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領先的IT市場研究和諮詢公司IDC接連發布三份工業領域重磅報告,華為雲取得多項第一,領跑全行業。
- 在《IDC MarketScape: 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側)2023年廠商評估》報告中,華為雲位居領導者類別,市場份額和平台能力均拔得頭籌。
- 在《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企業側——PaaS平台及應用解決方案市場份額,2022》中,華為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繼續高速增長,蟬聯整體市場份額和資源能源市場份額兩個第一。
- 在《中國工業雲IaaS+PaaS市場份額,2022》報告中,華為雲Stack在企業自建雲市場和資源能源市場份額中也斬獲兩個第一。
作為數字化的先行者和賦能者,華為在30多年產業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數字化經驗,並將技術、方法、流程等沉澱到華為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面向全行業開放。同時,為了幫助更多大型央企重工邁向深度用雲,華為雲推出基於華為雲Stack的工業網際網路參考架構,提供工業雲邊協同、工業數據採集、工業數據融合、工業智能中樞和工業應用開發5大核心能力。
聚焦工業智能、工業軟體、工業大數據和產業生態的融合創新,華為雲持領跑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工業雲市場,為行業帶來數字化轉型的全新動能。
數智融合,助力海量工業數據價值化
在工業製造領域,許多企業通過自動化的轉型升級已面臨瓶頸。面對海量的歷史存量IT數據和快速增長的生產OT數據,數據應該如何治理、如何高效流通、如何發揮價值,成為每個企業都面臨的數字化難題。
FusionPlant提供一站式企業數據治理生產線DataArts,全面融合IT、OT數據,圍繞數據生命周期打造一站式數據資產供應鏈,統一上下游數據標準,構建企業數據空間EDS,實現數據高效共享。
目前,信義玻璃攜手華為雲,打造企業智能集控中心,將IT數據和200多種生產設備的OT數據融合,實現數據透明、可視、可信、可用,通過「橫向對比」和「縱向尋優」持續優化天然氣使用,每年可節省上億元的天然氣成本。
長安汽車基於華為雲Stack構建「集團+工廠」雲邊端協同架構,沉澱智慧工廠數字底座,實現六大整車工藝、七大車間生產過程數據實時融合分析、全息質量追蹤等智能化管理等,滿足新能源等新車型的C2M柔性化生產以及節能降碳的需求。
為加快AI重塑千行百業,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還提供了AI開發生產線ModelArts和盤古大模型3.0,以AI為千行萬業解難題、做難事。
在煤礦行業,山東能源集團把盤古礦山大模型全面應用到采、掘、機、運、通、洗選等9大業務系統、40多個場景,並引入預測大模型能力用於煤礦洗選,目前已在全國8個礦井規模使用;
在汽車行業,盤古汽車大模型通過構建數字孿生空間,生成複雜場景樣本,讓自動駕駛學習新複雜場景的周期從兩周以上縮短到2天內;
在醫藥行業,天士力醫藥集團藉助盤古醫學大模型、藥物分子大模型構建中醫藥研發大模型,解決傳統中藥信息稀疏、離散等研發痛點,推動中醫藥知識寶庫的傳承,並加速創新中藥產業研發的全流程。
聚合生態,全面加快工業軟體雲化
工業軟體承載著企業在硬體研發和智能製造的核心能力。隨著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新興行業迅猛發展,研發創新場景不斷湧現,加快新一代工業軟體創新成為行業趨勢。
華為雲聯合生態夥伴企業,在雲上打造華為雲硬體開發生產線CraftArts,形成從電路板到硬體產品的開發工具鏈,持續提升工業軟體的產品競爭力和產業鏈韌性。
目前,每天有超過18000名華為工程師在CraftArts板級EDA工具鏈上開發作業。在華為高密度複雜的PCB設計場景,CraftArts可讓全流程開發周期比行業平均水平縮短40%,一版成功率提升30%。
在產品數據管理軟體領域,湃睿科技公司基於華為雲工業數字模型驅動引擎iDME構建了新一代產品數據管理(PDM)產品,並在國星光電公司成功商用,項目從定製開發到系統遷移、上線只耗時4個月,相比傳統模式縮短50%。
在這一項目中,國星光電打造了公司統一數據底座,支撐跨部門和業務領域的高效協同,定製化產品研發周期縮短25%,研發成本下降10%。
此外,FusionPlant還提供軟體開發生產線CodeArts,內置華為豐富軟體研發實踐經驗,提供全流程敏捷、安全可信的DevSecOps交付能力。
海舟公司基於華為雲Stack提供的CodeArts構建工業軟體研發平台,通過結構化流程和契約化研發確保交付零偏差,實現千人高效協作,打造大型工業領域原創技術「策源地」。
模式創新,賦能產業集群數字化
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的成長離不開產業鏈生態。面向產業集群,華為雲創新中心聯合區域政府、地方夥伴,在多地打造了區域「平台+生態」模式,通過本地化運營和服務,幫助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目前在全國已落地超過100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中心。
在浙江寧波,基於華為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打造的「沃土工廠」已賦能數百家企業,聯合合作夥伴打造40多項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了區域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在安徽合肥、宿州、滁州等地,華為雲創新中心幫助志邦家居、新彩玻璃、雪龍化纖等打造智能工廠,推動企業降本增效。
在廈門,依託華為雲創新中心,麥豐密封件公司構建準確率高達90%的配方質量預測模型,每年節省開發成本百萬元,生產效率提升5倍。
同時,華為雲智慧雲工廠解決方案以工業軟體雲平台為載體,加快上下游協同創新,形成產業集群大產能。
目前,電子電路智慧雲工廠「造物雲」產業鏈已聚合超過2800家上下游企業,提供從創意到產品、從設計到製造的一站式硬體研發服務。在雲工廠協作下,首個雙面高頻板的PCB批量製造訂單已順利完成,從下單到產品交付僅用7天,相比傳統模式交期縮短20%。
無論是工業軟體生態,還是雲工廠的實踐和經驗,這些創新都將沉澱在華為雲FusionPlant工業網際網路平台。該平台從2019到2023年,已連續五年入選工信部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關注@華為雲 ,了解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