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新星全運會》圓滿落幕,看爆款打造的背後

2019-11-06     牛牛影視創想

《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在2019年11月1日舉行開幕式以及首日的比賽,140多位藝人以運動員的身份在此聚集,拉開了為期三天激烈刺激的體育賽事,並於11月3日在全場狂歡中落下帷幕。在這3日的直播中,選手們陽光向上的形象,肆意揮灑汗水的模樣,讓所有觀眾熱血沸騰。

《超新星全運會》第一季以累計4.26億次的總播放量完美收官,第二季成績不俗,持續引爆全平台熱議,#于小彤得冠軍後親陳小紜#、#紀凌塵50米游泳冠軍#、#超新星藝術體操#……,青春體娛跨界IP《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共創造了106個微博熱搜,騰訊視頻總播放量超2億次,微博話題討論量達到7991萬,在11月3日獲得貓眼綜藝全網熱度冠軍。《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以一場跨圈層的全民狂歡,完美收官。

如今,《超新星全運會》已經形成了具有龐大粉絲基數和優良品相的一個成熟IP,已經不再局限於體育競技類真人秀,更像是一檔真正專業的體育賽事IP,它將體育競技的內容以綜藝化的包裝方式向更多年輕人傳遞出「生而為贏」的體育精神。

我們從新一季《超新星全運會》可以看到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偶像們在追逐體育競技道路上,不服輸、敢於挑戰自我的精神。同時在「4期錄播+3天直播」的節目模式、賽制規則都全面升級的情況下,體驗到體育競技比賽自帶的刺激和緊張。在體育競技綜藝同質化競爭激烈的當下,《超新星全運會》開創了自己特有的模式,讓我們感受到這檔節目的調性和品質。

《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點燃了全網的「競技精神」,成為毋庸置疑的爆款綜藝,「錄播+直播」的節目模式起到了1+1>2的效果,也促進著網綜形態的層層遞進。這不禁讓人好奇,是怎樣的製作團隊想出了如此出奇制勝的打法?

據悉,《超新星全運會》的製作方之一愛魚文化曾製作出了多檔爆款網綜,有著豐富的自製綜藝經驗。在此,《超新星全運會》執行導演張以豪、愛魚文化資深導演吳井能,跟我們聊了聊,以《超新星全運會》為例的體育競技類真人秀節目如何做到疊代升級,吸引受眾,包括擁有打造綜藝爆款秘籍的愛魚文化是如何一路行走至今的。


深度挖掘體育競技節目潛力,

節目模式、節目特色全面升級

體育競技題材的多元,給國內體育綜藝節目帶來新的挑戰,從《極速前進》《非凡搭檔》系列到《這!就是街舞》《這!就是灌籃》再到《大冰小將》《籃板青春》,體育真人秀節目不斷創新,用不同的節目模式引發了體育競技真人秀的熱潮。體育競技真人秀節目想要持續受到觀眾的追捧和喜愛,當務之急是能夠深度挖掘體育競技節目的潛力。無論是節目模式還是節目特色,依舊需要持續的創新輸出,而這具體體現在《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中。

首先,作為一檔明星體育賽事節目,相比第一季,在節目嘉賓進行了升級。在導師陣容上,由鄧亞萍、張娟娟、張培萌等專業教練組成的金牌教練團隊保證了賽事的公平公正,這無不顯示賽事在體育競技專業性上的追求。在團隊陣容上,除了火箭少女101之外,還有UNINE、R1SE、SNH48三個團體,他們都是人氣非常高的偶像團體,滿足了年輕受眾的喜好。

其次,真正一檔全民熱議的節目,一定是最大化的人群共情的結果。由愛魚文化參與製作的《超新星全運會》擅長把垂直細分的體育競技內容和娛樂形態的節目賽制打通,將有意義的內容做得有意思,以「守正出奇」突出重圍。

與上一屆相比,在前四期的錄播環節,第二季《超新星全運會》對賽制進行了三項升級。首先是項目名額解禁,每位參賽者可以自由選擇兩項比賽項目,且比賽項目不再做名額限定;其次,採用勝者法則,自由選項結束後,突破名額上線的項目將通過賽道搶位戰決出直播比賽資格;第三,部分項目開通團隊專屬搶位賽道,只有搶位成功的團隊成員才有資格進入直播單項比賽。《超新星全運會》正是緊緊抓住了體育賽事的刺激性和對抗性,又找准了創新的賽制表達方式,在大量「粉絲」的助推下,成為當之無愧的體育競技類頭部網綜。

此外,第二季《超新星全運會》採用「點播+直播」的播出方式,更加直觀全面地呈現真實的賽場,對此,看過直播現場的井能感嘆稱:「我仿佛是在看奧運會。」

節目組在前四期錄播節目中挑選出強看點的藝人,讓觀眾和選手之間產生情感紐帶,為自己欣賞的選手打call,形成了深層次的滿足。此外,在前4期錄播節目中,無論是體現團魂的拔河比賽,還是挑戰大小魔王的搶位賽,賽場中藝人們流露出對勝利的渴望以及超脫勝負欲的團結都顯得彌足珍貴。

而3天全運會直播呈現出激烈賽事。本屆《超新星全運會》多個項目的賽會紀錄都被打破。女子50米游泳,Sunnee楊芸晴刷新了陳小紜保持的賽會紀錄;男子跳高決賽,李昀銳將原1米60的賽會紀錄提高了20厘米;男子50米短跑,王志文把自己保持的賽會紀錄又提高了0.1秒,6秒47的成績已經接近了專業短跑運動員;于小彤以六箭59環的優異成績斬獲自己第一枚金牌......節目通過鏡頭和解說營造了賽事的緊張感,全面生動展現了體育競技的看點。


《超新星全運會》第二季走紅背後,

延續了製作方哪些創作基因?

