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的00後想從事新興職業,這5大職業好玩又高薪,輕鬆月入過萬

2022-07-23     全職寶爸徐國濤

原標題:76%的00後想從事新興職業,這5大職業好玩又高薪,輕鬆月入過萬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句話,用在職業上,也同樣適用。

隨著時代發展,許多新興職業應運而生,這些職業不僅有趣,而且收入較高,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尤其是熱愛嘗鮮的00後。

據B站和智聯直聘聯合發布的《2022青年求職行為洞察報告》顯示,76%的00後願意或正在從事新興職業。

今天東東給大伙兒介紹5種新興職業,看看有沒有你感興趣的,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創業風口了。

玩偶修復師

相信看過《我在故宮修文物》的朋友們,一定被文物修復師們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所感動,為文物修復後所煥發的光彩而欣喜。

而現在有群人,他們不是文物修復師,卻幹著和文物修復師類似的工作,只不過他們修復的是玩偶。

在很多人看來,毛絨玩具是童年的夥伴,隨著我們長大,玩偶們變得又破又舊,為了留存心底最美好的記憶,人們願意花大價錢修復,玩偶修復師應運誕生。

這些被送來修復的玩偶,大多是與主人相伴十多年,甚至幾十年,已經成為生活中的一員,即便修復的價格超過了當時的購買價,玩偶主人們也不吝嗇花這筆錢。

修復玩偶一般需要一周時間,甚至一個月,往往價格並不低,200-500元是常態,又因為做這行的暫時比較少,所以月入過萬也是很有可能的。

職業伴娘

結婚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對大多數新人來說,請自己的朋友來當伴郎伴娘是第一選擇,但是由於分隔兩地,想找到合適的伴娘並不容易,這時候職業伴娘就應運而生了。

今年22歲的小謝,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了一名職業伴娘,在過去的近兩年時間裡參加了41場婚禮,飛行里程已達14萬公里,足跡遍布國內各大城市。

當伴娘看似輕鬆,其實工作量很大,從陪同新娘拍照、換衣服到表演才藝、敬酒,直至晚上八點喜宴結束,一天下來,整整工作了近12個小時。

至於收入,小謝表示,一般伴郎伴娘的交通費用、住宿費,由新人承擔,佣金在五百元到兩千元一天不等。

隨著婚慶市場上職業伴娘伴郎的需求增加,專業的租賃公司也出現了,也讓這門新興行業慢慢走向規模化和規範化。

相信這個行業會越來越發展壯大,畢竟現在的人996成常態,哪有時間請假參加婚禮。

陪購師

陪購師,也叫私人形象顧問。在很多人眼中,這是一份輕鬆的「美差」,遊走於城市最繁華的商圈和奢侈品店,陪著客戶逛街、聊天、買衣服,短短兩小時就能有幾百甚至幾千塊入帳。

而實際上,這個新興的職業也有著自己的專業門檻。一個專業的陪購師需要有精準而獨到的眼光,掌握色彩、形象設計、服裝搭配、品牌管理相關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洞察人心的本領。

陪購師是按小時計費的。市面上,陪購師的收費從每小時兩三百到上千不等,分布很廣,面向的客戶大部分是女性,且是收入不菲的高收入人群,比如總裁或者高管。

陪購師付出的勞動可不止是逛街的幾小時,在正式購物之前,需要了解客戶,對客戶適合的色彩、風格、身型進行測試,甚至還要提前到購物商場踩點,保證客戶到了店裡就可以直接試穿,比較高效。

多肉寄養師

近年來,長相「蠢萌圓胖」的多肉植物受到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多肉種類繁多,大多呈小巧可愛的花朵狀,一盆中可以容納多株,於是小小天地也能打造一番盛景。

但是多肉對環境要求很高,非常不好養活,很多人萌生了寄養多肉的想法。

目前,相較於北方地區,雲貴地區的多肉寄養業務相對更成熟。得益於當地優良的氣候條件,多肉寄養幾乎已經成了淘寶上多肉商家的標配,都有高清攝像頭,隨時隨地『雲養』多肉,遠程擁有。

雲南一位從事多肉寄養的商家小北說,去除養護多肉所需的成本,每個月通過寄養多肉獲得的收入大約在一萬元左右,這是此前都沒想到的事。

2021年12月14日,淘寶聯合工人日報融媒體中心、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教育學院共同發布了《2021年淘寶冷門新職業觀察》,多肉寄養師入選。

貓糧品嘗師

近年來,不少年輕人開始養貓,淪為鏟屎官,貓咪就像自己的小寶貝,要寵著愛著,寧願自己吃糠咽菜,也要給貓主子吃好喝好。

貓糧品嘗師通過試吃貓糧,幫助貓主人挑選適合貓咪的食物。

貓糧品嘗師每天的工作也很簡單,網上接單,一單100元左右,然後客戶會把貓糧寄給我,然後通過試吃,去辨別貓糧的真偽,然後寫下品嘗後的感受反饋給客戶,幫助他們去選購適合他們貓咪的口糧。

擁有3年相關工作經驗的小美說,現在我已經有了3年的品嘗經驗,基本能夠精準品嘗出不同貓咪對貓糧的喜愛程度。我身邊也有朋友開設「寵物奶茶店」,通過自身的品嘗經驗,可以調製出多種寵物飲品,年入30多萬。

現在有些貓糧公司也在網上招聘品嘗師,月薪8000到上萬元不等,相信未來這個職業也會發展壯大。

市場需求催生這些職業的出現,雖然現在看起來有些小眾,但相信未來發展會越來越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79f01d2c3a82fcfaf701c9d2f98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