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就要開始了,但法國本土不少場地依然在建設階段。
為了踐行環保理念,巴黎這次可是在環保領域花了大價錢。
雖然馬克龍沒能公開在塞納河游泳,但是巴黎市長安娜女士卻是實打實的下了水。
力求證明法國治理塞納河的14億歐元沒有白花(1歐元≈7.8895人民幣)。
雖然網上不少人都在唱衰本屆奧運會,但仔細觀察卻會發現。
巴黎奧運會,真沒有傳言中的那麼不堪。
提起法國巴黎,我們往往不會把這座城市和競技聯想起來。
人們對巴黎的第一印象依然是時尚與浪漫。
雖然是主打競技的奧運,但法國人也同樣將自己的時尚和浪漫理念融入其中。
為什麼都說巴黎奧運會是史上最「奢」奧運會?
這可不是從預算處發的,82億美元的預算可是遠遠比不上北京奧運會的430億美元。
甚至連被嘲諷窮酸的東京奧運會都花了130億美元。
雖然錢花的少,但是法國本土的奢侈品品牌卻不少。
不少法國的奢侈品品牌都參與到巴黎奧運會中。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為了支持巴黎奧運會,投資1.5億歐元。
完全承包了奧運會的獎牌製作。
也就是說今年的每一個奧運獎牌,都是LV的。
開幕式和閉幕式的使用的禮服,則是伯爾魯帝承包的。
奧運會的海報宣傳工作,馬術比賽上的馬具,都是愛馬仕品牌負責的。
酒水飲料上,軒尼詩占了很大一部分。
甚至頒獎志願者們都能得到一套LV的禮服作紀念。
法國對本土的奢侈品品牌物盡其用,時尚文化也完全融入了奧運。
就連法國隊的隊服上都用上了香奈兒的手工刺繡。
也正因為法國前期的隊服的熱度太高,導致奧運會還沒開始。
就已經掀起了一場世界各國的隊服審美比拼。
為了展現本國文化,各個國家的代表團都在隊服上花了不少功夫。
作為東道主的法國,放棄了傳統的藍白紅大色塊來表示國旗顏色。
而是用抽象和漸變的方式來呈現法國國旗。
以燕尾服為主體,選用午夜藍色羊毛製成,整體上雖然還是紅白藍的國旗色調。
但是和往年相比,的確有很大突破。
至於效果嘛,那就只能見仁見智了。
其他歐美國家對於隊服的設計還是比較簡單的,不追求出眾,看得過去就行。
比如義大利和波蘭一樣,偏向於休閒舒適。
波蘭的隊服基本上已經完全休閒化了,不說的話還讓人以為是便裝。
義大利代表隊雖然是老字號品牌設計,不過呈現效果卻並不驚艷。
美國隊主打的依然比較正經的運動風,一眼看過去就知道是來比賽的。
德國和比利時也同樣是簡約的運動風,和普通的運動服相比並沒有太大差別。
這些設計主要追求的就是專業性,和法國想要體現的時尚性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除了自主設計,也有國家選擇了外包。
比如澳大利亞就選擇把隊服的設計外包給了日本服裝品牌。
日本人對於澳大利亞的理解就相對表面化了,只是採用了亮色來突出澳洲人熱情洋溢的特點。
在國內網絡上,普遍認為歐美的隊服雖然缺乏創新,但是看起來也還得體。
但是看到東亞和東南亞地區的隊服,網友們就開始不淡定了。
先是網友發現韓國隊的隊服非常拉胯,看起來跟囚服一樣。
緊跟著就是韓國網友的反擊,扒出了中國和泰國的隊服。
笑稱:中國隊迎賓,泰國隊保潔。
中國隊的隊服在國內也引起了廣泛的討論,有網友覺得這一設計不能體現大國風範。
其實中國隊的隊服設計真的是有講究的,
中國隊服上簡約的線條實際上是為了模仿中國龍。
龍鱗、龍鬚、刺繡等元素都被包含其中。
胸前的竹節紋樣也寓意胸有成竹。
雖然有說法,但還是有網友覺得,不如蒙古國的傳統民族服飾。
其實中國運動員在時尚領域的價值早已經得到了國際認可。
作為時尚之都,法國自然不能放棄奧運的熱度。
奧運會還沒開始,法國已經聯繫不少國家的運動員,通過時尚雜誌為奧運會預熱了。
曾經的世界冠軍郭晶晶就登上《嘉人》雜誌的7月封面。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際,郭晶晶也通過這個平台展示了中國的民族文化。
而且今年,郭晶晶還要作為裁判,繼續參加到本屆奧運會。
霍啟剛也終於有理由來巴黎度蜜月了,同樣是霍家人,霍啟山也沒有閒著。
另一位中國的世界冠軍張雨霏就登上了《時尚芭莎》雜誌。
據說霍啟山也是對張雨霏一見鍾情,一直想要找機會和張雨霏繼續發展。
不過卻都被張雨霏以要訓練為由拒絕了,看來在役期間,霍啟山也是沒希望了。
