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1萬,華為入職8位頂尖學生,我當場就驚了

2019-11-16   指尖上的代碼

今年夏天的時候,華為公布了8名天才少年的年薪方案,全部為2019屆應屆頂尖學生,學歷均為博士,年薪最低限89.6萬元,最高限201萬元。

此舉被業內認為是華為校招開始前的熱身,以及針對近期風波的PR行為。其中一位博士生的導師直言:「像(華為)這樣,有點太高了,我們都感到很驚奇。」這8位「天才少年」究竟是何方神聖?讓我們來挖一挖……

6月20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EMT一次會議中透露說,今年華為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再計劃從世界範圍招進200-300名天才少年。

7月23日,華為以電郵通知【2019】068號文發布了8名天才少年的年薪方案,這8名人員全部為2019屆應屆頂尖學生,學歷均為博士,其年薪的最低限為89.6萬元,最高限為201萬元。

據華為內部人士透露,其實大約兩年前開始,華為就已經有了對應屆生的年薪制offer,也曾有過年薪100多萬的應屆生,但從未公開,因為薪酬和福利一向是華為的保密信息,未經授權禁止擴散。但這一次,華為在校招即將開始時,向大眾公開薪酬詳情及名單,可以看作是公司層面的一次PR行為。

年薪方案全文如下:

關於對部分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管理的通知

華為表示,要打贏未來的技術與商業戰爭,技術創新與商業創新雙輪驅動是核心動力,創新就必須要有世界頂尖的人才,有頂尖人才充分揮發才智的組織土壤,首先要用頂級的挑戰和頂級的薪酬去吸引頂尖人才,今年華為先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今後逐年增加,以調整我們隊伍的作戰能力結構。

8位天才少年究竟何方神聖?

華為高層研究決定,對八位2019屆頂尖學生實行年薪制,這八位「天才少年」究竟是何方神聖?讓我們來挖一挖:

1、鍾釗,博士

本科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級碩士生、2016級博士生,專業為「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研究方向是深度神經網絡、自動化神經網絡結構設計方法。博士論文是《深度神經網絡結構:從人工設計到自動學習》,曾在商湯公司實習。導師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劉成林。(中國青年報、知乎)

年薪制方案:182-201萬人民幣/年

2、秦通,博士

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本科浙江大學,其導師沈劭劫教授曾任大疆-港科聯合創新實驗室主任。秦通於2015年獲得浙江大學控制系學士學位,學生時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多篇論文,獲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學生論文獎。

其研究興趣主要包括機器視覺SLAM,視覺慣導融合,多傳感器定位。視覺慣導里程計被大量應用於機器人領域,通過融合視覺觀測值與慣性測量值,能夠準確估計物體的位置和姿態。

去年10月,秦通還在網上開了公開課,專門講「視覺慣導里程計時差的在線標定」,儼然已是業界名人。

年薪制方案,182-201萬人民幣/年

3、李屹,博士

畢業於北大數學學院,碩博連讀生,軟體形式化驗證方向,今年7月剛剛畢業,畢業論文題目是《Coordination and Composition: From Reo to Mediator》。

註:微博上有人問名單上的「李屹」是不是「李益」博士?李益,清華本碩,華盛頓大學著名教授Dieter Fox的學生,代表作有《R-FCN:基於區域的全卷積網絡進行的目標檢測》,微軟亞洲研究院…2000+被引。(來源:新浪微博)

年薪制方案,140.5-156.5萬人民幣/年

4、管高揚,博士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員博士,研究方向是物聯網、無線通信和邊緣計算,導師為董瑋。

年薪制方案:140.5-156.5萬人民幣/年

5、賈許亞,博士

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本科東北師範大學。研究方向軟體定義網絡(Software-defined Networking,SDN)。

2016年曾任華為固網實驗室SDN研究員。17年曾在騰訊音視頻實驗室工作,學習實時流調度項目和機器,解決流媒體視頻傳輸項目。(來源:Linkedln領英、新浪微博)