《超新星全運會》這檔IP已經陪伴我們兩季,將來還會有第三季,如果說《超新星全運會》第一季的播出打響了大型體育賽事真人秀的頭炮,那麼第二季的推出就是極大地增強了自製綜藝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超新星全運會》在頭條、抖音、微博、知乎等社交平台激起了廣泛用戶討論,追根溯源,這都反映了製作方做節目的「細節洞察力」,能夠充分在受眾中調動起強烈的社會話題討論。

據了解,愛魚文化曾製作出了多檔爆款網綜,團隊在為新時代年輕受眾持續提供優質綜藝內容的同時,保持著高爆的成功率方面,已擁有諸多紮實的成功案例,例如《放開我北鼻》《媽媽咪呀》《花樣姐姐》《天籟之戰》《演員的品格》等等。

經過一個個作品的摸索,愛魚文化逐漸形成了清晰的目標,團隊專注有節目價值導向、創造力的作品。為了這個目標,他們在保持每部作品在基本的水準之外,都做到推陳出新。《放開我北鼻》節目榮獲2016年中國泛娛樂指數網絡盛典榜的前十,用成人與孩子雙重視角,輸出多元化價值觀,而《放開我北鼻》之後,愛魚文化在價值文化輸出上的探索也從未停止。

《花樣爺爺》系列以別有意味的節目內涵與豐富有趣的旅行紀實形式獲得了觀眾的認可;《演員的品格》締造了新品訓練綜藝節目品牌,堪稱年輕演員的「黃埔軍校」。在網絡綜藝迅速更新疊代的當下,吳井能和張以豪共同認為綜藝節目如何在綜藝感上提供「價值導向」,在專業之上,給觀眾提供積極向上的正能量,讓觀眾在生活中有所收穫,是他們探索的新方向。仔細發掘,愛魚文化精品自製綜藝都具備四點共性。

愛魚文化已經形成自己導演廠牌,有了自身的影響力。例如,此次《超新星全運會》的執行導演張以豪,是愛魚文化團隊中的核心成員,早在《花樣姐姐》中擔任主創導演便嶄露頭角,還被戲稱「花樣宿舍小哥」,參與創作和製作愛奇藝品訓真人秀《演員的品格》。上海戲劇學院編導專業出身的張以豪執導的節目和他本人一樣,都帶有極為鮮明的特性,細緻且擅於抓住觀眾的情緒。《演員的品格》之後,張以豪還推出了《籃板青春》,豆瓣評分至今穩定在8.4分,在業界獲得不俗的口碑。



而吳井能作為張以豪的黃金CP,更是不可小覷。《花樣爺爺》《花樣姐姐》《天籟之戰》《旅途的花樣》《演員的品格》,無論是真人秀還是選秀類的節目,對於他們的編排和策劃,吳井能都能做到遊刃有餘。此外,她還是一位資深的FPD(專門負責某位明星及嘉賓的對接編劇)。她的第一個工作是在真人秀節目《花樣爺爺》中擔任劉燁的編劇及FPD,後來她陸續在多檔節目中都擔任FPD。吳井能擅於和藝人打交道,對於自己多年的合作經驗,她表示:「如何破冰,是對接藝人最為困難的一件事。如何讓一個從未接觸過的藝人給他精準定位,讓他接受是需要溝通過程的。」


其二,愛魚文化團隊架構分工非常明確。據吳井能和張以豪導演介紹,愛魚文化分為四個團隊,即導演組、編劇組、真人秀組和才藝組。導演組中包括5位製片人,8位九年以上經驗的導演。而編劇組則跟藝人溝通的更多,他們會深入到產品中去,以編劇的角度來思考和判斷要哪些性格的演員,更加契合節目中的故事。導演組和編劇組通力合作,互通有無,才能打造一部有價值導向的綜藝節目。

其三,愛魚文化製作的節目都深抓時下社會的熱點。無論是反映體育強國的競技類真人秀《超星新全運會》《籃板青春》,還是聚焦演員、歌手素養,為行業提供新鮮血液的《演員的品格》《天籟之戰》,愛魚文化在節目製作之初,就一直在捕捉時下的熱點,響應總局的號召,堅持把作品做得好看又有意義,讓綜藝形態為多種題材服務。

其四,愛魚文化秉持著從受眾出發的態度堅持做好綜藝。愛魚文化的製作團隊每年要做大量的綜藝節目。張以豪和吳井能表示,每檔節目必須要有創新的管理體系和表達方式。例如吳井能在《明日之子》擔任編劇的過程中要求不擅長舞蹈的藝人必須走出舒適區,全方位的展示自己,在愛魚團隊製作下,綜藝是為內容服務。此外,愛魚團隊核心人員都擅長不同題材的管理,吳井能和張以豪從花樣系列到《演員的品格》,包括《明日之子》《超新星全運會》,他們對各種題材都十分願意嘗試,作為電視人他們具備了這樣的能力,並且把能力變出了藝術產品。

目前,《超新星全運會》已成為競技真人秀節目的成功典範,影響力持續發酵。作為愛魚文化自製網綜的重要作品,《超新星全運會》系列探索出了競技體育真人秀新的可能性。據吳井能和張以豪透露,愛魚團隊今後將在《演員的品格》第二季的節目模式和規則上要做出新的亮點,《演員的品格》第一季中已經突出了對演員品格的塑造,第二季如何在第一季的基礎上加深立意,加入新鮮的元素,開創新的節目模式,我們拭目以待。

文章轉載自原創作者:壹蓓 ( 第一製片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GGNQG4BMH2_cNUgdl7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