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乘車從錦界鎮政府出發,向東行駛2.8公里,便到了黃土廟村。
進入村內,如同走進一個大花園,一排排整齊的住房,內容豐富的文化牆,整潔寬闊的道路,環境優美的文化廣場,還有精氣神十足的村民……這裡的一切無不昭示著村民們過著殷實的生活。
黃土廟村臨近錦界工業園區,有戶籍人口106戶,380人。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中,2014年,該村被神木縣確定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點。
據黃土廟村主任項彥軍介紹,經村民同意,在村委會統一規劃,政府的支持下,從2011年開始,黃土廟村建起了花園式獨立住房、村民休閒文化廣場、村黨群服務中心、污水排放設施,還進行了自來水、天然氣入戶、亮化、美化、硬化等工程,到2018年底,服務村民各項設施得以建設完善。
提起如今的居住環境,村民們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正在打理菜園子的63歲呼文華說
我們家家戶戶住的房子都是190平方米,格局、布置與城裡沒有兩樣,用的是天然氣,吃的是自來水,城裡人不能比的是,我們出門還可以種地,吃上新鮮蔬菜和糧食。
在廣場涼亭歇息的呼長勝告訴記者
每到周末,廣場上燈火通明,我們跳舞、打球、散步,非常的熱鬧。
雖然優美的人居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提高了村民的獲得感,但是為了進一步豐富村民們的業餘生活,充實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村民的幸福感,黃土廟村還成立了廣場文化隊伍,定期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村民在農家書屋開展閱讀活動;通過「我們的節日」,傳承中華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村民文化自信;開展「道德講堂」,讓村民感知榜樣的力量;定期開展「十星級文明戶」和「最美神木人」評選等活動。
正如村民們所講,他們雖在農村,卻過著城市般的生活。
但是如何讓這些祖祖輩輩在土地里刨生活的村民在新居住得長久,住得舒服,日子越過越富足。黃土廟村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村民根據自身實際,或搞養殖,或進企業打工,或買車跑運輸;村裡則辦起了停車場,並平整土地,計劃建蔬菜大棚,促進了一三產業融合發展。
項彥軍說
今後,我們除了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外,還會解決村裡土地灌溉問題,將閒置的土地再利用,促進村民增收。目前已經平整出300畝土地用來建蔬菜大棚,這樣,不願走出村50歲以上村民的就業問題就會得到解決,村民真正可實現「安居樂業」。
記 者:馬雪琴
編 輯: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