在2018年度「人民網獎學金優秀技術課題獎」獲獎名單中,賈許亞的課題「Intelligent path control for energy-saving in hybrid SDN networks」獲得了一等獎。(中國青年報)


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官網中賈許亞發表的論文內容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入民幣/年

6、王承珂,博士

畢業於北京大學信息與技術學院,本科直博,2007年從貴州遵義航天中學獲全國信息競賽一等獎,保送北京大學。研究方向是功耗控制。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7、林晗,博士

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研究方向是大數據、並行計算。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8、何睿,博士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專業。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博士生導師:華為工資開得有點太高了

上面排第一位的鐘釗,其導師劉成林是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劉成林表示:

這個事兒確實引起的關注度比較大,這幾年人工智慧領域比較火,這幾年研究所從事自動化方向的出去找工作給的薪資都比較高。

這個領域、工業現在發展比較快,對人才的需求比較高,給的薪水比較高,這也是比較正常的。

但是像(華為)這樣,有點太高了,我們都感到很驚奇,過去來說超過百萬的很少,鳳毛麟角。

去年超過60萬就比較高了,從我們的角度來說,自動化方向培養的學生總體來講都是比較優秀的,因為自動化大部分是搞人工智慧的,在人工智慧的各個方向,人工智慧領域的工資偏高。


不過該郵件已在華為員工內部群流轉,華為員工們倒是很支持該項計劃。據南方都市報報道,以為華為內部員工透露,這8位博士的89.6萬起步年薪在內部已經屬較高級別。

打贏戰爭靠人才

任正非表示:「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未來3-5年,相信我們公司會煥然一新,全部』換槍換炮』,一定要打贏這場』戰爭。」

而打贏戰爭靠的就是人才。此前,任正非就表示要和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爭奪人才,華為對人才的尊重和高薪成為吸引力之一。

眾所周之,目前華為因為美國的打壓處於非常時期,內部的說法是處於戰時狀態。從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阻止華為購買美國企業的零部件開始,人們不僅關注華為的回應和應對措施,更是掀起了關於「中國芯」的討論。

而「晶片大戰」中,也普遍認為,技術人才的培養是關鍵。早在5月份美國斷供華為後,任正非接受央視的採訪時,就提到了全世界網羅優秀人才。當時,任正非還特意舉例,如在英國建晶片廠,從德國招博士。「還可在新西伯利亞大學把世界計算機競賽冠軍,用五六倍工資招進來。我們在俄羅斯提高了工資待遇,很多博士科學家爭著來我們這工作。」

此前接受採訪時,任正非透露,華為至少有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6000多名專注於基礎研究的專家,以及超過6萬名工程師。

人才和研發投入在華為內部占比很重

據3月份華為發布的2018年報顯示,華為目前共有18.8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30多億人口。2018年研發費用支出1015億元,占全年收入的14.1%,同比增長13.2%。2018年研發人員8萬多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45%。

截至2018年底,華為在全球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件。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華為向該機構提交了5405份專利申請,在全球所有企業中排名第一。

而2018年,華為雇員費用為1124億元,推算後人均年薪接近60萬元。

華為2018年年報中的「雇員費用」部分

華為此次公布的2019屆頂尖學生的年薪中,最低年薪區間也高於平均年薪近30萬元。

根據BOSS直聘今年發布的多份人才趨勢報告顯示,2019年晶片人才平均招聘月薪1.04萬元,十年工作經驗人才平均招聘月薪為1.95萬。

值得留意的是當下火熱的5G相關人才,平均薪資達1.39萬元。物聯網相關嵌入式工程師的平均薪資1.8萬元。

BOSS直聘工作人員稱,平台上博士生的人數相對較少,招聘方式分為特招、導師直推,不同院校也存在較大差別。在不知道具體崗位、背景資歷的情況下較難進行具體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