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學術集刊輯要》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 編
ISBN 978-7-100-20227-5
定價:298.00元
商務印書館2023年6月版
內容簡介
學術集刊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出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術圖書和學術期刊的重要補充,已經成為一些學術領域創新成果集聚的優秀出版平台。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為此特出版《中國人文學術集刊輯要》一書,全方位梳理了我國人文學術集刊的發展現狀和出版信息,向研究人員推介學術集刊,助力學術集刊建設,合力提升集刊的學術影響力,同時進一步釐清學術集刊的出版現狀、學科分布、學術支撐、作者隊伍、結構布局,為學術集刊的出版管理、質量提升和成果評價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序
所謂「學術集刊」,是介乎期刊和圖書之間的學術出版形態,指具有相對穩定統一的題名題材、具有正式書號並計劃無限期出版、以年刊或半年刊等周期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連續性公開出版物。學術集刊具有學術性、原創性、專題性、連續性的特點,具有年、卷、輯等標識序號並以分冊形式出版,反映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各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我國學術集刊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北京大學辦的《語言學論叢》。20世紀90年代,繁榮發展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學術集刊的發展拓展了廣闊的學術基礎,一些學術研究機構或學術團體在一批具有較高學術素養的學者推動下聚焦專門的研究領域,集聚同人學術優勢陸續創辦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學術集刊,產生的學術輻射力和帶動效應,對發表創新成果、拓展學術影響、擴大學術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引起了我國學術界、出版界的關注。據不完全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學術集刊達千餘種,目前每年出版的學術集刊近千種,涉及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每年出版的論文篇數達萬餘篇,尤其為冷門絕學、交叉學科、區域國別研究以及新興領域的研究成果公開發表提供了重要的傳播平台。
經過20多年的發展,學術集刊已經成為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出版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術圖書和學術期刊的重要補充。因為能夠階段性地聚焦專業研究領域,迅速便捷地反映研究進展、展示研究成果,所以學術集刊被很多學術共同體作為研究成果的重要發表平台之一。同時,學術集刊因其專業性和對冷門絕學、綜合研究及交叉學科的關注等特點,已經成為一些學術領域創新成果集聚的優秀出版平台。在繁榮發展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推動學術集刊建設水平不斷提升,助力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是學術共同體各方成員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作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發展軌跡的記錄者,20年來始終與時俱進,密切追蹤、展現學術發展新形勢、新變化、新特徵。2006年,在教育部社會科學司的指導下,中心開始啟動「中文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集刊引文索引資料庫」的建設工作。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徵求意見的基礎上,中心將學術規範、同行評價、學術影響作為學術集刊遴選的重要指標,初步形成了適合學術集刊特點的評價指標體系,並連續推出了八版「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的學術集刊收錄目錄,有力促進了我國學術集刊的規範化發展。
為全方位梳理我國人文學術集刊的發展現狀和出版信息,向研究人員推介學術集刊,助力學術集刊建設,合力提升集刊的學術影響力,同時進一步釐清學術集刊的出版現狀、學科分布、學術支撐、作者隊伍、結構布局,為學術集刊的出版管理、質量提升和成果評價提供基礎數據支撐,我們編寫了這部《中國人文學術集刊輯要》,系統收錄了人文學科中2016年以前創刊並持續出版的11個學科領域203種學術集刊的編輯出版信息、主辦單位信息、期刊簡介等多方面資料。書後另附音序索引,同時註明集刊名稱和學科分類,方便讀者檢索。
在編寫過程中,有關單位和專家學者給予了大力支持,各集刊編輯部和出版機構也對數據收集工作給予了無私的幫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謝!因視野所限,涉及的集刊種類繁多、資料龐雜,出版時間跨度較大,錯漏勢在不免,敬祈讀者諒解並多加批評指正。
本書編寫組
2022年10月
全書目次
馬克思主義研究
哲學
宗教學
考古學
歷史學
外國文學
藝術學
語言學
中國文學
民族學與文化學
綜合人文
刊名索引