堅持了自己的初心。

那些引起爭議的部分,也都被保留了下來。

比如,結局依然是三笠砍下艾倫的頭顱,有情人未成眷屬。

又比如,被人玩梗無數次的艾倫撒潑橋段。

雖然客觀來說,艾倫這種「小丑心態」反而更為真實,也更為悲哀。

但這個畫風,實在是很難讓人忍住不笑。

與前後的人物表現也實在是有些不搭。

以及「艾倫弒母」的情節,仍舊是一筆帶過,含糊其辭。

雖然弒母(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在邏輯上能將故事串成一個閉環。

但無論是基於角色還是觀眾的情感上,這種操作都實在太難讓人接受。

因為母親死亡而憤怒,最後卻沒有哪怕是嘗試去阻止母親的死亡,自相矛盾。

PS:可能有試圖阻止過,但沒拍出來,那就等於沒有。

不過,在此基礎之上,動畫的一些微調,相當不錯。

比如,巨人軍隊踏平陸地的慘烈景象,被挪到後面,放在了高潮處。

以單部電影的結構來說,這樣的安排顯得要合理得多。

在片中角色感覺到最為絕望的時刻,讓故事迎來轉機,走向高潮。

又比如,漫畫中眾人逃生之餘托舉著嬰兒絕望佇立的鏡頭。

片中將其改成了黑白配色,只給嬰兒加上了一片紅。

配合上緩緩逼近的巨人軍團,那種絕望的感覺,在無形之中被拉到了極致。

但,最重要的,還是關於阿爾敏和艾倫的改動。

兩人在「長夢」中的對話,被寫得更詳細,邏輯也更清晰。

在漫畫中,阿爾敏在艾倫說完自己的滅世計劃後,說了一句「謝謝你」。

很多讀者因此也產生了阿爾敏支持滅世的錯覺。

對此諫山創也表示,自己當時的處理可能顯得不夠成熟。

於是,在動畫中,他給阿爾敏加上了更多對話。

總結下來,大概就是表明阿爾敏對於艾倫計劃,立場鮮明的反對。

只是出於同伴情誼,他願意同艾倫一起承擔這份罪孽罷了。

對於艾倫,動畫里也更加明確地表現了他的後悔與痛苦。

由此,便也更能讓人理解最後三笠選擇系上圍巾,斬殺艾倫。

系上圍巾,是因為她明白了艾倫真正的心意,不再彷徨猶豫。

殺他,是因為明白此刻的艾倫有多需要解脫。

影片最後,三笠將艾倫埋在了他喜歡午睡的樹下。

如果你還有印象,這正是《巨人》第一集正片開始時,艾倫醒來的地方。

三笠喊他回家,他卻不知為何,哭了。

艾倫說,自己好像做了一個很長的夢。

這話也像是在說給讀者和觀眾。

十年旅程,仿佛黃粱一夢,有歡笑也有淚水。

如今夢醒了,我們也該繼續走下去了。

正如影片最後展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紛爭,或許永遠都不會停止。

但我相信,調查軍團的精神,也一定會永存。

再見了,所有的,進擊的巨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ae6e219bdfb9e770b1fbe1cf74c9a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