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人整活,騷得我一愣一愣的」

2023-08-09     視覺志

原標題:「雲南人整活,騷得我一愣一愣的」

小視國貨包包專場來了

皮質耐用,百元拿下

8月11日11:30

以免錯過福利優惠哦

最近的雲南人,過得很迷幻。

有的人看見了自家狗說話,問他:「菌子好吃嗎?」

有的人吃完菌子跟媽媽說話,居然裸眼看到字幕滾動,堪稱人類向AI的一步偉大進化;

還有的一家人在沙發上賽起了旱地龍舟,原來中毒這件事還能三人聯機;

有小朋友在家美滋滋看了一下午電視,媽媽回來之後才發現,電視根本沒插電源;

有大娘走進廚房大驚失色,忙叫大爺進來,因為房頂上有一條龍;

還有的人直勾勾盯著家裡掛的山水畫,結果畫中的水卻鮮活地奔湧出來,《閃靈》似的淌了一屋子;

連雲南的狗子最近都不太正常,到處東舔舔西舔舔,仿佛遍地都是大骨頭棒子。

人均不瘋魔不成活,不迷幻不罷休,這一起搖擺的癲狂盛況,莫不是——

我抬眼一看日曆。

沒錯,又到了雲南人的吃菌季。

「一年一度試毒大會」

每年到了6月底,只有雲南人會收到一條特殊的簡訊,來自省政府食品安全辦。

本是想提醒本地人謹慎對待野生菌,奈何雲南人見簡訊如聽到發令槍響——

收到!是時候去采菌子了!

山頭采菌,是雲南人獨有的一項陶冶身心的運動。就像家住海邊的人會去趕海,采菌子,就是雲南人的趕海。

天還沒亮,熱愛野生菌的雲南人便背上工具,叫上同伴,然後轉身向山里走去。

班可以不上、店可以不開,但菌子不能不採。

對於信奉菌子原教旨主義的雲南人來說,只有生長在野山上吸天地之靈氣自然生長的菌子,什麼雞縱菌、乾巴菌、牛肝菌、青頭菌、松茸......才配被稱為菌子。

至於我們外省人平常吃的那些,頂多算做蘑菇。

《舌尖上的中國》里有一期講到雲南的采菌高手上山採摘松茸,采完後還要將菌坑掩埋好,以便菌絲不被破壞。

當遇到還未長大的野山菌,雲南人不會急著摘取,而是靜靜駐守等待。

對這片山地饋贈的美味,他們比誰都珍視。

小火慢煎、急火快炒、滾湯求鮮......雲南家庭里總有一位大廚最會做菌子,能最大化菌子的鮮美,最小化中毒的可能性。

記得一位雲南網友回憶,他說小時候經常吃菌子,但自從爺爺去世後,家裡就再沒做過。因為沒人能像爺爺那樣手藝了得。

不過,常在河邊走的雲南人,也免不了有濕鞋的。

一旦中毒,那便是一個全然不同的世界。

眼前的事物可以隨意變大變小。

自己也可以啟動超級變化形態——

有的變成了手機說要充電;

有的變成了奶昔怕被打翻;

有的變成了......手雷戰士。

雲南人最常出現的中毒症狀,是會看見一群小人兒。

正如古訓有云:「先菌子,後小人」。

這種症狀多半是因為吃了他們最愛的菌子,見手青。

見手青是一種帶有毒性的牛肝菌,用手觸碰會變青,故稱見手青。

如果處理得當,毒素被降解,便是一道上乘美味,但如果處理不當,那便會「見小人」了。

據說,你會看到它們在目之所及嬉戲打鬧,就好似《幽靈公主》里的精靈。

也有人看到家裡變成了盤絲洞,蜘蛛網怎麼撥也撥不完。

每到吃菌季,醫院裡永遠有手舞足蹈的雲南人,在進行無實物表演。

他們的狀態就仿佛麻醉初醒,明明話都說不利索,卻堅信眼前這片空氣里有什麼髒東西需要清理。

每當看到雲南人徒手抓空氣,我都無比好奇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啊?會不會當年給皇帝做新衣的裁縫,就是個雲南人呢?

網友也針對雲南人千奇百怪的症狀開發出了新玩法。

比如在雲南拍懸疑恐怖片,就不必再拍因為多重人格而犯罪這種老生常談的結局,可以說主人公吃菌中毒了。

菌子中毒=開啟人格副本。

玩劇本殺,也別猜誰是兇手,而是猜誰吃了菌子。感覺是個業態新思路。

能裸眼玩出這麼多花樣,這不比那些高科技VR高級多了?

