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老師是一名90後,長得顯小的她和班上的初中生看起來完全沒有年齡差。最近小王老師所在的學校公布了一項新校規,「禁止學生帶手機到校,一經發現即刻沒收。」令小王老師沒有想到的是,在校規公布沒多久,自己班上就有學生明目張胆地在課堂上玩手機。
「把手機交上來!學校不讓學生帶手機!」小王老師雖然性格柔和,但是在校規校紀的執行上,她還是很嚴格的。學生察覺到自己玩手機的舉動被老師發現了,有些不情願地說道,「老師,我下不為例,下次就不在課堂上玩了!」
看到學生沒有主動把手機交上來的意思,小王老師有些生氣。她知道如果自己這次沒有沒收學生的手機,那麼其他學生勢必會效仿,到時候新立的校規也就形同虛設了。只見小王老師快步走到了學生面前大聲說道,「趕緊把手機給我,等到你周末回家的時候我再還你。」
「這是我的私人財產,你有什麼權利沒收!你這是違法的!」覺得被老師吼很沒面子的學生嗆聲反駁道,「我的手機,我想什麼時候玩就什麼時候玩,想在哪玩別人也管不著!」看到學生情緒激動,小王老師頓了頓後說道,「那你還真就說錯了,今天這事我管得著!」
「你在學校的身份是學生,作為學生你沒有理由不遵守校規校紀。既然校規里明確規定了這條,那你就要乖乖遵守。另外,手機是你的私人財產,我也沒有要據為己有的意思,按照校規在在校期間,我有替你保管手機的義務。」小王老師語氣不卑不亢,有理有據地反駁了學生的「狡辯」。
原本還盛氣凌人的學生,被小王老師說得一愣一愣的,自知理虧的他嗯啊了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
在成功地沒收了學生的手機後,小王老師回到講台上接著上課。在轉身的時候她暗自鬆了口氣,情不自禁地在心裡嘀咕道「現在的學生是真不好管,居然還敢跟老師嗆聲!」
學生帶手機到學校,老師究竟該不該管?
對於學生而言,他們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尤其是在學校這一專屬的學習場所中,遵守校規校紀不帶手機入校是很有必要的。在學校中,學生除了要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同時也應該對規矩的約束性有所認知。
不服管教的學生理應被校規制約,而老師作為學生在學校中最直接的管理者,自然有義務維護校規的權威性。
從老師的角度來看,教授學生知識是他們的本職工作,但是除此以外,他們也應該主動承擔起管教、約束的責任。
在學生違反紀律時,老師有責任第一時間進行提醒和制止,這不僅是對課堂秩序的維護,同時也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學習。
如果因為害怕得罪學生或者是缺乏責任心而聽之任之,那麼這樣的老師顯然不是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就學生而言,尊師重道是基本的道德素養,在明知道自己有錯的前提下故意讓老師難堪,這本身就是不可取的行為。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平等的關係,既然學生有錯,那麼學生的身份就不該成為他的「掩護」,老師有權利根據校規對其進行處理。
在發生師生矛盾時,老師應該如何機智應對?
在師生矛盾發生時,老師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冷靜理智地分析問題,儘量言簡意賅地表達想法和立場。如果老師情緒失控,那麼他就會很容易被學生的語言或者表達牽著鼻子走。
摻雜著個人情感的說教,很容易因為缺乏依據而不被人尊重和信服。情緒穩定的老師總是能夠做到不怒自威,這也有助於老師威信的建立。
在面對比較叛逆的學生時,老師最需要做到的是和對方保持平等的溝通狀態。事實上,越是叛逆的孩子,其內心越是需要得到他人的認可和肯定,老師在與這種學生進行溝通時一定要讓對方感受到被理解和重視的感覺。
當師生發生矛盾時,一味地讓對方認錯這並不能夠讓對方信服,相反地,以理服人的老師更能夠得到學生的信服。
允許學生說出心中的不滿,這遠比逼著學生占到自己的對立面更加切實可行。在師生矛盾中,錯的不一定只是學生,願意認識到自身錯誤的老師更容易搭建師生融洽溝通的橋樑。
Tips:人無完人,為人師者一定要有正確看待問題的勇氣,有些時候承認自己錯了反倒更容易獲得尊重。
枕邊育兒寄語:
老師與學生的相遇是一場緣分,能夠對學生傳道受業解惑,這是老師的人生價值所在。在面對學生的叛逆和調皮時,老師們或許可以多一點耐心,當學生願意在老師面前脫掉偽裝倔強的鎧甲時,這未嘗不是老師價值的一種體現。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