張雨霏曾患有先天性脊柱側彎,但她依然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夢想。
在漫長的治療和康復之後,張雨霏也在東京奧運會上為國斬獲金牌。
相信今年在巴黎,這個堅強的女孩也一定能繼續為國爭光。
今年巴黎奧運會的女性比重是非常大的,和男性達到了1:1的比例。
這不單單是女性主義崛起的原因,也是法國獨有的女性文化的體現。
本屆奧運會可以說是完全將體育融入了法國。
法國想要通過本次奧運會,展現新時代的女性力量。
從法國的歷史和文化中,我們就能發現,法蘭西民族常常將女性作為自己國家的象徵。
在百年戰爭中,是聖女貞德帶領法國軍隊戰勝了侵略者。
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也是以一個自由女神的形象,來表現法國人民的自由精神。
本屆奧運會的標誌在設計之初也有考慮展現為一個女性形象。
從最後大家紛紛覺得長得像魯豫這一點來看,法國的女性化標誌設計的非常成功。
巴黎奧運會10500名運動員中,男女運動員恰好都是5250名,實現了絕對的1:1。
這在整個奧運歷史上,都還是頭一次。
在奧運會的項目設計上,法國也是秉持著男女平等的理念。
最大可能的保證男性參賽選手和女性參賽選手的比例相當。
而且本屆奧運會也沒有特意的疏遠男性選手。
在所有項目中,只有花樣游泳和藝術體操兩個項目是不允許男性選手報名的。
雖然做出了限制,但這也並不是巴黎奧運會的獨創,此前很多屆奧運會,都沒有開設男性花樣游泳和男性藝術體操。
而女性參賽選手也被限制參加古典式摔跤。
這一性別平等的公平理念對奧運會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它不僅體現了法國的民族文化,更是體現了男女平等的時代精神。
除此之外,從巴黎奧運會的宣傳片我們就能看出,街頭氣息洋溢。
本屆奧運會的開幕式不再是莊嚴的體育場,而是塞納河畔。
在室外舉行開幕式,對於奧運會來說還是第一次。
很多比賽,也不再是位於體育館內。
而是在艾菲爾鐵塔等法國地標性建築周圍,在臨時搭建的場地上露天進行比賽。
這對於很多沒買到票的體育迷來說非常的友好。
即便不買票,同樣可以在法國觀看比賽。
為了將體育真正帶向民間,減少奧運會和大眾運動之間的隔閡。
本屆奧運還新增了霹靂舞、攀岩、衝浪等更具有流行特色的運動。
雖然法國的口號說得很好,但實際效果還需要實踐的證明。
很多網友也因此懷疑,法國是不是為了省錢才這麼做的?
事實上,法國最開始82億的預算早就不夠用了。
為了節流,法國並沒有給奧運村安裝空調,而是採用了水冷技術。
雖然水冷技術也能夠給室內降溫,但是舒適度顯然就不夠了。
更不要說法國隊保留了東京奧運會時採用的紙板床。
看來節能已經成為了日後奧運會的大趨勢了。
既然都這麼省了,怎麼還是超支了呢?
因為法國從一月份開始,就經過了一輪又一輪此起彼伏的罷工。
先是警察罷工,抗議奧運會影響了休假。
緊跟著是公共運輸罷工,認為奧運會增大了壓力。
最後又是醫護人員罷工,擔心奧運會增加巴黎醫療系統的壓力。
法國對此的處理辦法也很簡單,一邊是給相關職業,提供了更多的假期。
比如警察部隊就額外獲得了10天的假期。
另一邊,就是更多的薪水補償,這一來二去,也就讓花銷突破了100億大關。
都這麼難了,法國為什麼還要硬著頭皮辦奧運呢?
從巴黎申奧成功一直延續17年,這期間法國都能獲得巨大的奧運紅利。
就拿奧運會期間來說,法國的賓館和公共運輸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漲價,但是依然沒能擋住熱情的遊客。
據統計,一次一周左右的巴黎奧運會之行,大概將花費6500-8000歐元。
而法國收入的中位數才為2000歐元左右。
平均收入也沒有突破3000歐元的大關。
再加上奧運會為法國創造的就業機會和崗位。
理想狀態下,法國將因此獲得高達百億的收益。
在浪漫之都巴黎,法國給出了不一樣的奧運會理念。
雖然舉辦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所傳達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運精神是一致的。
巴黎奧運會必然是載入史冊的一屆奧運會。
對以後的奧運會籌辦,勢必會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