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才明白,「文科和理科」差距不是一點,還好父親給了我提醒

2022-07-15     峽谷爆笑團

原標題:經歷過才明白,「文科和理科」差距不是一點,還好父親給了我提醒

學生在高一下學期的時候,就要選擇文科或者理科。這個選擇對於他們而言,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選擇到了自己不適合學的那一方面,在高考的時候就會慘敗。大部分城市都採取「3+2+1」的模式,並沒有文理之分,但是高校在錄取學生的時候依舊分類了。他們把選擇物理的學生回到了理科,歷史就被歸為了文科。

依舊有很多學生在選擇之前,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做,才會讓自己在高考的時候有最大的優勢。所以很多學生是讓父母幫自己選擇,有一個學生,表示很感謝父親幫她做的選擇。

一、經歷過才明白,「文科和理科」差距不是一點,還好父親給了我提醒

從社會的大環境以及就業的前景來看,選擇理科的人是比較有優勢的,所以大部分人在選擇科目的時候,眼睛一閉就選擇理科。這些人在高考填志願的時候,的確有更多的選擇,未來出社會的時候也有更廣闊的平台。「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側面也反映出了,選擇理科的優勢之處。

有一個學生在讀高一的時候非常的糾結,根本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因為班裡大部分同學都選擇了理科。但是他從內心是比較喜歡文科的。

因為這個學生理科方面並沒有學得紮實,特別是初中新學習的兩個科目,化學跟物理,對他而言,這兩個科目學的是有多差就多差。理科的薄弱以及文科就業難,讓他難以下筆。

回到家,想讓父母幫忙參考一下,原本他以為父親會讓他選擇理科,因為爸爸就是理科生。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跟其他父母不一樣,沒有強烈要求孩子依照前程選擇理科。父親告訴他喜歡什麼就選擇什麼。

這個學生在家人的支持下,非常有底氣的選擇了文科,歷史大類讓他學起來綽綽有餘,在高考的時候,如願以償地考上了一本的重點大學。這個學生要是當初選擇了理科,可能只能考到專科院校。畢業兩年以後,這個學生也還在感慨,好在當初選擇對了。只要是考上重點大學就不用愁就業面道狹窄。

二、選錯的同學往往都在「盲目跟風」

聽信別人的意見,對自己沒有了解,往往到最後都會後悔。特別是這些學生在選課的時候,讓別人做了決定,最後高考的時候卻沒能考上理想的大學,可能會後悔終生。在高一選科的時候,應該明白自己現在的選擇,決定的不僅僅是大學學的專業,可能是自己的未來。選擇自己喜歡的,才是從興趣出發,才能夠熱愛自己的學習以及工作。

分科選擇的時候,千萬不要猶豫選擇自己擅長的,自己喜歡的,就是最正確的。因為只有選擇了自己的優勢之處,才能夠在高考考出好成績,選擇理想的大學。如果沒有考上好大學選擇,再有就業前景的專業,都是白搭。所以學生千萬不要盲目跟風,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

學生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思考自己該選擇什麼科目。選擇理科可能會面對最新的題目,在高考考場上,可能會解答不出來。但是選擇文科,都是萬變不離其中的題目,這個知識點背得牢固的同學,一下子就能夠想得起來。

三、家長只能夠成為孩子的後盾,而不是成為孩子人生的掌舵

有些家長什麼事都喜歡替自己的孩子做決定,特別是在選科的時候,往往都會建議孩子選擇理科。的確,選擇理科的就業面比較廣,但並不意味著自己的孩子就適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家長最喜歡用「我們都是為你好」這樣的道德綁架來替孩子做決定。這種思維是錯誤的,雖然父母愛子,為之計深遠,但應該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別人的人生經驗,並不能夠給這個人減少坎坷。

將人生分岔口的決定權交給自己的孩子,才能夠不留遺憾。孩子做出選擇以後,家長應該全力支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孩子面臨人生之中的大型考試,家長就應該給孩子準備充足的營養,以及不給他們學習的壓力。

筆者寄語:選擇文理科最大的區別就在於自己能否考出高成績,因為對於這些學生而言,選擇什麼科目並沒有多大的意義,只有在高考考出了好成績,才有選擇權。分清利弊,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才更有底氣選擇自己喜歡的院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914bc67e7ae7c313625dfa95e4b7e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