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多半是因為過度相信別人的話

2020-09-07     育兒小米

原標題:為何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多半是因為過度相信別人的話

下午休息,便和表姐去附近的景區玩耍一番。在亭子裡乘涼時,女兒表示口渴,我便給她二十塊去買冷飲。看著表外甥在身邊玩著手機,我便說:「和妹妹一起去吧,挑你喜歡喝的。」他卻不停搖頭,不願意一同前往。

脾氣略微暴躁的表姐收起手機,對兒子訓斥道:「

你怎麼如此膽小啊!買個東西都不敢說話!

今後去做啞巴算了!」表外甥起身拿過女兒手中的錢,鼓起勇氣前往。然而三分鐘後,他跑回來說:

「媽媽我做不到!」

學生時期,老師為了提高我們學習的自信和積極性,都會讓所有學生大喊「我能行,我一定能行」。當時覺得這樣毫無效果,畢竟自信是主觀意識行為,怎麼能夠被幾句客觀口號改變呢?然而升級為父母之後,我也時常會用這樣的方式鼓勵女兒。

但有些孩子對於自己能力的評價,始終都是負面消極的

「我不行,我做不到」

。無論父母如何鼓勵,甚至激將法,他們的自信心始終無法被喚醒。很多家長也感到疑惑,他們沒有經受過各種打擊,

為何會缺乏自信心呢?

孩子缺乏自信的原因。

其實年幼的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除了經歷過心理打擊之外,還有這兩個原因。主觀原因是他們

沒有正確地認識到自己

,以致於

過度相信別人的評價

。他們不清楚自己優點和缺點,面對各種問題時都處於不知所措的迷茫狀態。

倘若別人評價他們「比較內向,不善言語」,他們便會相信這樣的評價。和別人相處時也不敢也主動表達內心的真實想法。

客觀原因是

父母的長期貶低

,使得他們潛意識中認同了負面評價。有些家長會根據某件事情對孩子做出主觀評價,甚至會加以貶低。比如孩子有次考試失利,父母為了激勵他們,便會說:

「你怎麼這麼笨呀!

這麼簡單的題都能做錯!」

頻繁如此,孩子的自信心會嚴重下降,他們會不斷懷疑自己的能力。今後遇到相似的問題,他們也不敢嘗試解決。如果缺乏父母的鼓勵和安慰,孩子很容易形成自卑軟弱的性格。

對於缺乏自信的孩子,家長要如何引導呢?可以試試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方法:適當鼓勵孩子的優點。

哲學家

蘇格拉底

曾說:

一個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兩個條件。

無論成功和失敗,每個孩子都希望能夠得到父母的鼓勵和安慰,避免自信心的下降。當孩子面對各種問題和挫折,表現出不自信時,家長要

適當予以鼓勵

。先鼓勵他們努力的過程,再引導他們正確面對失敗。

孩子的內心受到了鼓舞,

自信心顯著提高,

遇到各種問題也能夠勇敢解決。當他們表現優秀時,家長也要予以誇讚和鼓勵,培養他們堅強自信的內心。

第二個方法:讓他們客觀地評價自己。

詩人

但丁

曾說:

能夠使我飄浮於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不了解自己,便無法根據自己的能力解決各種問題,自信心也會顯得「漫無目的」。我們不妨讓孩子

客觀地評價自己,

可以通過語言表達或是文字,

列舉出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孩子評價自己時,難免會有些主觀片面。家長在身邊適當給出自己的建議,使得評價更加客觀全面。

清楚了自己的能力,以及所擅長的事項,今後遇到問題時,孩子也能夠根據自身實力選擇進退。對於他們的缺點,家長也要予以鼓勵,給其改善缺點的信心。

寄語:自信就像吸引孩子不斷前行的「強力磁鐵」,並為其引導正確的方向。缺乏自信的孩子,就好似在海面上隨意漂浮的小舟。家長要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孩子有明確的前進方向。你家寶貝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嗎?你又會如何引導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NGKaXQBURTf-Dn5-c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