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吃飯過快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2022-07-27     GiHOME

原標題:警惕!吃飯過快增加患糖尿病風險

最近關於「吃飯過快增加患糖尿病風險」的話題上了熱搜,引發了人們的熱烈討論。其實早在幾年之前,這個說法就已經被科學家證實了。

日本科學家在考慮體重、性別、年齡、家族糖尿病史、煙酒攝取量、血壓和膽固醇等因素的同時,對比了愛吃點心或半夜吃東西等不良飲食習慣,發現吃東西太快是最容易增加糖尿病患病風險的壞習慣,這類人發展為糖尿病前期的風險是健康人的兩倍。

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值高於正常值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程度的一個「中間狀態」,患者一旦出現此種情況,就成了「糖尿病後備軍」。近些年,各國調查發現,「糖尿病後備軍」規模日漸龐大,幾乎是已確診糖尿病患者的2~3倍。如果不採取防範措施,超過10%的糖尿病前期患者在3年內會發展成2型糖尿病,40%—50%的患者在10年內可能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究其原因是吃飯太快導致胰島素抵抗的原因。

在人體的大腦中樞裡面,有控制食量的飽食中樞和飢餓中樞,如果吃東西的速度快,可能會導致大腦來不及收取飽食信號,就已經吃多了。所以在「不知飽」的情況下,過快進食,攝入的熱量很容易超標。吃飯快還會讓血糖波動幅度增大,進而導致胰島素抵抗,從而提高糖尿病的風險。

下面給大家說幾種健康的進食方式。

1、早餐:即三餐皆需早。早餐早食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十餘種疾病。

2、慢食:「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有多重效應:健腦、減肥、美容、防癌。

3、淡食:食物儘量少油、少鹽、少糖。

4、吃飯時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5、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飯後別馬上用腦。

6、飯後半小時再喝茶;晚上別吃冷飲。

7、飯後甜點要少吃。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餘的葡萄糖、澱粉。

一項統計顯示,現代人吃飯太快,40多年前人們每餐吃飯用的時間約為20~30分鐘,咀嚼 900 ~1100 次,現在的人們經常 5 分鐘就解決戰鬥,有些人每餐咀嚼還不到500次。

吃飯速度快不僅會導致肥胖、糖尿病機率翻倍;咀嚼不細、粗糙的食物還會增加胃的負擔,增加胃病的危險。

所以啊,即便平時在忙我們也要注意身體健康,別讓我們辛苦多年攢下的一點積蓄因為健康問題一朝就全部搭進去,想擁有幸福生活首先要保證自己的身體健康。

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和建議嗎,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順便動動小手點個關注,快捷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我是GiHOME,你身邊的健康管家,關注我獲取更多健康生活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ae3f0645e2aa18e9af5d57d157ee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