在雲南,你可以不活

但不能不會整活

不過,品味野山菌的鮮美,就註定要承受食用野山菌的風險。

最讓外省網友好奇的莫過於,雲南菌子到底有多麼好吃,可以讓雲南人如此這般以身試毒,吃菌子不要命。

多的是雲南人頓頓中毒,跑完醫院回來繼續吃的。

即便中毒,也大有人為菌子開脫:怎麼可能是菌子的錯?!一定是我炒的方式不對!!

就連官方出具的野山菌風險示意圖,都被本地人當作導航菜譜來用。

好的就是這一口啊。

就像雲南人口口相傳的「三熟」——

第一熟,蘑菇的種類得熟,

第二熟,蘑菇得做熟,

第三熟,去醫院的路得熟。

畢竟,雲南的醫院裡可是專門開設菌子中毒科室的,醫生都遠比其他城市的更身經百戰,所以,即便外省人好奇想吃,也建議去雲南本地吃。

一進入吃菌季的狂歡中,雲南和其他城市,便仿佛活在了兩個圖層上。

我等外省人,灰頭土臉,循規蹈矩;

而雲南,卻好似人均加了一層七彩濾鏡。

不知從何時起,雲南人在網際網路上日漸成為了這種脫線畫風的代名詞。

他們迷幻、癲狂、不止煩惱為何物。

當然,這是一種來自外省的想像。

但隨著雲南的一次次走紅,似乎也在印證著這樣的想像——

雲南人似乎確如其簡稱,「滇」。

原來在雲南,你可以不活,但不能不會整活。

除了吃菌笑話之外,網際網路上最紅的莫過於雲南網紅,又稱「滇」系網紅。

和吃菌一脈相承的,是那種自成一派的癲狂畫風。

最經典的,比如那首「我是雲南的,雲南怒江的,怒江瀘水市,瀘水市六庫,六庫傈僳族,傈僳族是這樣叫......」

動感電音中一串鼠來寶版的家鄉介紹,搭配傈僳小哥比成龍更爽彈勁道的髮型,這魔性的形象就牢牢印在了網友心中。

那時,幾乎全國各地的人都在仿照他給家鄉做介紹。「滇」系,就此成為土味屆一霸。

南方方言本就門派繁多,有的省份同省不同市都會換個口音,更不用提雲南方言,更是晦澀難懂。

在網際網路上,雲南獨特的方言風格卻孕育了一眾「滇」系網紅。

比如去年席捲網絡的「糾語」,來自一位短視頻博主@糾糾在努力,她的特點便是夾雜著雲南口音的普通話。

她把「洋芋」念做「搖玉」,「蘿蔔」念做「勞布」,「好閨蜜」念做「好閨miz」。

可愛的鄉音,讓「糾語」一度成為網際網路小語種頂流。

而當下最紅的「滇」系熱梗,莫過於雲南權妹的《恐龍扛狼》。

這位是主打唱跳的,現場直播,全開麥,不墊音,這不比許多愛豆強多了?

