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易「上癮」?心理應對有高招

2019-10-04     續航美國留學

在美國留學,考試作弊和論文抄襲是常見的學術不誠信行為。根據不完全統計數據,包括抄襲和作弊在內的「學術不誠實」是造成大學學生被開除的主要原因之一。與美國本土學生相比,許多國際學生違反學術誠實的行為是源於K-12教育階段對於論文寫作和引用規範的訓練不足,對於學術誠實重要性的認知和抄襲行為界定的主觀判斷力也相對缺乏。對於中國留學生而言,「如何判斷自己的行為是否屬於抄襲」和「如何養成良好的論文寫作習慣」,比討論「美國大學抄襲被抓怎麼辦」顯得更為重要。那麼美國學生在進入大學的K-12階段,是怎麼練習和培養自己學術誠實的意識和習慣呢?

美國學校對於抄襲的預防和對於學術誠實的培養早已貫穿了中學校教育的整個階段。在這個新學年開啟之際,谷歌的教育部門「Google for Education」宣布推出針對K-12教育階段的新工具,旨在幫助教師打擊抄襲行為。新工具的名字叫做Assignments,是以前被稱為「CourseKit」的軟體的更新版本,它將附帶新功能,幫助教師檢查學生的作業,以確保正確的內容引用,避免作業內容抄襲。

藉助名字是「Originality Reports」的抄襲檢查功能,教師可以檢查遺漏的引用或其他原創性問題。當作業被提交之後,該功能將對照「數千億個網頁」和「數千萬本書」檢查學生的內容。谷歌指出,學生也可以利用這些新工具,因為他們在向老師提交最終作業之前,可以最多使用3次抄襲檢查。類似的抄襲檢查工具已經在美國普及了多年,功能也在不斷提升當中。

當然,中小學階段的訓練和教育並不能完全規避學生進入大學之後的抄襲現象,是因為抄襲現象背後,有著深刻的心理學原因。這些心理原因有時候會超越一個人所受到的教育,而支配人的行為。抄襲等學術不誠實行為有時候就像撒謊一樣,在沒有被發現、沒有得到糾正的情況下,具有很高的重複性,也就是「容易上癮」。如果我們能了解更多抄襲背後的心理原因,也許就能更好的約束和指導自己的行為。

抄襲行為背後的常見心理可以分為以下幾種:

1、僥倖型:老師/教授應該不會發現的吧?

讓我們來提出一個假設:如果一個人在知道他/她的抄襲行為一定會被發現並且會受到懲罰的情況下,還會繼續這個行為嗎?我相信絕大多數人在這個假設條件下給出的答案都是「絕對不會」。所以很多抄襲行為背後都存在僥倖心理。要想客服自己的僥倖心理,需要從客觀世界尋找答案:到底論文抄襲被抓的可能性大不大?抄襲的後果到底有多嚴重?

上文中谷歌公司開發的新工具其實已經間接給出了答案:在科學技術被廣泛應用在學術領域的今天,字句和表達方式的抄襲想要躲過眾多智能查重軟體的法眼,已經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至於思想和觀點的改寫和抄襲,對於讀書破萬卷、慧眼如炬的教授來說,真的並非難事。至於抄襲的後果——輕則成績作廢,重則面臨開除——必然是對金錢、時間、自尊心、自信心的全面打擊。

2、自我安慰型:這個人的觀點和我的想法一模一樣

魯迅先生早就借著孔乙己之口諷刺道,「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麼?」很多人之所以會抄襲,是認為思想、觀點、語言、表達方式等等並不具備真正的原創性,認為自己的想法和自己讀到的內容「一樣好」「沒有區別」。但是在學術論文的世界裡,觀點的呈現和表達是具有「先來後到」的順序,只要是成文的、發表的、有據可查的論文,在使用類似觀點和文字的時候,都要尊重嚴格的引用規範。另外,人的大腦也是有一定「欺騙性」的,有時候我們認為自己的表達和其他作者一模一樣,不過是閱讀之後,大腦混淆產生的印象,是真正的「自我安慰」。

3、仰慕型:我只是太欣賞、太喜歡這個內容才會模仿的

日常生活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當我們仰慕、崇拜一個人,有時候會禁不住模仿他/她的行為舉止和講話方式。在學術環境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讀到一些論文會產生「為什麼他/她的表達會如此到位?觀點會如此新穎?實在是太厲害了」的感慨。但是在學術世界裡,如果喜歡、尊重、仰慕一位作者,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就是正確引用他/她的作品,給與他/她應有的認可。

4、自我開脫型:我只是想偷懶,並沒有惡意

可惜在抄襲的世界裡,偷懶並不是藉口,拿偷懶當藉口的人,並沒有真正認識到抄襲這個行為的性質。抄襲本身就包含著對原作者的惡意,是學術世界中的偷竊。抄襲這個行為延伸到生活中,會產生許多的惡果,影響從文化娛樂作品,到科學技術智慧財產權和商業機密等重要的領域。直面抄襲行為,要從認識抄襲的性質開始,也就是說要想避免抄襲,我們要首先培養自己對於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意識」(awareness)。

5、被迫型:如果不抄襲,我真的很難完成學術任務

就像撒謊一樣,有時候抄襲也是一個人在面對壓力的時候,逃避心理的產物。所以這裡的「被迫型」指的也不是客觀上的被迫,而是主觀上的被迫。被迫型抄襲的人常有的一個觀點是,「我抄襲是因為沒別的辦法了,實在寫不完了」。其實這個藉口也可以通過理智的分析被打破:無法完成論文、完成論文的質量較低造成的後果是分數較低,而抄襲的後果是沒有成績和學校處分,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逃避心理很難在短期內迅速克服,但是我們可以循序漸進,先承認抄襲一定是下策而不是捷徑,然後再想辦法提高效率。所有所謂「負面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定的心理原因,抄襲也是一樣。「美國大學抄襲被抓怎麼辦」 的擔憂背後,我們能做的也有很多。接納自己的困惑,直面自己行為意識和習慣的源頭,還有在無法自我開解時求助學校的學術和心理健康資源,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獨家稿件聲明】本文為美國續航教育原創,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如需轉載,請與美國續航教育聯繫;經許可後轉載務必請註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VTorW0BMH2_cNUgeMI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