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發現月球隕石!月球岩石怎麼會跑到地球上?如何判斷它的來源

2023-12-08     科普大世界

原標題:南極發現月球隕石!月球岩石怎麼會跑到地球上?如何判斷它的來源

南極洲廣袤而潔白的冰蓋之上,是地球上最佳的隕石尋覓地。12月7日,新華網等媒體報道稱我國考察隊員在南極格羅夫山發現了一塊月球隕石,已根據國際慣例將其編號為GRV150357,而且這塊隕石已經獲得國際隕石協會隕石命名委員會審批通過,說明它的確是公認的在南極撿拾的來自於月球的隕石。

這塊月球隕石是由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隊在地球南極的格羅夫山收集,桂林理工大學隕石與行星物質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級實驗師夏志鵬博士介紹稱這塊隕石重11.74克,大小約為18毫米×22毫米×28毫米,整體呈灰黑色,表面具有明顯的角礫結構。

夏志鵬主管隕石的分類工作,他說:「這塊隕石不含金屬,也沒有熔殼,乍看上去幾乎認為它不像是隕石,但如果是,則一定是極為特殊的隕石。」後來他將這塊隕石的樣品做成光薄片用電子顯微鏡掃描觀察,並用電子探針深入分析,才發現這塊石頭不但是隕石,而且應該是來自月球的隕石。

這一發現令他喜出望外。原來這塊隕石的礦物組成與地球岩石有明顯區別,其表面富含的大量的衝擊熔融岩和玻璃碎屑表明它肯定是塊隕石,是經歷過多次複雜的大型撞擊事件後才會具有這樣的特徵,而在月球樣品中,這種特徵比較常見,再加上這塊隕石的礦物化學成分等方面也與月球隕石一致,所以最終認定它是一塊月球隕石。

夏志鵬甚至給出了這塊月球隕石的屬性和產地,說「這是一塊復礦碎屑角礫岩,由來自月球高地和月海的不同岩石碎屑組成的,這種隕石也是了解月殼的複雜岩性的理想對象,對我國嫦娥五號月壤取樣後進行的月球樣品研究來說,這塊隕石也是重要的科研補充樣品,通過對它的研究,還可以進一步了解月殼的演化歷史。」

月球與地球相距38萬公里,這個距離相當於地球厚度的近30倍,應該有不少朋友會很納悶月球上的石頭怎麼會跑到地球上?兩個球體都有自己的引力,月球上的石頭怎麼能脫離地球的引力來到地球上呢?

這個問題說起來讓人迷惑,但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這些隕石都是在月球上被撞出來的,撞擊者是小行星或者彗星。

我們看一眼月球表面的照片就知道了,月表上有著大大小小,密密麻麻的隕石坑,這些隕石坑都是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出來的。小質量的小行星或彗星撞擊月球,並不會將月表的岩石撞擊到太空中。但是也有一些撞擊月球的小天體非常大,我們看月球上有的隕石坑的直徑都超過了1000公里,這樣的隕石坑通常都是直徑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擊出來的。

由於太空中小天體的行進速度都非常快,地球軌道附近的小行星的速度大多在秒數20~30公里之間,而月球也在圍繞著地球飛行,再加上月球和地球本身又會對小天體產生一種引力加速度,所以小天體與月球撞擊時的相對速度有可能更大。

而月球上又沒有空氣,無法給小天體減速,這樣其撞擊的能量非常大,月球的質量又比地球小,所以引力只有地球的1/6,因此小天體對月球的撞擊產生的能量是比較容易將月球上的石塊撞起飛濺到太空中的。

當這些月球石塊遠離月球來到太空中後,首先就會受到地球引力的影響,地球的希爾球半徑範圍遠達地表以上150萬公里,遠遠高於月球到地球的距離,所以太空中的月球石塊在地球引力的影響下大部分都會墜落到地球上。

而由於地球有濃厚的大氣層,當隕石向地球墜落時,進入大氣層後會出現燒蝕現象,質量較小的隕石會在大氣層中完全燒蝕掉,質量較大的隕石會成為火流星,稍事後會有一部分濺落到地表,成為地表上來自月球的隕石,如果這塊石頭中金屬元素較多,比如鐵鎳隕石,通常會出現灰黑色的被燒蝕的金屬表面,金屬含量少的隕石則不會。

消息來源:新華網12月7日報道《我國考察隊員在南極發現一塊月球隕石》

山西一條河流冰面上開滿冰花,朵朵如同「冰蝴蝶」,多得望不到邊

印度「月船3號」又回來了!推進艙返回地球軌道,將遙測地球大氣

首次發現吸血雄蚊!這塊1.3億年的琥珀中的兩隻雄蚊或叮咬過恐龍

新疆多地出現「鬧海風」,風力達12級,這種風為何意為「瘋狗叫」

我國要造全球首型核動力貨船,載貨達24萬噸,比航母更早使用核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e252dd414ed74d060e6ab7082bc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