權妹這首歌是翻唱李貞賢的《眉飛色舞》,卻因為填唱過於優秀,成功超越原版變成新的影流之王。

「哦賣K,布魯biu布魯biu,恐龍抗狼抗狼抗......」

最出圈的這段歌詞甚至沒有含義,是權妹在原曲無人聲的地方自己加的擬聲詞,所謂「恐龍扛狼」差不多就是「叮鈴桄榔」的意思。

然而就是這樣一段無意義的歌詞,卻引起了網友的瘋狂效仿。

美國佛羅里達州,以市民的奇葩新聞出名。

而如今,我們中國也有自己的佛羅里達——雲南。

爆梗+鄉音+載歌載舞,人均整活大師。

整活,或許是雲南人的天賦技能。

這種技能普遍到,即便是大街上看到扭得帶勁的博主,雲南的阿姨們都不會投來詫異的目光。

這算什麼,阿姨年輕時候比這會玩多了。

想來早在網際網路之前的雲南山歌,就已經靠著洗腦的旋律和勁爆的歌詞走紅。

什麼「假煙假酒假朋友」「老司機帶帶我我要去省城」,直到今天依舊是鬼畜的素材。

如今網際網路梗文化盛行,雲南又成為繞不過去的耶路撒冷。

總有人盤點土味爭霸賽,雲貴川三兄弟被稱為土味屆三大頂流。

而其中,雲南又憑藉獨特的「滇」系網紅頻頻上大分,時不時給網絡一點新經典新震撼,被辣評為「雲南只打巔峰賽」。

在我們還在追求奶茶自由、口紅自由的時候,雲南早已實現了現眼包自由。

這片土地,果真不養閒人吶。

在雲南

有著關於遠方的一切想像

其實如果把時間往前面倒幾十年,那時我們對雲南的印象還不是這樣。

因為雲南偏遠,不少人覺得雲南人落後、貧窮、過著原始的生活,甚至上學都是騎大象去的。提到雲南,只能想到雲南白藥和過橋米線。

如今這個邊陲城市,卻一躍成為國人最偏愛的城市之一。

雲南確實有著和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畫風,但不只是「滇」。

對於都市人來說,這裡有著他們最貪戀的chill和對生活最原始的憧憬。

《去有風的地方》取景於雲南

每隔一陣子,就有同事朋友決定暫時逃離北上廣,跑去大理度假。

這裡是數字遊民的集散地,大廠人的第二故鄉。

它憑一己之力搭建了一個網羅各路來客的烏托邦,卻不為任何人所動,永遠安靜,永遠給人以療愈。

對於貪吃鬼,昆明更是旅遊必經的站點。

這倆月無數食客到訪雲南,只為品一品菌子的鮮美。

文學家汪曾祺先生曾說,「我在昆明住過七年,離開已四十年,不忘昆明的菌子。雨季一到,諸菌皆出,空氣里一片菌子氣味。無論貧富,都能吃到菌子。」

除了每年一度菌子季,還有各種烤魚、米線、烤餌塊、汽鍋雞、破酥包、玫瑰涼糕......香得人想下輩子投胎做雲南人。

而對於喜愛自然風光的人,雲南可能是最適合來遊玩的地方。

雲南多樣的地理環境和得天獨厚的氣候,造就了這裡豐富的自然景觀。

雨林、雪山、土林、草原、丘陵、濕地湖泊......除了沙漠和海洋,雲南基本囊括了所有地貌。

《五十公里桃花塢》這一季去到雲南,還專門拍攝了日落金山的畫面,美不勝收。

雲南還孕育著豐富的物產,遍地都是寶。雲南人勤勞肯干,將雲南的物產銷往全國各地。

如果你去雲南的斗南花市逛一逛,會被這裡緊張刺激的氛圍震驚到。

一個賣花的地方,竟然有如證券拍賣市場一樣。

兩個拍賣大廳12口大鐘900個交易席位,數百位鮮花經紀人在這裡搶「鮮」購買。

「這架勢,跟航天發射中心比都不輸。」

從發布中國第一個鮮花交易指數,到影響亞洲鮮花市場的價格,如今再一次產業升級,成為全國唯一國家級花卉市場,全球第二大花市。

雲南花市這條路,前後不過十來年,這背後,是無數雲南人紮根土壤,潛心研究。

如今,雲南有名的又豈止鮮花。雲南咖啡、雲南瓜果、雲南茶葉......都成為制霸全國的品牌。

這裡勤勞的百姓正在用自己的雙手構建一個新的雲南。

一個欣欣向榮,擁有無限可能的雲南。

這段時間,因為緬北電信網絡詐騙事件的發生,質疑雲南邊防的聲音又甚囂塵上。

有人說雲南是幫凶,雲南邊防和緬北騙子有勾結;有人地圖炮攻擊,汙衊雲南就是一個毒窩,別去雲南。

但是網友紛紛表示: 「雲南邊防對得起每一個中國人」

這裡地處西南邊陲地帶,有8個邊境州市、25個邊境縣市與鄰國山水相連,21個國家級口岸、6個省級口岸和65條邊民通道,邊境線長達4060公里,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活躍的省份之一。

為了守好雲南邊境線,這裡需要人力24小時巡邏。除了邊防戰士、移民管理警察、民兵等,很多村民也在自發守衛。

即使山路崎嶇、危機四伏,還有毒販的試探,他們也從沒有鬆懈過。

是雲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是他們不畏艱險的夜以繼日,幫助我們國家駐守成這一道道的「鋼鐵防線」。

我想,正是所有雲南人的努力,才造就了這片大家「偏愛」的土地。

這裡可以是遠離世俗紛擾的世外桃源,可以是遍地整活達人的土味之巔。

雲南擁有一切關於遠方的想像,奇幻的、驚險的、富饒的、安逸的。

也難怪總有人想放下一切,跑去雲南重啟人生。

因為這裡給人的感覺就是這般,永遠有希望,永遠不知疲倦。

炫一口菌子,再呷一口鮮湯,偷得浮生半日閒。

人生快事,莫過於此。

9 / Aug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貝瑞醬

微博:視覺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68f114a576653a4dfe36f711600abb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